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9)
- 2023(7225)
- 2022(5897)
- 2021(5417)
- 2020(4043)
- 2019(9266)
- 2018(9187)
- 2017(15275)
- 2016(9344)
- 2015(10514)
- 2014(10713)
- 2013(9969)
- 2012(9730)
- 2011(9207)
- 2010(9592)
- 2009(8489)
- 2008(8285)
- 2007(7668)
- 2006(7155)
- 2005(6868)
- 学科
- 济(37699)
- 经济(37669)
- 中国(19981)
- 教育(19170)
- 管理(17246)
- 业(17096)
- 地方(16255)
- 农(11971)
- 企(11073)
- 企业(11073)
- 发(10870)
- 业经(10149)
- 地方经济(9403)
- 学(9128)
- 发展(8656)
- 展(8529)
- 农业(8478)
- 理论(8430)
- 融(7557)
- 金融(7557)
- 银(7319)
- 银行(7308)
- 行(7249)
- 技术(7241)
- 方法(7238)
- 教学(6491)
- 环境(6353)
- 贸(6108)
- 贸易(6098)
- 制(5991)
- 机构
- 大学(126569)
- 学院(125830)
- 研究(53871)
- 济(45409)
- 经济(44112)
- 管理(37819)
- 中国(35195)
- 科学(31824)
- 京(30693)
- 理学(30643)
- 理学院(30086)
- 教育(29961)
- 管理学(29465)
- 管理学院(29187)
- 范(29073)
- 师范(28892)
- 所(27923)
- 研究所(25105)
- 师范大学(23595)
- 中心(22609)
- 江(22440)
- 北京(21192)
- 财(20828)
- 农(20185)
- 院(19666)
- 技术(18704)
- 州(18327)
- 职业(16632)
- 省(16016)
- 业大(15921)
- 基金
- 项目(74620)
- 研究(63761)
- 科学(59199)
- 基金(47447)
- 家(40599)
- 国家(40023)
- 社会(37019)
- 教育(35825)
- 社会科(34796)
- 社会科学(34792)
- 科学基金(32657)
- 省(32323)
- 编号(28952)
- 划(28671)
- 成果(26442)
- 课题(24613)
- 发(24045)
- 基金项目(23745)
- 年(20777)
- 发展(19829)
- 展(19421)
- 资助(18837)
- 重点(18759)
- 规划(18052)
- 自然(17638)
- 自然科(17169)
- 自然科学(17167)
- 部(16918)
- 自然科学基金(16811)
- 项目编号(16674)
共检索到222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潘云鹤
人工智能正在从1.0走向2.0,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原因:一是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当然总的原因是人类社会结构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人工智能2.0包括五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目前人工智能2.0技术已经初露锋芒,对教育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大数据智能将使个性化教育获得极大支持;跨媒体学习将取得很大的进展;终身学习将得到智能化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将转变为智能图书馆建设;队伍组织和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关键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燕
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进入爆发式增长态势。技术研究取向上,从早期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专家系统的开发,转为对数据处理、学习分析、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语音识别、情感计算等的探索。教育应用研究取向上,理论探讨为主,包括内涵概念辨析,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重构等。虽然人工智能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还存在技术瓶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与教育公平等问题,有待企业、政府、学校协作解决。继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抓住机遇,以培养智能时代核心能力为宗旨,建设前瞻性的专业与内容,着力从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全面走向智能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世瑾 顾小清 李睿 王欣苗
科学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水平,是推进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尚未有研究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为考察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本研究采用指数评估这一创新范式,明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的内涵要点,设计测评框架,测度不同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发现:1)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2)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省(市、自治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3)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子指数存在差异,且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子指数共同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指数水平。本研究从区域、省(市、自治区)和子指数联动等层面,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向:缩小区域差异,积极推进优质均衡的智能教育扩张模式;加强省市合作,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圈;协调子指数关系,切实优化动态发展的智能教育实践样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指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志坚 赵兴民 卢德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与未来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与需求,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从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宏观转型变革;省级层面应区域统筹,以区域联盟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所需人才;各职业院校则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需求,改革师资、教学、培训等模式与内容。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弘扬 龙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赋能"。未来,"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要以"开放协同"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注重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与伦理规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个性化 伦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维忠 张春明 佀妲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世界各国纷纷抓紧布局和谋划,期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我国也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文章在充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大路径":转变培养理念,拥抱人工智能;提升培养格局,对接人工智能;调整专业布局,适应人工智能;深化产教融合,融入人工智能;创新课程教学,发展人工智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新平 胡孜
文章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大类,在地区划分的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实证分析了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总量及各分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总量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其在欠发达地区的促进效应;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其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抑制效应与对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的促进效应均大于欠发达地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晓斌 石一琦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然而,现阶段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仍以技术型、研发型人才培养为主,文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凸显,加强文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应把握文科人才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人文社科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教学科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吸引文科人才的跨学科交流学习平台,建设多层次的文科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宛平 赵文竹 柳晨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ProFuturo在2019年移动学习周期间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工作报告,阐述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给教育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机遇包括:应用人工智能协作环境与智能辅导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改善学习,促进师生数字能力发展,加快更新教育计划与战略规划。"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六大挑战是:支持教育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教师如何为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做好准备并让人工智能教育开发者更懂教育,开发高质量和包容性的数据系统,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数据采集、使用和传播的伦理问题。报告内容丰富,对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与指导意义。本文在解读报告核心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六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举措:构建新的通识教育体系、强化计算思维培养、升级学习场景、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商数(AIQ)的未来教师、推进"人工智能+教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伦理,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计算思维 数字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立新 李圆 夏敏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智能化社会的到来,人工智能与老年教育的耦合已然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国家政策、智能技术的支撑以及基本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为老年教育的人工智能化应用孕育了条件。其三大核心价值是:提供定制化课程和多元化的教学服务,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建设老年教育人才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年教育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水平,实现看不见的服务。需要全面审视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公平风险及关系风险,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智能老年教育实践路向进行探讨:回归人本主义的价值定位,加强隐私防护;促进智能技术资源的公平使用,推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重建老年教育师生交互形态;“政企学研”多元联动,优化“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生态环境,共创智慧化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德建 杜静 姜男 黄荣怀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再次爆发,如何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人工智能发展脉络、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本关切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主要源于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而大规模数字化与行业深度应用是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些发展和进步将为人工智能融入学校带来新机遇。文章通过剖析技术与教育时空的关系,提出个性化学习、适切服务、学业测评、角色变化、交叉学科五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潜能和教育价值、教学体验、安全伦理、有效协同及技术治理五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挑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除通过技术研发、环境部署与应用改变学校环境外,还应开展关于认知特征、学习本质与教育价值和智能机器的安全、规范与伦理的相关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单俊豪 闫寒冰
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活力与深度应用。以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创客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目前,面向K-12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步走向教育市场,线上平台提供虚拟的人工智能体验服务,线下主要以开源硬件或机器人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先进的人工智能体验和教育服务。这些先进的技术服务将为创客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也对创客教育的课程设计、师资储备和空间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人才培养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创客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梳理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或教育服务,最后从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及创客空间建设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客教育 国际考察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王林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为成人摆脱生产的束缚、获得更多的自由闲暇时间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下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新的特征:成人闲暇教育需求个性化、成人闲暇教育空间多元化、成人闲暇教育活动自由化。基于此,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指向,即成人学习者的新状态:混合式的个性体;成人闲暇教育实施的新发展:共享型的协作体;成人闲暇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自由人的联合体。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闲暇教育 成人闲暇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尹霞雨 吕芳卓 刘梦蓉 Ooi Pey Shin
2018年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大会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本次大会聚焦于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在职业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助力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