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9)
2023(6094)
2022(4886)
2021(4503)
2020(3882)
2019(8886)
2018(8782)
2017(17148)
2016(9013)
2015(10209)
2014(10263)
2013(10036)
2012(8873)
2011(8139)
2010(8245)
2009(7456)
2008(7243)
2007(6418)
2006(5501)
2005(4949)
作者
(26818)
(22315)
(22176)
(21287)
(14225)
(10652)
(10056)
(8549)
(8314)
(8014)
(7692)
(7646)
(7310)
(7176)
(6943)
(6938)
(6731)
(6486)
(6426)
(6249)
(5545)
(5544)
(5461)
(5056)
(5036)
(5005)
(4871)
(4753)
(4566)
(4444)
学科
(44616)
经济(44589)
(23455)
管理(23145)
方法(21107)
(19842)
企业(19842)
数学(19063)
数学方法(18547)
业经(10880)
地方(10311)
(10277)
产业(9898)
中国(9268)
(8266)
技术(7608)
理论(7194)
农业(6675)
(6565)
贸易(6560)
(6323)
地方经济(6194)
(5849)
(5791)
结构(5746)
(5546)
环境(5217)
(4861)
教学(4680)
(4671)
机构
学院(130774)
大学(127880)
(53476)
经济(52428)
管理(52092)
理学(45399)
理学院(44934)
管理学(43783)
管理学院(43565)
研究(43290)
中国(31297)
科学(28168)
(27279)
(21985)
(21002)
(20987)
业大(20649)
研究所(20319)
(19891)
中心(19358)
财经(17056)
北京(17007)
(16505)
农业(16339)
经济学(16237)
(16079)
师范(15894)
(15863)
技术(15678)
(15360)
基金
项目(92495)
科学(72586)
基金(65690)
研究(65319)
(58234)
国家(57867)
科学基金(49752)
社会(40932)
社会科(39115)
社会科学(39106)
(38087)
基金项目(34170)
自然(32893)
自然科(32203)
自然科学(32197)
自然科学基金(31596)
(31401)
教育(29882)
资助(28098)
编号(25792)
重点(21237)
(21151)
(20076)
成果(19352)
(18991)
创新(18795)
课题(18599)
计划(17753)
科研(17571)
国家社会(16866)
期刊
(56886)
经济(56886)
研究(34449)
中国(24262)
管理(21067)
学报(20410)
科学(19983)
(18649)
大学(15785)
(15175)
学学(15133)
技术(14537)
教育(13262)
农业(12904)
业经(11015)
经济研究(10037)
统计(9288)
(8802)
(8529)
金融(8529)
财经(8053)
决策(7784)
技术经济(7673)
科技(7563)
(7508)
问题(7275)
(7124)
商业(7095)
林业(6108)
(5827)
共检索到185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军  卢周来  
人工智能是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从组成结构看,人工智能包含物质基础、数据算法及实际应用三个层次,它们驱动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各不相同;从实现方式看,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政府模式、市场模式和智能网络模式各有千秋。应当从不同层次驱动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出发,结合三种模式自身的特点,谋划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最优路径。一是物质基础和数据算法部分,以政府顶层规划为主,辅以市场配置和智能网络配置;二是实际应用部分,以市场配置和智能网络配置为主,辅以政府规划;三是构建政府、市场、智能网络"从内到外""从上至下"协同发力的耦合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变革,能同时增强资本和劳动者生产效率,并对传统行业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本文以人工智能的三种效应为基础,建立两部门理论模型,发现如果人工智能是资本偏向型技术,将有利于人工智能部门转型升级;如果人工智能是劳动偏向型技术,其溢出效应有助于关联企业转型升级。具体结论如下:(1)如果资本和劳动相互替代,当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的增强效应大于劳动力,则资本的产出弹性将上升,劳动的产出弹性将下降,反之,资本与劳动互补时结论相反;(2)当两部门产品同质时,如果人工智能部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传统物质生产部门,则随着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将由传统物质生产部门流向人工智能部门;(3)如果两部门产品相互替代,如果两部门中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的增强效应大于劳动力,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分配给人工智能部门的资本比例上升,劳动比例下降,反之,如果两部门产品互补,则结论相反;(4)如果资本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为1,当两部门产品相互替代时,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工智能部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强效应之和,大于对传统物质生产部门资本和劳动力的溢出效应之和,则资本收入份额上升,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反之,如果两部门产品互补时,则结论相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俊  杜传忠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数据驱动性、系统智能化等特征,它将有效拓展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新空间,引发技术进步,倒逼劳动力禀赋提升,并助推一系列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生产率,进而从根本上优化我国产业体系。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应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培育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有效发挥政府产业政策作用,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产业转型升级载体,注重培养和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及真  
运用2×2矩阵分类法构建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分类框架,以纵轴的短期盈利高低和横轴的可防御性高低为标准,将人工智能产业的商业模式划分为学术分蘖型、数据即服务型、模式即服务型、机器人即服务型。由此归纳提炼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四种显著特征——深度思维战略"、37-78范式"、预定授粉模式、免费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地域集中分布、融资环境、增长规律等角度解析人工智能企业的运营模式,并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商业模式发展面临的众多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洪海  梁冬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玺鉴  胡安俊  
在国家的统一规划部署下,中国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对产业与区域的渗透中表现出技术依赖、数据支撑、逐顶竞争和广泛渗透四个典型特征,呈现出技术应用“枝繁根浅”、区域渗透“城强乡弱”、产业发展“政引企从”、区域布局“东研西算”四大态势。在技术、数据、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下,人工智能与区域和产业发展出现高度融合的趋势,呈现范围经济主导下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小节点—大网络”的区域集聚模式。尽管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领域保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关键工艺和核心技术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在对产业与区域渗透中面临人才、技术、安全、伦理、区域分化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快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法律规范、协调智能资源区域分配,推动人工智能更深刻、广泛地赋能产业与区域发展,助力中国经济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严文华  
理论模式Ⅰ:国家基本上为单一的所有者,国有资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支配与使用权、得益和享用权,均由国家掌握。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国家控制,通过对企业实行利润上缴与亏损补贴,由国家对收益进行“统收统支”。资产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国家的决策。这一模式特征是:①企业的经济行为受制于统一的所有权主体的经济利益,企业内部多元利益主体(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制衡的机制由行政关系来维系,经营者与生产者的独立利益与自主经济行为受到排斥。②产权运行的方式以实物定额指标为核心进行决策,信息传递主要依靠行政系统纵向发生,基本不直接反映市场需求。③经济组织内部的机制以行政性和权威性的管理与有意识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敬伟  
商业模式是当今商业领域的热门词汇,它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中,企业家往往基于对商业模式概念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表达本企业的商业模式。本文总结了知名学者们用来描述商业模式的几种图示,能够从不同侧面将商业模式的精髓予以充分展现,希望有助于引发企业家对经营思路的深入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建华  
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程教育模式越来越丰富。从早期单一的工程技术,发展成为包括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工程引领三种典型模式的工程教育体系。分析三种工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在目标、定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刁舜  
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逐步实现自主发明创造。然而,现行法律并没有厘定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物的法律地位,导致法律对其的适用出现失灵态势,而先行者优势保护模式、添附保护模式以及职务发明保护模式等是当前理论上比较典型的应对之策。其中,职务发明保护模式更契合人域法的法治秩序以及我国专利保护环境。人工智能本身被视为雇员而拟制为发明人,人工智能使用人被视为雇主而成为专利权人。此外,《专利法》应在专利审查期限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物开辟"绿色通道",在动态流转中提取交易额的5%作为人工智能专项基金,并完善强制许可条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加灿  苏阳  
文章首先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新的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下,会计数据实现质的飞跃,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接着,从会计流程、会计报告模式、会计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产生革命的性作用。文章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会计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会计是人造系统,需要监督和管理并且会计决策依靠职业判断等,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会计,并提出了会计应对人工智能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红  雷菊霞  
图书采访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的需求预测基础上的决策活动,无论传统的主观定性决策采访,还是利用决策工具进行量化决策采访,面对读者和图书这两类具有较大差异决策对象和大量数据处理,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人类思维方式,在分析每个读者内在的知识需求特征基础上,根据读者与图书馆互动数据,对读者需求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同时,用馆藏数据、历次采访数据、采访书单数据对人工智能不断训练和学习,逐渐形成与人类认知接近的馆藏特色、采访偏好、图书评价的数据。最后通过科学决策工具,取得最优化的图书采访效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轩  陈海彬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治理,控制其内在风险已成为全球共识,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设计,对于完善我国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明确人工智能监管的概念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监管设计,总括出人工智能监管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人工智能监管的全球竞赛已然开始且法治化程度不断加深,以技术风险分级进行人工智能监管成为主流趋势,我国也应当加强人工智能监管的顶层设计,采纳分级分类的监管思路,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监管的国际合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省  周燕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知识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者已经承认了知识管理与人工智能的"近亲"关系。[方法/过程]在梳理现有知识管理和人工智能关系文献的基础上,从技术、组织和战略三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知识管理的影响。[结果/结论]构建了人工智能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式三维框架,将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跨界协同、系统匹配优化和创新绩效激励三种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悦  
当今社会既是老龄化社会也是智能化社会。“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模式虽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服务供给理念待转变、教育服务对象深层次需求待挖掘、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待厘清、重技术导向轻人文关怀的进路待反思等问题。有必要基于人本、便利和关怀的原则,从转变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理念回应时代需求、提供满足教育对象更深层次需求的教育资源、厘清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技术驱动与人文关怀并重等方面,对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转型路径予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