- 年份
- 2024(2583)
- 2023(3514)
- 2022(3008)
- 2021(2855)
- 2020(2342)
- 2019(5444)
- 2018(5204)
- 2017(9379)
- 2016(5415)
- 2015(6020)
- 2014(5801)
- 2013(5640)
- 2012(5232)
- 2011(4883)
- 2010(4810)
- 2009(4341)
- 2008(4176)
- 2007(3613)
- 2006(3244)
- 2005(2707)
- 学科
- 济(19226)
- 经济(19215)
- 业(11406)
- 管理(9753)
- 方法(9094)
- 数学(8297)
- 数学方法(8186)
- 农(7858)
- 学(7730)
- 企(6608)
- 企业(6608)
- 农业(5844)
- 中国(4861)
- 土地(4500)
- 地方(3975)
- 业经(3902)
- 财(3593)
- 环境(3548)
- 资源(3369)
- 森(3189)
- 森林(3189)
- 林(3169)
- 人口(3119)
- 贸(3048)
- 贸易(3047)
- 易(2926)
- 生态(2865)
- 制(2777)
- 理论(2729)
- 劳(2643)
- 机构
- 大学(78023)
- 学院(76732)
- 研究(31505)
- 济(28019)
- 经济(27490)
- 管理(27390)
- 理学(24029)
- 理学院(23672)
- 科学(23500)
- 管理学(23041)
- 管理学院(22909)
- 农(22474)
- 中国(21731)
- 业大(19326)
- 京(18046)
- 所(17677)
- 农业(17431)
- 研究所(16790)
- 中心(13304)
- 院(12559)
- 农业大学(12150)
- 江(11934)
- 省(11668)
- 北京(11377)
- 范(11022)
- 财(10875)
- 师范(10861)
- 室(10535)
- 研究院(10131)
- 林业(9867)
- 基金
- 项目(60233)
- 科学(46347)
- 基金(43678)
- 家(42087)
- 国家(41788)
- 研究(38240)
- 科学基金(33512)
- 自然(24037)
- 基金项目(23730)
- 省(23533)
- 自然科(23397)
- 自然科学(23394)
- 社会(23356)
- 自然科学基金(22995)
- 社会科(22151)
- 社会科学(22144)
- 划(20748)
- 资助(17543)
- 教育(17233)
- 重点(14483)
- 编号(14040)
- 计划(13428)
- 发(12945)
- 科技(12707)
- 部(12525)
- 科研(12359)
- 创(11772)
- 创新(11141)
- 农(10898)
- 成果(10612)
共检索到109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李飞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湿地松林 养分积累 养分迁移 养分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飞 陈永瑞
利用一块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Zn、Cu、Fe、Mn等矿质元素1993—1994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循环过程。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349t/hm2·a,生长量9.408m2/hm2·a),原因在于它对矿质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林分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在总体上,林地呈退化状态;并且归还量少,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取人工措施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营养循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瑞
该文对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营养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K,Ca等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而Fe,Al,K,Mg,Na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间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有着明显差别.
关键词:
湿地松 生态环境 元素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倪晓薇 宁晨 闫文德 刘之洲 陈毅 宁晓波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志龙 陈奇伯 王艳霞 熊好琴 吴晋霞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次生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分配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为云南松林养分利用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各林龄林地中各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根取样,灌木分叶、枝、根取样,草本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全部取样,同种植物的相同器官取混合样品,所有样品取回后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云南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次生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予静 李昌晓 张晔 崔云风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1年生湿地松幼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试验设对照(CK)、连续性水淹(CF)和周期性水淹-干旱(PF)3种不同水分处理,每种水分处理均设置湿地松幼苗土壤与无植物对照土壤。测试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pH值。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湿地松幼苗实生土壤在PF组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H与AK除外);湿地松实生土壤在CK组的AK含量显著低于无植物空白对照组。除pH外,水分对湿地松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湿地松土壤PF组的OM,AN,AP,T...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东进 郑开基 王韧 张典铨 蔡金标 李晓景 王其炳 游巍斌 游惠明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对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植株Zn、Cd、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0.039)、(1.30±0.111)和(30.07±0.042)mg.kg-1,依次是人工林的1.28、1.16、0.60倍;天然林表层(0-30 cm)土壤Zn、Cd、Cu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767、0.339和1.464,依次是人工林的4.62、1.45、1.30倍;秋茄天然林Zn、Cd、Cu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304.33、21.78和396.86 mg.m-2,依次是人工林的4.78、2.06、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涛 王铁柱 高杰
对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库、枯枝落叶层、植被库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营养元素在系统各库中含量的分布特点,阐明了系统内土壤库和植被库之间元素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侧柏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侧柏 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晓丽 贾军 崔正国
为深入探究养殖尾水中氮元素在海水人工湿地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ous)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氮的迁移转化,并采用质量平衡法定量不同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以全面评估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硝态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21 d循环运行, NO3--N氮去除率可达(92.81±1.21)%,湿地各基质层中煤渣层δ15N值最低,为(203.58±2.87)‰,珊瑚石层δ15N值最高,为(303.66±2.22)‰;植物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各层基质氮含量,平均氮含量为(2.68±0.38)%,其单位质量吸收氮素的能力最强,绝对丰度平均值为(105.61±14.65)×10-3 mg/g,远高于各基质层。系统初期基质、植物及微生物转化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4.70%、21.90%、18.11%;稳定期微生物转化则成为主要脱氮途径,贡献率高达60.77%,基质贡献率为6.46%。本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海水养殖尾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率和迁移转化过程,可为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阐明了人工湿地各基质层和微生物的脱氮机理和贡献,可为海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稳定同位素技术 氮迁移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顺山 庄珍珍 胡炳堂 李锦清 余建新
用DRIS和临界浓度值法对湿地松幼林的营养状态比较研究发现,在诊断针叶磷素营养状态时,用DRIS法比临界浓度值法更准确。施用磷肥能显著地提高湿地松幼林生长量,并与DRIS措数密切相关;但与叶片中磷的浓度相关不显著。植株从磷肥吸收的磷量被林分生长的“稀释效应”所抵消,使施磷植株叶片中磷的浓度没有明显提高。同临界浓度值法一样,DRIS法也受林龄和立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用于计算诊断参数的高产群体应当从当地的同龄林选择。根据DRIS的诊断结果,江西永丰低丘红壤湿地松造林施肥的效应机理为:氮肥增加针叶N素的过量积累,加剧了养分的不平衡状态,对生长无益。单施钙镁磷肥,每公顷施纯磷21.82kg,就可全面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项文化 蔡宝玉 钟建德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
关键词:
湿地松,养分循环,养分利用率,密度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对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降雨后,20 种矿质元素淋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中的营养元素平均浓度总变化趋势是:林冠穿透水> 树干流> 大气降水。在淋溶成分中,林冠穿透水对湿地松人工林的养分物质年贡献较大,占整个淋溶总量70 %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淋溶 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盛炜彤 夏良放 熊有强 曾满生
重点论述在江西省大岗山山下林场清除灌丛和其它次生植被的迹地上栽植湿地松 ,发育至中龄林、近熟林时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次生植被的土壤容重明显比湿地松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高 ,次生植被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则明显地低于中龄林和近熟林 ,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也明显比中龄林和近熟林土壤的低 ;在中龄林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少 ,真菌数量则随着树龄不断增大呈增加的趋势 ;湿地松中龄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明显比次生植被和近熟林的低 ,土壤有机养分含量随着树龄增大有提高趋势 ,但速效 P含量在中龄林土壤中最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利用江西千烟洲地区2005年Landsat 5 TM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28个样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影像变换(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结果与森林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了光谱-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多元回归模型。湿地松林各器官与遥感光谱、植被指数拟合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干生物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湿地松林叶生物量平均为573 g.m-2,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628 g.m-2,低于样地调查平均值。单一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较低,ND-VI并不适用于盖度较大的湿地松林;遥感影像经主成分分析...
关键词:
遥感 植被指数 森林 生物量 千烟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周荣伍 王延云
该文对13种元素在40年生洋槐人工林中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对元素的年吸收量为197.479 9kg/hm~2,年存留量为41.798 9kg/hm~2,年归还量为155.681 0kg/hm~2.各元素平均循环速率为0.79.每生产1t干物质所需元素量为20.3kg.
关键词:
洋槐 生态系统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