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7)
- 2023(9531)
- 2022(8603)
- 2021(8175)
- 2020(6797)
- 2019(15814)
- 2018(15769)
- 2017(30336)
- 2016(16656)
- 2015(18700)
- 2014(18593)
- 2013(18354)
- 2012(16630)
- 2011(14946)
- 2010(14583)
- 2009(13137)
- 2008(12533)
- 2007(10741)
- 2006(9159)
- 2005(7708)
- 学科
- 济(62434)
- 经济(62364)
- 管理(45782)
- 业(43295)
- 企(36412)
- 企业(36412)
- 方法(31820)
- 数学(27682)
- 数学方法(27343)
- 学(16173)
- 农(15979)
- 中国(15325)
- 财(14578)
- 业经(13966)
- 地方(12719)
- 理论(11111)
- 农业(10887)
- 和(10736)
- 贸(10601)
- 贸易(10597)
- 环境(10288)
- 易(10278)
- 技术(10232)
- 务(9645)
- 财务(9580)
- 财务管理(9565)
- 制(9492)
- 教育(9185)
- 企业财务(9070)
- 划(8949)
- 机构
- 大学(232300)
- 学院(229398)
- 管理(94708)
- 济(85508)
- 经济(83558)
- 理学(83037)
- 理学院(82128)
- 管理学(80627)
- 管理学院(80222)
- 研究(75898)
- 中国(53788)
- 科学(50846)
- 京(50211)
- 业大(38445)
- 所(38327)
- 农(37960)
- 财(36887)
- 研究所(35630)
- 中心(33653)
- 北京(31949)
- 江(31550)
- 财经(30626)
- 范(30459)
- 师范(30178)
- 农业(29296)
- 院(28844)
- 经(27961)
- 州(26084)
- 技术(24803)
- 师范大学(24560)
- 基金
- 项目(168356)
- 科学(130869)
- 基金(121302)
- 研究(120645)
- 家(106903)
- 国家(106063)
- 科学基金(90414)
- 社会(73192)
- 社会科(69256)
- 社会科学(69237)
- 省(65901)
- 基金项目(65397)
- 自然(61233)
- 自然科(59760)
- 自然科学(59747)
- 自然科学基金(58656)
- 划(55652)
- 教育(54815)
- 资助(50298)
- 编号(49112)
- 成果(38869)
- 重点(37473)
- 部(36045)
- 发(35100)
- 创(34652)
- 课题(33449)
- 科研(32849)
- 创新(32280)
- 计划(31130)
- 大学(30981)
共检索到31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丹 唐贤明 覃引鸾 徐峰 潘立顶
对人工林红锥的树皮率、树皮纤维尺寸及株内纵向变异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锥体积树皮率和重量树皮率总体上均随树高的增加而增大,体积树皮率变异范围为:8.6%~18.5%,平均值为11.6%,重量树皮率变异范围为7.4%~18.6%,平均值为11.1%;树高1.3 m处树皮纤维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平均值分别为1191.67μm、25.65μm、2.54μm、23.11μm、46.23和10.86;树皮纤维长度随树高的增加略有减小,纤维直径、腔径、双壁厚、长径比和壁腔比的株内纵向变异规律性不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高度的红锥体积树皮率和重量树皮率变异极显著,树皮纤维尺寸各项指...
关键词:
红锥 树皮率 树皮纤维 方差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喜明 陈瑞英 卢景龙 高仁浩 翁建武
对2-5年生巨尾桉人工林脱落树皮宏观、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树龄增加,脱落树皮正面逐渐平整,背面出现旋切纹理;3-5年生脱落树皮,平均厚度从0.491 mm增至0.717 mm,幅面面积以每年大约2倍的速度从93cm2扩大至349 cm2;脱落树皮由周皮、基本薄壁组织、射线薄壁组织、膨大薄壁组织、筛管、伴胞以及韧皮纤维构成,韧皮纤维在横切面中的组织比量随树龄增加而提高,脱落树皮离层形成位置位于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区域.
关键词:
巨尾桉 脱落树皮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诚 王春胜 庞圣江 黄日逸 曾杰
【目的】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模拟,为估算西南桦材积、出材量以及树皮蓄积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树干解析获取各区分段的带皮直径、去皮直径和树皮厚度等信息,按照约75%和25%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和检验数据集。选取13个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0.05)。对于参数检验显著的模型,依据偏差、绝对偏差、均方误差和决定系数4个统计指标,应用相对排序法评价模型拟合优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剔除预估值和实测值差异显著的模型,进一步诊断保留模型的共线性以及
关键词:
西南桦 树皮因子 相对排序法 残差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声熙 李昆 杨振寅 张春华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年龄构树皮的化学、纤维特性与制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皮纤维长、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纤维形态好,易于成浆。随着年龄的增大,低龄构皮化学组分稍有增大,但至6—7 a,灰分和木素含量增大,纤维素和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不利于成浆;1%Na0H抽提物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第6—7年达到最高;构皮纤维长度、长宽比及长纤维比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 a增至最大,第6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2—4年生构皮手抄片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耐折度,5—7 a后趋于稳定。因此,优质构皮纤维原料最佳收获期为2—5 a,综合经济效益考虑,纤维原料人工林培育最佳周期为2—3 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金静 王远路 刘建平 刘会香
对毛白杨、陕林4号杨、北京杨不同年龄枝条、树体空间层次的真菌种类、数量及季节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杨树树皮真菌群落组成不同,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毛壳属(Chaetomium)等为毛白杨上的优势菌种群;链格孢属、曲霉属、木霉属(Tri 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等为陕林4号杨的优势菌种群;链格孢属、曲霉属、盾壳霉属(Coniothyri um)、青霉属等为北京杨的优势菌种群。真菌种类及数量在树体空间层次的分布趋势是由上到下逐渐增多;真菌群落季节变化趋势为夏、秋季种类和数量稍高,春、...
关键词:
杨树 树皮 真菌群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世友 杨孝淋 李生红 王少名 王秋华
在对滇中地区云南油杉、旱冬瓜、云南松、直杆蓝桉、华山松5个主要造林树种树皮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工业分析和热辐射作用下树皮质量变化、内表面温度变化测定的基础上,提出树皮的阻燃性参数FRP;按照FRP值大小对5种树皮的阻燃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旱冬瓜、云南油杉、云南松、直杆蓝桉、华山松。根据5种树皮的阻燃性和林木耐火性差异提出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结旺 傅深渊 于红卫 槐敏
以苯酚为液化剂,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皮进行了液化实验。分析了反应温度、液比(苯酚与杉木树皮的质量比)、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及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酸和磷酸相比,硫酸对杉木树皮的液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适宜液化工艺条件为:以72%(720 g.kg-1)硫酸为催化剂,用量为0.15 mL.g-1,液化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150℃,液比为3,此时液化残渣率为9.97%。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杉木树皮及其液化产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杉木树皮的化学组分发生了明显的酚化反应。图6表1参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嘉政 王雪峰 王甜
【目的】针对在树皮图像识别时,现有的算法和识别过程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不同树种的树皮图像进行识别。【方法】本文以5种常见树种的树皮纹理图像为例,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将原始图像直接作为输入,通过卷积和池化层对图像的低级、高级特征进行自动提取,解决了手动提取纹理特征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NN模型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带Maxout的ELU激励函数来代替ReLU函数,解决模型的偏移和零梯度问题;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通过添加规范项来优化结构参数,并使用分段常数衰减法对学习率进行动态调控;最后采用softmax分类器对图像类别进行输出。【结果】对5个树种的树皮图像共计10 000张图像进行实验,其中每类选取200张图像作为测试集。最终训练准确率达到93.80%,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97.70%。另外,为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人工特征提取法,提取HOG特征、Gabor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统计法,训练SVM分类器。通过实验比较,本文方法识别准确率最高。【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树皮纹理图像识别方法是可行的,提高了识别效率和精度,为树种的智能化识别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有琼 马李一 张重权 段琼芬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研究回流温度、回流时间、甲醇浓度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福林-肖卡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在750 nm波长测定印楝树皮中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印楝树皮多酚溶剂回流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70℃,回流时间90 min,甲醇浓度40.4%;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甲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印楝树皮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10.83%,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响应曲面法优选的印楝树皮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可靠,提取得率稳定。
关键词:
印楝树皮 多酚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开 吕远平 何强 贾冬英 石碧
通过对黑荆 (Acaciamearnsii)树皮单宁进行纯化和分级处理 ,研究了分子量及其分布范围不同的单宁各级分与明胶反应、抑酶、抑菌等生物活性差异 ,探讨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及反应物的质量比等因素对单宁生物活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分子量大的单宁级分与明胶的结合能力强、对某些水解酶的抑制作用大 ;而分子量适中的单宁级分 ,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关键词:
植物单宁 黑荆树皮 纯化 分级 生物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平 黄贞 刘晓燕
笔者以廉价易得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 ,经环氧氯丙烷交联 ,研发了一种新的生物吸附剂 ,并探讨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该改性树皮最适宜的处理条件为 :氢氧化钠浓度 0 8mol L ,环氧氯丙烷 2 0mL ,改性温度 5 0℃ ,树皮粒径 1~ 2mm .改性树皮对各种金属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 :室温下pH值为 5时对Fe2 + 吸附 3h ;4 5℃ ,pH值为 5 5时对Cu2 + 吸附 3h ;室温下pH值为 6时对Zn2 + 吸附 2h .该改性树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 ,能有效处理 1~ 10 0mg L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符韵林 莫引优 覃冠利 赵林 容玉泉
在质量浓度为36%(360 g.L-1)的硫酸催化作用下用苯酚对桉树Eucalyptus spp.树皮进行液化,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固比、液化温度和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桉树树皮液化的较佳方案,并对桉树树皮液化物树脂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液固比对桉树树皮液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②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相结合,得出桉树树皮较理想的液化工艺条件:液固比为10∶3,液化温度为150℃,液化时间为80 min,质量浓度36%硫酸用量为液化物总量的6%。③以树皮液化物为基准,选择甲醛摩尔比为1.6,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3,水摩尔比为8.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咏梅 苏印泉 彭锋 中泽庆久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欣欣 李维国 王祥军 张源源 黄肖 高新生
以我国自主选育的热试662、热试419等7个开割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树皮乳管列数目、厚度等乳管分化特征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胶乳产量、茎围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7个品系中,石细胞以内的次生韧皮部厚度与茎围,再生皮的厚度呈正相关。2)胶乳产量与石细胞以内的次生乳管列数目,树皮中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总厚度的比值呈正相关;其中,热试419树皮结构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结构的总厚度的比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系,次生乳管的总列数最多,乳管分化能力较强,且胶乳产量最高。3)热试9359和RRIM600次生乳管的分化能力较强,产胶潜力大。该实验结果为以树皮乳管分化指标辅助评价主要农艺性状提供了参考,也为参试品系割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橡胶树 树皮结构 农艺性状 胶乳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克祥 刘晓光 郭润芳 淮稳霞 张敏
应用哈茨木霉 (Trichodemaharzianum )T88菌株和深绿木霉 (T .atroviride)T95菌株分别与杨树烂皮病菌 (Cytosporachrysosperma)和杨树水泡溃疡病菌 (Dothiorellagregaria)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片对峙培养 ;并研究了两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菌落的影响和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 ;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两种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结果表明 :对峙培养中木霉菌T88和T95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均能产生挥发性代谢物质并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菌落的生长 ,在密闭条件下T95的抑制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