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9)
- 2023(17505)
- 2022(14117)
- 2021(12611)
- 2020(10250)
- 2019(23042)
- 2018(22775)
- 2017(43076)
- 2016(23469)
- 2015(26538)
- 2014(26914)
- 2013(26212)
- 2012(24544)
- 2011(22321)
- 2010(22654)
- 2009(21312)
- 2008(21112)
- 2007(19251)
- 2006(17277)
- 2005(16202)
- 学科
- 济(107256)
- 经济(107116)
- 管理(70697)
- 业(67104)
- 企(54573)
- 企业(54573)
- 方法(39740)
- 数学(33361)
- 中国(33323)
- 数学方法(33084)
- 农(30081)
- 业经(27376)
- 地方(27275)
- 财(26241)
- 制(24361)
- 学(20621)
- 农业(20294)
- 银(19469)
- 银行(19433)
- 融(19108)
- 金融(19101)
- 行(18763)
- 体(17811)
- 理论(17582)
- 贸(17560)
- 贸易(17546)
- 易(16878)
- 技术(16755)
- 发(16256)
- 产业(16126)
- 机构
- 学院(344196)
- 大学(342964)
- 济(143703)
- 经济(140637)
- 管理(126848)
- 研究(120687)
- 理学(107370)
- 理学院(106193)
- 管理学(104503)
- 管理学院(103859)
- 中国(92814)
- 京(73777)
- 财(70886)
- 科学(70693)
- 所(60673)
- 农(56047)
- 江(55389)
- 财经(54595)
- 中心(54567)
- 研究所(54243)
- 经(49313)
- 业大(47864)
- 北京(46845)
- 范(46476)
- 师范(45981)
- 经济学(45087)
- 院(44476)
- 州(44071)
- 农业(43336)
- 经济学院(40481)
- 基金
- 项目(222125)
- 科学(175211)
- 研究(167376)
- 基金(158849)
- 家(137559)
- 国家(136339)
- 科学基金(116699)
- 社会(107757)
- 社会科(102152)
- 社会科学(102135)
- 省(88782)
- 基金项目(82451)
- 教育(77483)
- 划(73560)
- 自然(71084)
- 自然科(69420)
- 自然科学(69402)
- 自然科学基金(68167)
- 编号(68079)
- 资助(64553)
- 成果(57369)
- 发(52731)
- 重点(50701)
- 课题(49629)
- 部(48960)
- 创(46762)
- 国家社会(44925)
- 制(44862)
- 创新(43750)
- 发展(42810)
- 期刊
- 济(170848)
- 经济(170848)
- 研究(108715)
- 中国(79300)
- 财(55172)
- 农(53805)
- 学报(52957)
- 管理(51072)
- 科学(48350)
- 教育(44934)
- 大学(41404)
- 学学(38652)
- 融(37291)
- 金融(37291)
- 农业(36013)
- 技术(31232)
- 业经(29239)
- 财经(28431)
- 经济研究(27252)
- 经(24604)
- 问题(22878)
- 业(18367)
- 贸(17760)
- 技术经济(16386)
- 图书(16233)
- 商业(16198)
- 版(16167)
- 科技(15983)
- 现代(15541)
- 世界(15364)
共检索到543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民春 彭刚东 袁瀚坤
本文首先通过选取指标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个子系统。然后,运用耦合协同模型测度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1))的“四位协同”~((2))发展水平,发现我国四位协同位于良好协同及以上的省(区、市)仅6个,其余25个省(区、市)均位于不协同的发展阶段。接着,选取人工智能专利数衡量人工智能,验证了人工智能对四位协同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并用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和软件产业收入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工具变量2SLS和动态面板系统GMM解决内生性问题;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才数量、研发投入相应较高地区,人工智能作用显著;相反,作用则不显著。随后,利用空间计量和门限效应模型对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发现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受到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支出规模、信息服务程度的单门限条件影响,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提出以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高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在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增进学科间的系统性整合,强化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中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人工智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文科建设 激励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贵现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乡村产业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可驱动本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谢荣见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和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和第三产业走集聚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协同发展 协整检验 脉冲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湛 汪义兰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创新能力则为此提供推动力。文章从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娱乐、规范与整治、卫生医疗五个维度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能力能够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2)在具体作用机制方面,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提升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娱乐、规划与整治以及卫生医疗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3)区域创新能力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最强,其次是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的驱动作用最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宗军 孙祁祥
本文建立了一个由地方政府主导,银行机构、平台公司、债券市场参与的外生型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机制与资金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土地出让金、城投债、银行贷款三个外生变量和七个内生变量,利用2003—2015年期间31个省份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和逻辑判断,即各省份之间在城镇化进程及推动其发展的三大外部融资渠道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三大融资渠道及二三产业、进出口两个内生变量对城镇化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银行存款、财政支出、人口密度与城镇化发展呈负效应关系。研究同时表明,随着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的调整,在地方财政权责失衡、土地融资难以为继、平台融资受阻、银行贷款受控的多重压力下,需要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路径的转换,以实现外生型城镇化的内生化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其技术-经济特征以非普惠方式渗透于各产业部门,并对其产生影响。本文在梳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分析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条路径,分别阐述人工智能影响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而后,深入微观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三次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共同构建起一个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在ICT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下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实证检验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影响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赋能低碳经济发展。在空间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门槛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丁亮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下,凭借国内大市场优势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国内大市场优势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探讨,借助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样本数据,对二者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大市场优势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国内大市场优势能够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内大市场优势对高法制环境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优化配套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加强针对性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辉
以COVID-19疫情为代表的全球性突发公共事件对当前各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COVID-19疫情防控为背景,构设突发公共事件中"人工智能—风险应急"现代化治理框架及协同体系模型,介绍人工智能在全球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应用与创新、变革与启示、问题与建议,以期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变革中应对全球性突发公共事件风险及其治理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越 刘婷 周建波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产业体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面对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应构建现代化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引导和激励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构筑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动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