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7)
- 2023(5396)
- 2022(4479)
- 2021(3997)
- 2020(3324)
- 2019(7182)
- 2018(6777)
- 2017(12385)
- 2016(6948)
- 2015(7157)
- 2014(6715)
- 2013(6403)
- 2012(5729)
- 2011(5135)
- 2010(4827)
- 2009(4460)
- 2008(4277)
- 2007(3658)
- 2006(3063)
- 2005(2413)
- 学科
- 济(24086)
- 经济(24056)
- 业(19052)
- 管理(18914)
- 企(14606)
- 企业(14606)
- 方法(11989)
- 数学(10935)
- 数学方法(10856)
- 学(7666)
- 农(7550)
- 财(7094)
- 贸(6453)
- 贸易(6453)
- 易(6312)
- 业经(5902)
- 中国(5886)
- 农业(5367)
- 技术(4697)
- 环境(4653)
- 务(4620)
- 财务(4619)
- 财务管理(4615)
- 企业财务(4422)
- 产业(4074)
- 制(4051)
- 壤(3841)
- 土壤(3827)
- 地方(3726)
- 划(3662)
- 机构
- 大学(97566)
- 学院(97043)
- 济(38226)
- 经济(37687)
- 管理(36776)
- 研究(35118)
- 理学(33181)
- 理学院(32799)
- 管理学(32163)
- 管理学院(32016)
- 农(27786)
- 科学(26052)
- 中国(24773)
- 业大(23426)
- 农业(21983)
- 京(20532)
- 所(19280)
- 研究所(18406)
- 农业大学(15260)
- 中心(15242)
- 财(14902)
- 院(13380)
- 江(13085)
- 财经(12821)
- 北京(12646)
- 省(12463)
- 室(12168)
- 经(11886)
- 实验(11679)
- 科学院(11658)
- 基金
- 项目(77318)
- 科学(59655)
- 基金(57411)
- 家(54983)
- 国家(54562)
- 研究(46768)
- 科学基金(44831)
- 自然(32354)
- 自然科(31609)
- 自然科学(31596)
- 基金项目(31370)
- 自然科学基金(31066)
- 社会(30749)
- 省(30096)
- 社会科(29255)
- 社会科学(29245)
- 划(26339)
- 资助(22318)
- 教育(20369)
- 重点(18083)
- 计划(17727)
- 科技(16546)
- 创(16355)
- 科研(16141)
- 发(16112)
- 部(15873)
- 编号(15843)
- 创新(15388)
- 业(14804)
- 专项(13433)
共检索到125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方万春 王秀明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 针阔混交林 择伐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正雄 周新年 陈玉凤 郑丽凤
对杉木和马尾松混交人工林伐区人力担筒集材作业前后林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增大0.08 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1.20%,最大持水量下降8.85%,总孔隙度减小4.39%;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62 g.kg-1、0.26 g.kg-1、36.70 mg.kg-1、0.11 g.kg-1、3.33 mg.kg-1、1.31 g.kg-1、0.59...
关键词:
人力担筒 集材作业 土壤理化性质 人工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葵仙 叶永昌 莫罗坚 黄倩琳 沈德才 刘颂颂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变化。【结果】(1)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冬季,间伐提高了土壤电导率、铵态氮、速效K、交换性Mg和交换性Na含量,M1显著减低土壤硝态氮,M1和M3林分显著减低土壤交换性Ca;夏季,间伐提高土壤全N、铵态氮、硝态氮和全P,降低土壤交换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新宇 王庆成
利用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0年生落叶松。水曲柳人工纯林,水落混交林以及与之相邻的天然林构成近自然化培育梯度,研究不同林分各土层(0~10cm,10~2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0年生不同近自然化培育的人工林以及天然林之间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上并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变化较为明显。水曲柳纯林土壤物理性质表现出优于其他林分的趋势,其中下层土壤密度较天然林下降10.4%,下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天然林增加21.2%和18.2%;水落混交林和天然林次之,落叶松纯林表现最差。人工林土壤各层pH值均略低于天然林(pH=5.50),其中落叶松纯林土壤酸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颂颂 陈葵仙 沈德才 张浩 苏纯兰 卢琳超
以东莞大岭山马占相思林3种间伐改造模式(未间伐+套种、间伐30%+套种和间伐60%+套种)及未间伐林分为对照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改造11 a后,比较研究这4种改造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间伐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差异,旱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雨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高,其它土壤养分消耗较高,其含量较低。(2)间伐促进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积累,且旱季显著高于雨季。(3)改造后林分植被覆盖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邱仁辉 杨玉盛 何宗明 林海明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星星 廖文海 孟芳芳 蒋政 曹光球 曹世江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分析900、1 200、1 500、2 100、2 505株·hm~(-2) 5种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样地中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现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呈现正相关;p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林分密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的全铝和全铁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增多,全铝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全钾和全铁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减少,但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降低,且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见,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健 梁坤南 周树平 李碧均 周再知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区13年生柚木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研究柚木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柚木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勐腊、广东揭阳、海南中南部设置48个20 m×20 m临时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柚木生长,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地区柚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年生勐腊柚木人工林标准地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为14.4 m、16.82 cm、0.226 m~3、192.0 m3·hm-2,显著优于海南、揭阳的;勐腊土壤粉砂粒含量高,p h值高,盐基饱和度高,柚木生长好;揭阳的土壤黏粒含量高,p...
关键词:
柚木人工林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林海明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lk density of soil and the damage ra...
关键词:
天然针阔混交林 择伐 皆伐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星明 朱宁华 郭耆 周光益 蒙敏燕 吴尚勇 杨乐苏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 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蓝果树林>木荷林>灌草地>杉木林。[结论](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文娟 何景峰 张文辉 李景侠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探讨人工林间伐后产生的不同大小林窗对油松根系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林窗越大,幼苗根系生长越好,且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阳坡小林窗幼苗根系的生长优于大林窗;阴坡和阳坡随着林窗增大,枯落物及腐殖质干质量不断增加;阴坡和阳坡在0~10 cm土层土壤密度随着林窗增大不断降低;随林窗增大阴坡相同土层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加,阳坡则不断降低;阴坡和阳坡相同土层土壤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小林窗>大林窗>林下;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是影响油松幼苗根系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油松人工林经营中,在阳坡强烈的光照水平下不宜进行过大强度的间伐,而阴坡则可采...
关键词:
油松 林窗 幼苗根系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俊丽 张桂莲 张希金 高志文 仲启铖 张亚萍 宋坤 达良俊
人工林是城市具生命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上海市域范围内选取5种主要人工林群落类型样地34个,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对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人工林土壤容重偏高(1.07~1.67 g·cm~(-3)),土壤pH 5.7~8.3,土壤电导率(EC)为0.03~0.40 mS·cm~(-1),碱解氮(5.4~183.4 mg·kg~(-1)),有效磷(1.4~80.5 mg·kg~(-1))和有机质(3.33~42.88 g·kg~(-1))相对匮乏;土壤pH值、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土层加深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有效磷和EC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变化规律。(2)有机质分别与土壤容重、pH值、碱解氮和有效磷在0~30 cm土层显著相关(P<0.05),碱解氮和有机质与样地乔木平均胸径和草本层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受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在对人工林进行管理时,应考虑城市人工林的复杂性与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林地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人工林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贾亚倢 杨建英 张建军 胡亚伟 张犇 赵炯昌 李阳 唐鹏
【目的】探讨林分密度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油松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稳定发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蔡家川流域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测算不同密度条件下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分密度对油松林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及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油松林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且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少,林分总生物量在密度1 750株·hm-2时具有峰值;(2)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孔隙度在林分密度1 750株·hm-2时最大,达52.38%,林地土壤含水量在林分密度2 750株·hm-2时最高,达13.84%,土壤肥力状况则在林分密度1 750株·hm-2时最佳;(3)通过冗余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和速效磷与林分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固碳释氧和维持最大生产力为目的,以及以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改良肥力为目的的油松林,林分密度建议维持在1 750株·hm-2左右的油松林;以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蓄水性能为目的的油松林,林分密度建议维持在1750~2 750株·hm-2。图4表5参4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