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8)
2023(2327)
2022(1990)
2021(1908)
2020(1704)
2019(3775)
2018(3693)
2017(5522)
2016(3738)
2015(4388)
2014(4232)
2013(3956)
2012(3726)
2011(3460)
2010(3633)
2009(3131)
2008(3169)
2007(2847)
2006(2434)
2005(2200)
作者
(14496)
(12409)
(12368)
(11612)
(8118)
(6287)
(5377)
(5005)
(4821)
(4486)
(4415)
(4351)
(4296)
(4147)
(4128)
(3984)
(3887)
(3762)
(3759)
(3674)
(3636)
(3442)
(3366)
(2976)
(2970)
(2886)
(2880)
(2835)
(2833)
(2813)
学科
(10529)
(6430)
经济(6428)
理论(4920)
教学(4832)
教育(4566)
学法(3464)
教学法(3464)
管理(3457)
(3187)
(3160)
学理(3146)
学理论(3146)
(2852)
研究(2593)
虫害(2437)
中国(2436)
(2354)
经济学(2277)
(2136)
企业(2136)
(2116)
病虫(2087)
病虫害(2087)
(2080)
及其(2041)
生物(2040)
防治(1894)
(1881)
(1776)
机构
大学(52421)
学院(52255)
研究(24692)
(22113)
科学(21504)
农业(17954)
业大(16057)
(15929)
研究所(15111)
中国(14243)
(12724)
农业大学(11837)
技术(11724)
(11478)
(11130)
实验(10767)
实验室(10279)
(10278)
(9794)
经济(9793)
重点(9767)
中心(9730)
管理(9621)
(9589)
(8974)
科学院(8285)
(8145)
教育(8016)
北京(7945)
师范(7875)
基金
项目(38100)
科学(25418)
(24319)
国家(24145)
基金(22983)
研究(21724)
(17855)
科学基金(16922)
(15481)
自然(13981)
自然科(13597)
自然科学(13583)
自然科学基金(13314)
教育(12130)
科技(11868)
基金项目(11691)
计划(11033)
重点(10409)
资助(10021)
专项(9028)
(8798)
编号(8587)
社会(8359)
课题(8311)
(8295)
(8249)
科研(8084)
创新(7757)
(7656)
成果(7621)
期刊
学报(23344)
(20310)
大学(15625)
科学(15527)
中国(15489)
学学(14945)
农业(14107)
教育(13997)
(12124)
经济(12124)
研究(12073)
(8303)
业大(8300)
林业(6853)
农业大学(6682)
(5161)
技术(5039)
职业(4587)
自然(4308)
中国农业(4103)
科技(4044)
自然科(3970)
自然科学(3970)
(3491)
管理(3448)
(3352)
农林(3302)
(3302)
科技大(3301)
科技大学(3301)
共检索到80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刘晓红  宋洁  李莉  
自人工栽培蛹虫草培养料中分离得到1株致病木霉CCBH-M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及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木霉菌株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Bon.)BaIn.。实验对该致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 H值及培养料含水量对该钩状木霉生长影响显著(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刘晓红  王旭  季长波  孙书伟  宋洁  
为鉴定人工栽培蛹虫草致病木霉的种类,从被木霉侵染的人工栽培蛹虫草培养料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CCBH-M1,经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及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木霉菌株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KarSTen。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 H值及培养料含水量对该深绿木霉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适宜生长pH值为5.0~7.0,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50%~70%。可见,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在不影响蛹虫草生长的情况下,将温度、pH值和含水量三个因素分别控制在24℃以下、7.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房琳琳  王颖  宋思丹  白立红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凌云  杜双田  马璐  荆留萍  李惠君  
【目的】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栽培基质进行优化。【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DM-003为供试材料,采用400mL玻璃罐头瓶为栽培容器,研究了蚕蛹粉、基质含水率、葡萄糖、蛋白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对蛹虫草子座生物学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蛹虫草人工栽培中上述几种常用基本基质用量与子座生物学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确定了基质中各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为:蚕蛹粉0.156g/g,葡萄糖12.19g/L,蛋白胨10g/L,基质含水率66.75%,微量元素添加剂25g/L。【结论】蚕蛹粉用量、基质含水率及栽培营养液中葡萄糖、蛋白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含量对蛹虫草的生物学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小平  吴晓金  胡方平  詹友学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49株木霉菌株用5个RAPD引物扩增.结果表明,木霉种间和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有一定相关.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种间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来源的相同种可以通过RAPD分析区分开来.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木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和最适pH分别为28℃、70%和5.7;木霉对35℃以上的高温适应性差异较大,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易产孢子,在潮湿环境下孢子最易萌发,菌丝生长旺盛,在pH为11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李红  张敏  孙军德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主要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北虫草(Cordyceps m ilitaris)栽培的最佳的原料为大米+10%的蛹粉,原料含水量以60%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9℃;最适pH为5.5~7.5;黑暗培养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在300~700 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张燕平  赖永祺  赵保荣  赵培仙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含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志明  曹铮  沈锦玉  潘晓艺  顾志敏  尹文林  朱俊杰  
从发病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gila(Gunther))的亲鱼及卵上取病灶样品,经培养分离得到相同的一株水霉菌FD07,对其形态、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IT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主要形态特征是菌落结构疏松,菌丝生长旺盛,粗大且分枝少,柔软,似棉花纤维,呈灰白色,在菌丝顶端生棍棒形的游动孢子囊,可产生孢子。水霉菌FD07对鱼或卵的感染性较强,7 d时其感染率分别达到91.7%和95%。该菌与绵霉属两性绵霉的DNA片段有99%的同源性(登录号为EU441154),因此判定所分离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阳  庄国庆  林锋  蒋廷亚  袁少飞  高力  施海峰  
从发病的外塘锦鲤的肝、脾、肾等组织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经表型特征分析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发现该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对正常的锦鲤进行人工感染试验,7 d后锦鲤全部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表明该菌对锦鲤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敏,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敏,对其他14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锦鲤致病性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志琴  杨秀荣  宋培勇  
为弄清乌江网箱养殖患病鳜鱼鳃部分离的可疑致病病原,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培养方法,研究了可疑致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3株可疑致病菌株均为真菌,GS1、GS2和GS3分别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埃里格孢(Embellisia allii)和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3个菌株在CA、CYA和O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良好,在G25N上生长状况较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立  疏燕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对分离自马铃薯晚疫病组织的自育型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开展研究,为自育导致的有性生殖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可能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致病疫霉菌株的交配型,观测并比较自育型菌株在黑麦培养基上和马铃薯叶片组织内产生卵孢子的状况,并通过MTT染色法测定卵孢子的活性。[结果]2014至2016年,自育型(A1A2)致病疫霉在福建省霞浦县、福安市和湖南省永顺县的比例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至2016年达到100%,且自育性状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中稳定遗传;2015—2016年的自育型菌株在黑麦培养基上产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潘龙其  王生荣  袁庆华  王瑜  苗丽宏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芬  孔垂思  郭建伟  杨建  郭娟  高源  王宏飞  李成云  丛花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斌  陈志谊  
为了深入研究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为防治稻曲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不同致病力稻曲病菌中,挑选了3个致病力强、3个致病力弱的菌株,从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不同致病力的稻曲病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8℃,在7 d内致病力弱的菌株生长速率较快,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7。致病力弱的菌株的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致病力强的菌株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KNO3不为稻曲病菌提供氮源,尿素抑制稻曲病菌的生长。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稻曲病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乳糖不能为稻曲病菌提供碳源,致病力弱的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蔗糖,致病力强的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月波  曲强  魏雅冬  佟德利  孙军德  
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5,修剪对病情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在30℃、相对湿度大于60%时,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指数明显升高,最高病情指数为80.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