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1)
- 2023(9635)
- 2022(8742)
- 2021(8343)
- 2020(6989)
- 2019(16230)
- 2018(16204)
- 2017(31155)
- 2016(17004)
- 2015(19321)
- 2014(19397)
- 2013(19135)
- 2012(17441)
- 2011(15667)
- 2010(15390)
- 2009(13980)
- 2008(13241)
- 2007(11255)
- 2006(9717)
- 2005(8245)
- 学科
- 济(63884)
- 经济(63817)
- 管理(47514)
- 业(44432)
- 企(37249)
- 企业(37249)
- 方法(32024)
- 数学(27558)
- 数学方法(27214)
- 学(17753)
- 农(16915)
- 中国(15490)
- 财(14922)
- 业经(14126)
- 地方(13013)
- 理论(11628)
- 农业(11430)
- 和(11337)
- 环境(11132)
- 贸(10671)
- 贸易(10665)
- 技术(10541)
- 易(10321)
- 制(10119)
- 务(9894)
- 财务(9830)
- 财务管理(9815)
- 企业财务(9281)
- 划(9204)
- 教育(9021)
- 机构
- 大学(241126)
- 学院(238847)
- 管理(97832)
- 济(86594)
- 理学(85614)
- 理学院(84623)
- 经济(84485)
- 管理学(82994)
- 管理学院(82580)
- 研究(80233)
- 中国(57946)
- 科学(54645)
- 京(52657)
- 农(41493)
- 所(41090)
- 业大(40245)
- 研究所(38210)
- 财(37530)
- 中心(35892)
- 北京(33287)
- 江(33254)
- 农业(32792)
- 范(32208)
- 师范(31850)
- 财经(31042)
- 院(29966)
- 经(28274)
- 州(27509)
- 技术(26179)
- 师范大学(26008)
- 基金
- 项目(174543)
- 科学(135681)
- 基金(125768)
- 研究(123995)
- 家(111429)
- 国家(110550)
- 科学基金(93964)
- 社会(74430)
- 社会科(70370)
- 社会科学(70352)
- 基金项目(68123)
- 省(67859)
- 自然(64521)
- 自然科(62945)
- 自然科学(62932)
- 自然科学基金(61759)
- 划(58225)
- 教育(56238)
- 资助(51980)
- 编号(50960)
- 成果(40031)
- 重点(39304)
- 部(37404)
- 发(36468)
- 创(35918)
- 课题(34541)
- 科研(33936)
- 创新(33500)
- 计划(33125)
- 大学(31966)
共检索到331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邓平 吴晓辉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夏季在水力负荷为800mm/d间歇式进水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不同工艺流程的8套小试系统SSP(sys-temofsmallplot)内部水流方向上藻类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藻类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除藻率在出水处均达到最大值。藻类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水流方向的前几层,而系统其他层对藻类只有微弱的去除效果。由下行池与上行池构成的湿地系统中,去藻是上、下行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推流床或塘处理系统参与的湿地系统中,它们对藻类的去除均有一定的作用。去藻作用主要是基质的拦截,不同的水流方向、植物和微生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对藻类的去除率在夏季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证明人工...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藻类 去除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陈辉蓉 雷腊梅 宋立荣 付贵萍 金建明 贺锋 何振荣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对藻毒素含量 0 .117g/L的进水 ,两套系统去除率分别为 6 8.5%和 34.6 % ,芦苇 -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优于茭白 -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 ,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湿地出水中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基质的吸附和细菌...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藻毒素 去除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子烁 刘诗伟 杨玉祥 靳玮 马晓娜 冯志华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研究使用水绵(Spirogyra)、浒苔(Enteromorpha)和刚毛藻(Cladophora)3种丝状藻在净水除杂系统中进行微塑料拦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时间为10 d时,3种丝状藻对纤维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佳(水绵88.50%,浒苔79.50%,刚毛藻75.50%),对颗粒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差(水绵67.50%,浒苔53.00%,刚毛藻55.00%)。与其他2种藻类相比,水绵对微塑料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此,使用水绵进行水体氮、磷去除实验。将单位面积的藻量分为0、2、4和6 g/dm~2,在15 d的实验中,水绵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91.88%(4 g/dm~2),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0.33%(6 g/dm~2),对PO_4~(3-)-P去除率最高为90.38%(6 g/dm~2)。4g/dm~2与6 g/dm~2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净水除杂系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和吸收水体氮、磷,且4 g/dm~2的藻量是本净水除杂系统去除氮、磷最适宜的藻量。
关键词:
微塑料 养殖尾水 丝状藻 净水除杂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晟 贺锋 成水平 梁威 吴振斌
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能的提高方式主要集中在基质填料的选择、湿地植物的筛选等方面,本试验从调整湿地的组合工艺着手探索提高磷去除效率的优化组合,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考察了推流床—下行流—上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好氧塘—下行流、下行流—兼性塘、推流床—下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等8种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磷的去除规律,比较了这些湿地组合所构建的生物学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塘系统作组合单元在湿地系统中前置比较理想,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水力负荷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可以常年保持稳定的、较高的磷去除能力,而且对水力变化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能。复合垂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涵 吴树彪 吕涛 李春燕 董仁杰 庞昌乐
探讨回流及不同回流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无回流与有回流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0%和40%,采用不同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的湿地较无回流湿地(44%)的去除率提高约17%。回流比为10∶1的条件下,采用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TOC的去除率分别较无回流湿地提高了约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一峰 苏芳莉 芦晓峰 王娟 王铁良
通过建立模拟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模型,并灌以造纸废水,分析模拟装置中水样、土样和植物样中氮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造纸废水的氮去除效果显著,且芦苇在不同生长期对同一浓度废水中N的去除效果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展叶期>发芽期。NH4+-N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NO3--N有淋洗的作用,在土壤底层积累;TN随深度增加有所减少。芦苇不同器官的含氮量为:叶片>茎秆>根须>根茎。
关键词:
芦苇 湿地生态系统 氮 造纸废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政 付融冰 杨海真 顾国维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2.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的高出3.2%~4.2%,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的低了1.8%~3.4%。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有所改善,但是提高不多。比较了两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植物湿地比无植物湿地高(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际友 龙应忠 童方平 余格非 胡蝶梦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张宝莉 刘灏 程鸿宇 吴文良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固体外加碳源的碳溶出规律及添加量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竹子、木块和木本泥炭作为外加C源材料,在厌氧下测定3种材料的碳溶出量,同时应用于人工湿地中试试验,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试验材料C的溶出量是竹子>木块>木本泥炭,竹子、木块和木本泥炭的C溶出量均值分别达577、266和59mg/(kg·d);材料C溶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拟合度较高,溶出稳定。人工湿地中试试验中,添加62kg木块为外加碳源时的湿地系统对总氮和铵氮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添加31kg木块的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反硝化脱氮 外加碳源 碳溶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晓 吴树彪 宋玉丽 柳清青 庞昌乐 董仁杰
研究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淹没排空比为3h∶3h和回流比1∶1的条件下,该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COD、BOD5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2%、79.0%和61.8%,去除负荷分别达到283.2、179.7和30.1g/(m2.d),高于其他类型人工湿地;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28.7%,去除负荷为2.9g/(m2.d)。潮汐流人工湿地床总供氧能够满足有机物及氨氮的氧化需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小平 黄桂林
在分析研究当前国际上一些主要湿地分类系统,总结国内湿地资源清查中有关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湿地资源清查数据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中国湿地分级式分类系统。该系统共为6级,第1级根据成因将全国湿地生态系统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第2级共分为9类,第3级共分为16类,第4级为基本级,共分为41类,其中天然湿地29类,人工湿地12类。对一些类型复杂的湿地,该系统还提出了第5级、第6级的分类。该系统将可尝试用于全国、流域、省区、地市等不同规模和层次湿地资源清查中的湿地分类。克服了一些分类方法中类型不全、彼此独立而导致资源调查和监测中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的缺点,使任何一个规模和层次的资源数...
关键词:
湿地 分级分类 湿地资源清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强 崔正国 王加鹏 曲克明 马绍赛 毛成全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微生物数量和基质酶活性。结果显示,系统对TN、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02±12.69)%、(82.91±17.51)%;系统中不同基质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不同,基质中、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大于下层,系统下行池中、上层硝化细...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去除率 酶活性 微生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凯 邓潇 周航 龙坚 李欣阳 董霞 刘文辉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拦截灌溉水Cd,设计实施了水平潜流与表面流两种工艺组合的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在水稻生育期净化处理灌溉水,结合田间水稻种植小区试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水样,同时多次采集水稻和土壤样品,监测分析样品Cd含量,探讨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净化效率及对米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监测,人工湿地系统进水Cd浓度范围为0.034~0.644μg/L,平均浓度为0.232μg/L,经过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d浓度范围为0.001~0.189μg/L,平均浓度为0.059μg/L。一级、二级和三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去除率分别为50.21%、14.06%和7.81%,人工湿地系统总去除率达72.06%;与未净化灌溉水相比,经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后灌溉的水稻糙米Cd含量下降了10.50%~24.51%。研究表明,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能有效拦截去除灌溉水中的Cd,减少该途径对稻田土壤Cd输入通量,并降低糙米中Cd累积量。本结果可为典型稻田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净化及湿地植物的选择、减少稻田重金属输入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庆玲 李科林 冯冲凌 王平
通过自制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相同装置有无设置挡板情况下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水力负荷(0.1~0.5 m3/(m2·d))条件下,设置挡板,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去除率。但在水力负荷为0.1、0.2m3/(m2·d)时,设置挡板的系统易产生死水区,而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可改善这一状况。研究结果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挡板 处理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娄娟 刘奕清
本文通过对人工湿地各个子系统植物景观的分析与构建,旨在找出适合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为今后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给以借鉴。
关键词:
源、流、汇子系统 植物配置模式 人工湿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