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7)
- 2023(4330)
- 2022(3789)
- 2021(3638)
- 2020(3280)
- 2019(7743)
- 2018(7759)
- 2017(14702)
- 2016(8244)
- 2015(9512)
- 2014(9424)
- 2013(9169)
- 2012(8112)
- 2011(7275)
- 2010(7629)
- 2009(7052)
- 2008(6910)
- 2007(6162)
- 2006(5289)
- 2005(4591)
- 学科
- 济(33329)
- 经济(33302)
- 管理(20956)
- 方法(20375)
- 业(19463)
- 数学(18491)
- 数学方法(17918)
- 企(16815)
- 企业(16815)
- 学(9341)
- 理论(7195)
- 中国(7068)
- 农(7004)
- 财(5923)
- 业经(5900)
- 教学(4962)
- 和(4913)
- 地方(4874)
- 技术(4815)
- 贸(4667)
- 贸易(4661)
- 制(4535)
- 易(4534)
- 农业(4484)
- 环境(4258)
- 划(4190)
- 策(4166)
- 务(3850)
- 财务(3813)
- 财务管理(3801)
- 机构
- 学院(116537)
- 大学(116276)
- 管理(45163)
- 济(41553)
- 经济(40572)
- 研究(39790)
- 理学(39174)
- 理学院(38752)
- 管理学(37399)
- 管理学院(37213)
- 中国(29065)
- 科学(28672)
- 京(26015)
- 农(23017)
- 业大(22160)
- 所(21630)
- 研究所(20126)
- 中心(18094)
- 农业(17882)
- 江(17699)
- 财(17336)
- 北京(16838)
- 院(15567)
- 技术(15248)
- 范(14256)
- 财经(14064)
- 师范(14014)
- 州(13872)
- 省(13719)
- 工程(12939)
- 基金
- 项目(83485)
- 科学(63920)
- 基金(58825)
- 研究(55153)
- 家(54342)
- 国家(53990)
- 科学基金(44917)
- 省(33896)
- 自然(32542)
- 自然科(31832)
- 自然科学(31827)
- 社会(31726)
- 自然科学基金(31205)
- 社会科(30083)
- 社会科学(30070)
- 基金项目(29795)
- 划(29238)
- 资助(26968)
- 教育(26614)
- 编号(22056)
- 重点(19610)
- 计划(18061)
- 发(17205)
- 部(17010)
- 成果(16963)
- 创(16930)
- 科研(16767)
- 科技(16533)
- 课题(16090)
- 创新(15838)
共检索到166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丽萍 冯仲科
通过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可以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连续预估和动态更新,这对当地林业部门指导生产、实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参研了以往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方法,提出建立林分生长和收获预测模型的一般方法:根据森林生长理论,利用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把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函数引入相关生长模型,并经过合理的模型参数解算、残差分析及误差计算检验,选择最优模型分别建立人工林林分静态和动态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
关键词:
林分生长量 人工林 生长模型 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小贤
系统收获表能预测现实林分在各种经营体系下的生长过程和收获量。本文根据信州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观测数据,从林分和单木两个水平分析和建立了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提出系统收获表的一般编制方法。本研究的特点是以现实林分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林分生长模型和林分径阶生长模型,将前者的总生长量通过后者分配给各直径阶和树高阶,以保证林分水平的预测结果和单木水平的生长是相容的。
关键词:
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收获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盛纬彤 罗云伍 张校林 黄冬青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人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杉木,收获模型系统,结构设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锦昌 江希钿 许煌灿 王素萍 尹光天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林分因子模型、Weibull分布参数回收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此模型系统保证了林分变量间的一致性,实现了林分结构和产量(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动态预测,为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确定森林的经济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马尾松 直径分布模型 资产评估 经济成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卓 吴承祯 洪伟 洪滔
以闽西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涵盖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3个龄组的700个小班作为样地进行调查,以林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平均胸径作为输入变量,单位蓄积量为输出变量,运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2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林分收获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随机将样本数据分成350个训练样本和350个验证样本,对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参数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样本精度分别达到0.935 37和0.936 33,预测结果精度分别为0.921 30和0.926 97,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的总体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值均低于7%。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拟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明辉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 ,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 ,对木材生长轮密度进行近期预测 ,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 ,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坚
本文通过对全英国超短轮伐萌生林地上生物量的研究,建立了预估枝条生物量的通用模型。分别不同年龄的柳树和杨树无性系在不同地区抽取了19个数据系列。对各无性系分别1年生、2年生和4年生的柳树建立了模型,对1到4年生柳树和3年生杨树也建立了通用模型。从准确度和相关系数方面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胸径是预测枝条干重的最佳的独立变量。建立了一个积性无截距通用模型来预估柳树和杨树所有的无性系的生物量。通过对新从1到3年生柳树无性系检验发现该模型的准确度为92%。该模型的适用性尚待以后验证。
关键词:
柳属 杨属 生物量 数学模型 收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盐(X1)和pH值(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8.431-119.699X1+1.617X2(P<0.01)。回归关系达到了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李凤日 张阳武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区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以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容性原则的树高曲线动态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拟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勇
By using the modified method of growth incre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competitive increment models of individual tre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estimate models of diameter growth percentag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obtained in Huitong, Human.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关键词:
杉木 生长率 竞争生长 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福裕 方延福 励龙昌
本文在分析生长方程的性质和种类的基础上,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上测得的资料进行拟合。结果选择Richards方程,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并分析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点、生长量和生长率。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长曲线 建立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彬 张俊梅 撒潮 王德明 高凯
人工林无线电波传播场强模型是合理设计人工林环境无线电遥测遥控等通信电路的理论依据.该文在分析无线电波传播机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人工林UHF频段传播损耗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人工林中某接收点处电场强度的预测模型.经过对北京西山人工侧柏林中不同参数的场强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校验了所建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人工林 UHF频段 电场强度 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江泽慧 刘盛全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cv.Ⅰ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cv.Ⅰ63/51)和69杨(P.deltoidescv.Ⅰ69/55)]为对象,首次分别建立了长江滩地速生杨树纤维长度(FL),微纤丝角(FA)和木材密度(WD)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CA)和年轮宽度(RW)变化的模型,即:FL=765.07+119.77CA-6.15CA2-1506.97(1/RW)+365.18(CA/RW...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 陈立新 段文标 沈海龙 于颖
【目的】以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东段6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出最适宜的立地类型组合,并分析主导因子与立木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关系特征,为红松人工林集约化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林分生长状况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立地类型划分,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立地类型等级,对立地评价结果的预测值与调查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确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合适的函数进行优势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拟合;运用冗余分析探究林分密度及土壤化学指标中影响立木生长的主导因子,绘制散点图分析主导因子与林分蓄积量的数量关系特征。【结果】1)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共划分了30个立地类型,其中海拔为600~700 m、阴坡、斜坡、厚有机质层和中腐殖质层的立地组合最优,各立地类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758,P值均在0.001水平显著。2)系统聚类法将立地类型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时,Ⅰ~Ⅴ级的立地类型占比依次为13.3%、43.3%、20%、20%、3.33%;3)Richards函数对60年生红松人工林优势木拟合效果最优,RSS、RMSE和R~2依次为21.566、0.202和0.886,P值在0.001水平显著,其优势木树高与胸径间的关系为H=24.569 (1-e~(-0.162D))~(5.199);4)株数密度对本研究区域的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最显著(解释比例达54.3%,F=89.2,P=0.002),6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最大林分蓄积量约为550 m~3/hm~2。【结论】总体来说,在海拔较低、坡向偏向阴坡、坡度较缓、有机质层及腐殖质层较厚的红松人工林区域的立地质量较高,株数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性状影响最大,并遵循“最终收获量一定法则”,建议适当施肥或调控林分密度进行科学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