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2)
- 2023(12546)
- 2022(10898)
- 2021(10496)
- 2020(8676)
- 2019(20462)
- 2018(20741)
- 2017(38392)
- 2016(21434)
- 2015(24093)
- 2014(24118)
- 2013(23653)
- 2012(21360)
- 2011(19136)
- 2010(19329)
- 2009(17697)
- 2008(17644)
- 2007(15168)
- 2006(13629)
- 2005(12134)
- 学科
- 济(77206)
- 经济(77101)
- 管理(68466)
- 业(59340)
- 企(52690)
- 企业(52690)
- 方法(34788)
- 数学(28668)
- 数学方法(28334)
- 财(22355)
- 中国(21237)
- 农(20882)
- 业经(19759)
- 学(18487)
- 制(18482)
- 理论(16727)
- 地方(15706)
- 和(15328)
- 务(14279)
- 财务(14207)
- 财务管理(14174)
- 农业(13854)
- 企业财务(13434)
- 银(13010)
- 体(13007)
- 划(13003)
- 银行(12965)
- 教育(12587)
- 环境(12358)
- 技术(12355)
- 机构
- 大学(292258)
- 学院(289290)
- 管理(119125)
- 济(107319)
- 经济(104518)
- 理学(101096)
- 理学院(99953)
- 管理学(98373)
- 管理学院(97789)
- 研究(96578)
- 中国(73813)
- 京(64114)
- 科学(61298)
- 财(52851)
- 所(48708)
- 农(45045)
- 研究所(44322)
- 江(44243)
- 中心(44078)
- 业大(42543)
- 北京(41238)
- 财经(40587)
- 范(40503)
- 师范(40127)
- 经(36854)
- 州(36279)
- 院(35528)
- 农业(34800)
- 师范大学(32561)
- 技术(32296)
- 基金
- 项目(196675)
- 科学(153057)
- 研究(146714)
- 基金(139804)
- 家(121607)
- 国家(120555)
- 科学基金(103240)
- 社会(88563)
- 社会科(83702)
- 社会科学(83678)
- 省(77066)
- 基金项目(74668)
- 教育(68258)
- 自然(67549)
- 自然科(65801)
- 自然科学(65788)
- 划(64847)
- 自然科学基金(64583)
- 编号(61721)
- 资助(57090)
- 成果(50935)
- 重点(43757)
- 部(42747)
- 课题(42608)
- 发(41096)
- 创(40828)
- 项目编号(38068)
- 创新(37943)
- 科研(37104)
- 大学(36821)
- 期刊
- 济(123763)
- 经济(123763)
- 研究(87432)
- 中国(63138)
- 管理(47349)
- 学报(45852)
- 科学(42509)
- 财(41739)
- 教育(41496)
- 农(40050)
- 大学(34518)
- 学学(31502)
- 农业(27585)
- 技术(27435)
- 融(24970)
- 金融(24970)
- 图书(20374)
- 业经(19911)
- 财经(19453)
- 经济研究(17610)
- 经(16556)
- 业(15948)
- 问题(15454)
- 理论(15142)
- 资源(14455)
- 科技(14382)
- 实践(14042)
- 践(14042)
- 书馆(13782)
- 图书馆(13782)
共检索到44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文豪 霍伟伟 赵宜萱 王震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组织管理实践与研究中不容忽视的背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存在着更为复杂且不确定的影响模式。遗憾的是,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时,相应的学术研究却越发滞后。有鉴于此,《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1年初策划了研究专刊并向学界同仁发布了征稿通知,最终于2022年第1期推出这一专刊。本专刊旨在多视角地呈现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本文除了介绍本期专刊的时代背景和文章概述,还提出了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议题的整体框架,从产业、组织、个体、算法、伦理与法律五个层面呈现了当前的一些研究议题。本文指出未来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需要聚焦在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后产生的"真问题"上,做到:(1)"发现真问题",开展根植于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交叉研究;(2)"研究真问题",突破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理论框架,从多学科理论视角提炼科学问题;(3)"真研究问题",使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4")真解决问题",探究智能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而形成适用于中国情境的智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及理论创新。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变革 专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琪 林佳怡 陈璐 刘军
【目的/意义】数据挖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智能化冲击,众多企业都尝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厘清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是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通过梳理AI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阐述AI技术的概念,介绍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并分析机遇和挑战。【结论/发现】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无偏评估下的针对性服务等优势,也存在着员工安全感缺失、劳动关系变革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夯实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基础,优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细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琪 林佳怡 陈璐 刘军
【目的/意义】数据挖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智能化冲击,众多企业都尝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厘清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是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通过梳理AI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阐述AI技术的概念,介绍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并分析机遇和挑战。【结论/发现】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无偏评估下的针对性服务等优势,也存在着员工安全感缺失、劳动关系变革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夯实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基础,优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细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建民 顾春节 杨红英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当前,代表最新技术力量的人工智能已进入工作场所。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否会带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关注。本文采取弱技术决定论视角,重视技术的异质性、技术的应用以及情境的差异,循着"技术路线"-"技术应用"-"技术影响"-"模式变革"的框架展开研究。首先对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流派进行介绍,通过纵向梳理三者的发展轨迹,深入对比三者的技术差异。接着从技术应用出发,逐一分析各流派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逻辑,并辨析这种影响是否会带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最后,本文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究竟会演化为何种模式与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的分析框架,并对甄别到的四种典型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示。本文通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理论上丰富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组织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钢 顾博 王兰
具有潜力的创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次由"个人创业"到"公司创业"的转变。组织变革是实现这种创业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则是在员工层面具体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核心管理工具。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创业企业组织变革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策略的研究表明,中国创业企业并非简单零散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尤其在企业创业转型这一背景下,企业中确实存在具有明确目的并协调一致行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组合。创业企业以此来转变员工的角色与行为,服务于组织变革的整体战略任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剑锋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对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影响。人工智能与数字智能人也将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和生产要素,是具有自学习、自进化、自我增值的新组织资本。伴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进入新的阶段,人与组织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混序化、个性化,人与智能人有望形成新智能灵魂伙伴关系。本文由此从组织资源、人机物关系、组织形态与组织机制、替代与创造效应、以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者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为组织迎接新一轮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启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维梁
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现代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变革的必然性,得出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方向和组织结构再造的结论,并提出了变革的具体方向和组织结构再造的方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变革 组织结构再造
[期刊] 预测
[作者]
樊耘 颜静 张旭
研究以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冲突与融合为背景,以组织公平和HRM关系实践对情感承诺和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作用为研究问题,通过对372位员工的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1)组织公平包含两种内涵,西方管理强调的一致性对待和传统文化的权变式公平;HRM关系实践会使个体对组织公平持传统观点,并将组织理解为私人关系实现交换的社交场域;(2)HRM关系实践在态度层面会降低员工对组织的信任,程序公平感和情感依附水平,对组织公平与情感承诺之间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在行为层面表面上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但无益于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和对组织忠诚感的培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顾琴轩 傅一士 贺爱民
本文基于知识观,提出并验证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三维结构及知识相关的组织绩效的两维结构,探讨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共享和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注重胜任力和学习潜力的人员选拔、多样性的培训与开发对知识共享和知识探索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多样性的培训与开发对知识拓展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知识共享具有中介作用;第三,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共享对知识探索性绩效的影响要强于对知识拓展性绩效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从现代知识管理的独特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组织绩效的"黑箱"(Black Box)进行了一次新的有益探索,揭示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陈 唐明凤 景熠
文章以相对剥夺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员工心理安全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权利和内部人身份认知的调节作用。对四川地区211套主管与员工配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心理安全感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权利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心理安全感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员工心理权利水平越高,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负向影响越强;(3)内部人身份认知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心理安全感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员工内部人身份认知水平越高,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负向影响越弱;(4)员工的心理权利和内部人身份认知调节了员工心理安全感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员工的心理权利水平越高,上述中介作用越强;员工的内部人身份认知水平越高,上述中介作用越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武装
组织资本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内部各要素间的非线性组合及其结构关系。组织资本要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必须在优化组织结构及其内部要素契合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策略的选取。文章着力考察组织要素相互契合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策略与其组织绩效的相互关系,以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洪彬 侯二秀 长青 郝唯汀
本文基于组织知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能力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影响模型,并以样本高校MBA学生所在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为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各维度中除了内部晋升之外对组织创新绩效均有显著影响,知识管理能力各维度中除了知识共享之外对组织创新绩效均有显著影响。此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不但可以直接影响组织创新绩效,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管理能力间接影响组织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邓善怡 戴良铁
精益生产是对原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从战略层次出发,即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生产方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无缝对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否促进组织的发展,关键在于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否与其生产经营战略方向一致。推行精益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至关重要。精益生产是对原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相应的人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敏洁 张全
敏捷组织被认为是企业在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之一,已有研究未对企业在敏捷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关键突破口和核心能力进行关注。从权变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案例分析法,分析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企业在新形势下进行敏捷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企业敏捷转型的一系列基本假说。研究结果表明:业务小前端是企业敏捷转型的突破口,强大中后端是敏捷组织的核心能力。为配合组织结构转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进行创新性变革。
关键词:
敏捷组织 企业转型 业务小团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冯美珊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通常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变革,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变革类型,本文提出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战略变革应该采取均衡人力资源的评估和创建与战略目标一致的企业文化的两种策略;在结构变革中应该注重整合组织机构和指引变革方向;在人员变革中应该采取选聘优秀人才、合理配置人才以及设计、干预并整合裁员过程等策略;在文化变革中应该注重培育适合变革的氛围、利用激励、晋升等方式传播新文化以及塑造共同的变革愿景等。本文强调了在组织变革中直线部门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企业的组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组织变革 直线部门 管理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