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5)
2023(8632)
2022(6906)
2021(6137)
2020(5376)
2019(12266)
2018(12256)
2017(23656)
2016(13442)
2015(15369)
2014(15792)
2013(15563)
2012(14458)
2011(12850)
2010(12907)
2009(12202)
2008(12244)
2007(11389)
2006(9885)
2005(8970)
作者
(42403)
(35770)
(35661)
(34308)
(22643)
(17245)
(16387)
(14183)
(13497)
(12615)
(12327)
(12072)
(11648)
(11368)
(11331)
(11329)
(11252)
(10647)
(10495)
(10444)
(9145)
(8980)
(8861)
(8149)
(8126)
(8105)
(8090)
(7954)
(7323)
(7304)
学科
(56685)
经济(56636)
(34793)
管理(33372)
(26369)
企业(26369)
方法(25678)
数学(22658)
数学方法(22470)
(18134)
中国(15836)
(15682)
(13318)
业经(12692)
农业(11992)
地方(11640)
(10291)
贸易(10288)
(10117)
(9973)
(8556)
(8402)
银行(8362)
(8111)
财务(8088)
理论(8076)
财务管理(8065)
(7932)
金融(7930)
(7921)
机构
大学(199201)
学院(198331)
(78637)
经济(76880)
研究(72120)
管理(71100)
理学(60802)
理学院(60073)
管理学(58870)
管理学院(58512)
中国(53439)
科学(48421)
(44258)
(42797)
(39199)
研究所(36130)
业大(35266)
农业(35248)
(35017)
中心(32976)
(31822)
财经(28070)
北京(26716)
(26472)
(26169)
师范(26042)
(25402)
经济学(24792)
(24548)
(23279)
基金
项目(133573)
科学(102305)
基金(94728)
研究(93170)
(85360)
国家(84705)
科学基金(69670)
社会(57050)
社会科(53863)
社会科学(53844)
(52996)
基金项目(50357)
自然(46045)
(45246)
自然科(44867)
自然科学(44847)
自然科学基金(44025)
教育(42345)
资助(38875)
编号(38066)
重点(31419)
成果(30986)
(29886)
(29075)
(26968)
计划(26605)
课题(26587)
科研(26520)
创新(25407)
大学(24213)
期刊
(85765)
经济(85765)
研究(54150)
(39851)
学报(39383)
中国(38525)
科学(34007)
大学(28534)
(27805)
学学(27128)
农业(26640)
管理(23170)
教育(19027)
(16853)
金融(16853)
技术(16458)
(14750)
业经(14616)
财经(13888)
经济研究(13744)
问题(12444)
(11937)
(11471)
业大(10201)
技术经济(9925)
资源(9538)
科技(9521)
图书(9402)
(9311)
理论(9090)
共检索到290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加鹏  崔正国  周强  马绍赛  曲克明  毛成全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并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和COD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2±3.27)%、(72.53±2.31)%、(66.04±8.23)%;人工湿地系统内微生物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位置存在着种属相同、数量不同的生态幅广泛的优势种;人工湿地下行流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比上行流池高,且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系统中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海水养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冲凌  李科林  李芸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湿地结构、布水方式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沿水流方向呈递减趋势,植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基质表层的根际效应区间,采取控氧措施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向纵深发展。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氮代谢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有新的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不仅具有较强的去氮能力,还能显著提高废水COD的去除率。不同种类的磷细菌在湿地系统中磷的溶解、沉淀和转化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人工湿地系统中还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种类,包括可降低镉等重金属污染毒性、降解石油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酚类的微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强  崔正国  王加鹏  曲克明  马绍赛  毛成全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微生物数量和基质酶活性。结果显示,系统对TN、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02±12.69)%、(82.91±17.51)%;系统中不同基质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不同,基质中、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大于下层,系统下行池中、上层硝化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爽  王良恺  文涛  毛欣宇  许明  邵孝侯  
【目的】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方法】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结果】在预热温度300℃,烧制温度1 100℃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对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14%、92.18%和44.35%。【结论】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化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陶玲  李谷  袁龙义  吴恢碧  李晓莉  赵巧玲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水力负荷上升至0.36 m/d后,人工湿地对TN和COD的去除率显著下降为20.0%和27.9%(P0.05),分别为35.7%和和93.2%。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TP浓度低于0.2 mg/L,COD浓度低于8 mg/L,TSS浓度低于5 mg/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延丹  李谷  陶玲  李晓莉  张世羊  赵巧玲  林玉良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倩  林凤莲  袁锋  潘国营  高倩倩  李键  吴承祯  陈灿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4种污水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方法】用实验室已有的10株菌株,测定不同时间污水重金属浓度及菌株吸附率,并拟合细菌与真菌平均吸附率模型,分析不同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1)10株高效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Pb~(2+)的吸附率高(H)、中(M)、低(L)范围分别为27.30%~52.27%、32.17%~56.07%、32.17%~56.07%,F_(26 )(Aspergillus iizukae)、B_(19 )(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是高、中低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d~(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3%~56.00%(H)、31.03%~58.70%(M)、31.53%~59.23%(L),B_(19)、F_(9 )(Westerdykella dispersa)分别是高低、中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u~(2+)的吸附率范围为29.03%~55.73%(H)、29.83%~57.73%(M)、35.10%~59.00%(L),F_(25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Zn~(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7%~56.73%(H)、31.27%~58.10%(M)、36.00%~60.27%(L),F_(16)(A.niger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2)不同处理时间、污水金属初始浓度和菌株种类均对吸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有显著影响,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在低浓度和48 h最优且真菌优于细菌,细菌平均吸附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真菌平均吸附率符合幂函数模型。(3)微生物吸收阶段的参与度以及分泌物数量可能是影响重金属吸收效果的主要内在机制。【结论】研究结果为城市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中高效菌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欣泽  刘文畅  谭洪新  罗国芝  万玉美  
为了了解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养鱼效果,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试养吉富罗非(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 d,比较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以及消化酶活性、水体及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水体和肠道中除梭菌属(Clostridium)外其余潜在致病菌如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含量水平硝化型组均高于异养型组。通过养殖效果,鱼类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对比结果发现异养型生物絮团更有利于罗非鱼幼鱼的养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谢骏  郁二蒙  余德光  夏耘  魏南  
为了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形成过程固着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特征,以生态基为生物膜载体材料,以草鱼养殖池塘为生物膜培养环境,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第0、15、30、45和60天)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在培养168 h后达到稳定,并且5个采样时间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15、30、45 d时最强,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与AWCD值相同的规律,15、30和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忠  林国荣  严涛  郑志鹏  欧清峰  陈斌  孙富林  
为了研究长毛对虾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征,实验分别采集养殖区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以及长毛对虾肠道样品,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中共获得621条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达212个,表明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从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进水口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53.97%)、α-变形杆菌(13.76%)和γ-变形杆菌(10.58%);养殖池水体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33.55%)、γ-变形杆菌(14.84%)、厚壁菌(14.19%)、拟杆菌(12.26%)和α-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杨  王芳  杨海滟  潘珉  杜劲松  
【目的】分析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了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污水中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每个处理中的优势微生物群及相对含量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几种污水处理中最为优势的功能微生物群,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与红杆菌属(Rhodobacter)为几种处理中共有的优势微生物菌属,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新增了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如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赤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海生杆菌属(Sediminibacterium)、Emticicia属、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与苍黄杆菌属(Luteolibacter)的微生物。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具有解磷功能菌属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r)。【结论】污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污水的净化无明显正相关性,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静态污水对照聚集在一起,而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相似度较高。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有利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污水中COD的去除。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解磷功能菌,有利于污水中磷源的去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萌  印春生  厉成伟  钟胜财  于克锋  方淑波  
为探讨上海南汇东滩湿地围垦后海三棱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4个季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杨立宾  李梦莎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设置3个氮沉降浓度梯度:N1(0 g N·m-2A-1)、N2(4 g N·m-2A-1)、N3(8 g N·m-2A-1),于2014年6月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5种,其中特征脂肪酸29种。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真菌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总量介于30~33NmoL·g-1。氮沉降增加对真菌群落数量的影响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菲菲  单宇峰  祝东梅  杨禧文  陈菲  叶可  马帅  王玉军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n图结果显示,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而蟹塘散养组最低。除蟹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其余3种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推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网箱投喂水蚯蚓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其余3种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都为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虾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其余3种养殖模式的优势菌群中都有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果表明: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且益生菌群占比高,潜在致病菌较少,是比较健康的养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