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6)
- 2023(3964)
- 2022(3487)
- 2021(3397)
- 2020(2917)
- 2019(7026)
- 2018(7035)
- 2017(13770)
- 2016(7516)
- 2015(8664)
- 2014(8495)
- 2013(8199)
- 2012(7201)
- 2011(6530)
- 2010(6795)
- 2009(6303)
- 2008(6032)
- 2007(5278)
- 2006(4549)
- 2005(3882)
- 学科
- 济(32131)
- 经济(32109)
- 方法(19409)
- 管理(18969)
- 数学(18132)
- 业(17776)
- 数学方法(17637)
- 企(15191)
- 企业(15191)
- 农(7130)
- 学(6946)
- 理论(6742)
- 中国(6696)
- 业经(5559)
- 财(5156)
- 贸(4985)
- 贸易(4981)
- 易(4863)
- 地方(4747)
- 教学(4670)
- 技术(4280)
- 农业(4251)
- 和(4065)
- 环境(3795)
- 制(3769)
- 划(3726)
- 策(3514)
- 融(3438)
- 金融(3438)
- 银(3395)
- 机构
- 学院(104667)
- 大学(103271)
- 管理(41616)
- 济(39901)
- 经济(39096)
- 理学(36431)
- 理学院(36084)
- 管理学(34890)
- 管理学院(34729)
- 研究(33504)
- 中国(24612)
- 科学(22733)
- 京(22466)
- 业大(18530)
- 农(18218)
- 所(17427)
- 研究所(16163)
- 财(16114)
- 中心(15458)
- 江(15376)
- 北京(14465)
- 农业(13902)
- 财经(13221)
- 院(12848)
- 技术(12799)
- 范(12648)
- 师范(12467)
- 州(12023)
- 经(12014)
- 经济学(11524)
- 基金
- 项目(74684)
- 科学(58137)
- 基金(53153)
- 研究(51078)
- 家(47904)
- 国家(47592)
- 科学基金(40468)
- 省(30320)
- 社会(30250)
- 社会科(28750)
- 社会科学(28740)
- 自然(28626)
- 自然科(28017)
- 自然科学(28015)
- 自然科学基金(27471)
- 基金项目(27305)
- 划(25659)
- 教育(25079)
- 资助(24055)
- 编号(20684)
- 重点(17369)
- 部(15520)
- 成果(15514)
- 发(15441)
- 创(15409)
- 计划(15058)
- 课题(14873)
- 科研(14766)
- 创新(14366)
- 大学(13705)
共检索到146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彬 张俊梅 撒潮 王德明 高凯
人工林无线电波传播场强模型是合理设计人工林环境无线电遥测遥控等通信电路的理论依据.该文在分析无线电波传播机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人工林UHF频段传播损耗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人工林中某接收点处电场强度的预测模型.经过对北京西山人工侧柏林中不同参数的场强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校验了所建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人工林 UHF频段 电场强度 预测模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晶琦 刘艳
利用Matlab GUI平台设计开发了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教学演示系统,实现了常见的无线通信环境下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的模拟及计算。教学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交互性强,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表揭示了复杂公式的物理含义和工程意义,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丽萍 冯仲科
通过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可以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连续预估和动态更新,这对当地林业部门指导生产、实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参研了以往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方法,提出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预测模型的一般方法:根据森林生长理论,利用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把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函数引入相关生长模型,并经过合理的模型参数解算、残差分析及误差计算检验,选择最优模型分别建立人工林林分静态和动态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关键词:
林分生长量 人工林 生长模型 预测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wton算法建立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逻辑斯蒂方程对单木生存概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将不同水平最优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并建立组合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组合方程参数,以提高对不同水平断面积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约束参数法中,林分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明辉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 ,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 ,对木材生长轮密度进行近期预测 ,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 ,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东升 李凤日 孙晓梅 贾炜玮
以黑龙江省东北部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19块标准地中95株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取5株)的节子剖析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理论建立落叶松节子各因子(节子直径、着生角度、长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着生角度和长度都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节子直径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节子角度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节子长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混合效应所建立的节子大小预测模型其参数估计更为准确,残差分布更加均匀,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得到提高(R2约提高了0.3)。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落叶松人工林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卯光宪 谭伟 柴宗政 赵杨 杨深钧
【目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建立高效的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预测模型,可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贵州省黔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2块样地(25 m×25 m)的4 284株马尾松单木数据,选取6个常用的广义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使用相同的数据确定最佳隐层节点数量后,经过反复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尾松胸径-树高预测模型。【结果】在6个广义非线性模型中,拟合效果最佳为Korf模型(R~2=0.650);马尾松适宜的隐藏层节点数为2,适宜的模型结构(输入层节点数∶隐藏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1∶2∶1,模型预测精度达0.717。【结论】广义非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关系,但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不需要依赖经验模型,也不用模型筛选,而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拟合精度优于广义非线性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对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中龄林林下植物生长发育较差外 ,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和灌木层生物量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而草本层生物量的变化较为复杂 ;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及其林下植物的凋落物积累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杉木凋落物积累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14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而 16和 18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除中龄林很少外 ,其他年龄段也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应用数量化模型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林分密度、林龄、地形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 ,尤其是林分密度和林龄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物 凋落物 生物量 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翁翔 李光辉 冯海林 杜晓晨 陈方翔
【目的】研究应力波在不同树木径切面内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建立传播速度模型,以期进一步认识应力波在树木径切面内的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树木内部缺陷的三维成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应力波在树木径切面内的传播速度模型;然后以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内8类有代表性的树种(香樟、枫香、乐昌含笑、鹅掌楸、响叶杨、悬铃木、松树、白杨)为试验材料,在样本径切面上,采用Arbotom应力波木材无损检测仪测量与径向成不同角度方向的应力波传播时间,计算不同角度方向上的应力波传播速度,并对健康样本径切面内沿方向角θ的应力波速度vθ和径向应力波速度v0的比值vθ/v0与方向角θ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
关键词:
应力波 径切面 传播速度 无损检测 树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光林 李光辉 孙晔 方益明
为了提高应力波技术在活立木无损检测应用领域的可行性,分析了应力波在健康树木中的传播规律,并建立了应力波传播速度数学模型。针对银杏Ginkgo biloba等不同树种的健康树木进行了多组实验,并利用树木断层成像技术对提出的应力波传播速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健康树木中,方向角θ与传播方向速度vT和径向速度vR比值之间的关系为vT/vR≈-0.2θ2+1,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吻合,方向角θ与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决定系数高于0.95。提出的应力波传播速度模型不受树种变化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盐(X1)和pH值(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8.431-119.699X1+1.617X2(P<0.01)。回归关系达到了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光天 杨锦昌 冯昌林 李荣生 邹文涛 姜艳
对广西大青山黄藤人工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选择Logistic、Weibull和Richards3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分别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旨在建立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于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均适合,Weibull和Richards方程则分别适合于拟合母茎长和萌茎长的分布特征;通过比较拟合效果,分别建立了Weibull和Logistic方程中的b、c参数与林分因子相关的参数预测模型,结合林分生长模型研制了基于两次曲线拟合的茎长分布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在生产上应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米彩红 刘增文 张晓曦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和枯落物分解的土壤极化模型,旨在为深入认识土壤养分极化成因和预测土壤养分极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的角度出发,建立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推理和动态模型,通过实验室分解法和野外调查,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了基于养分循环和枯落物分解的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度推理模型及动态模型,并针对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小叶杨、白桦和辽东栎等人工林,确定了模型中的主要参数。【结论】由于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受林木对养分的选择吸收利用、枯落物分解等的综合影响,所以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的角度来建立土壤养分极化动态理论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土壤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