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4)
- 2023(3816)
- 2022(3060)
- 2021(2988)
- 2020(2321)
- 2019(5402)
- 2018(5450)
- 2017(9635)
- 2016(5015)
- 2015(5263)
- 2014(5253)
- 2013(4774)
- 2012(3961)
- 2011(3487)
- 2010(3400)
- 2009(3253)
- 2008(3176)
- 2007(2355)
- 2006(2215)
- 2005(1956)
- 学科
- 济(15834)
- 经济(15800)
- 管理(13719)
- 业(11869)
- 企(10955)
- 企业(10955)
- 制(7376)
- 财(6090)
- 体(5876)
- 中国(5760)
- 业经(5704)
- 体制(5217)
- 农(4745)
- 方法(4228)
- 银(4077)
- 银行(4074)
- 行(3955)
- 融(3932)
- 金融(3932)
- 理论(3494)
- 税(3307)
- 税收(3225)
- 收(3193)
- 数学(3192)
- 数学方法(3137)
- 教学(3023)
- 教育(2931)
- 务(2864)
- 财务(2861)
- 农业(2854)
- 机构
- 大学(61570)
- 学院(61499)
- 济(26360)
- 经济(25875)
- 管理(23271)
- 研究(22627)
- 理学(19786)
- 理学院(19576)
- 管理学(19363)
- 管理学院(19213)
- 中国(17283)
- 财(14930)
- 京(12742)
- 科学(11849)
- 财经(10952)
- 所(10446)
- 经(10079)
- 中心(10078)
- 研究所(9322)
- 江(9234)
- 范(8988)
- 师范(8925)
- 院(8758)
- 经济学(8567)
- 财经大学(8309)
- 北京(8204)
- 经济学院(7663)
- 农(7588)
- 师范大学(7399)
- 州(7263)
- 基金
- 项目(41606)
- 研究(34146)
- 科学(33422)
- 基金(29972)
- 家(25990)
- 国家(25747)
- 科学基金(22237)
- 社会(22115)
- 社会科(20937)
- 社会科学(20933)
- 教育(15901)
- 省(15650)
- 基金项目(15590)
- 编号(13834)
- 划(13481)
- 自然(12768)
- 自然科(12474)
- 自然科学(12472)
- 自然科学基金(12240)
- 成果(11773)
- 资助(10792)
- 制(9962)
- 课题(9868)
- 重点(9744)
- 国家社会(9606)
- 创(9524)
- 部(9461)
- 发(9350)
- 性(9146)
- 创新(8811)
共检索到98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宝来
人工智能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课堂教学颠覆式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变革的实质是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教学内生性革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是人工智能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模拟辅助、替代、延伸、扩展和增强学生主体动能和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信息化过程。赋能后的课堂教学追求和张扬智慧化课堂、个性化教学、自适应学习、混合式学习的新理念,呼应和召唤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颠覆式创新和变革。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 课堂革命 实质 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叶姗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技术赋能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推进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迈进,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高职院校实施“课堂革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碎片化建构代替整体性治理、技术理性僭越人文理性、实践教学场域单向度转换等问题“,课堂革命”的整体效能备受质疑。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突破传统职业教育课堂变革中的时间、空间、要素等限制,通过万物互联、群体智能、虚拟现实和智适应学习等技术赋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整体效能。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的技术逻辑,高职院校可从价值锚定、主体融合、过程智治、场景建构四个维度重塑课堂变革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课堂革命 行动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陈楠
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可能受到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劳动成本攀升将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岗位结构与年龄构成错配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叠加,可能在中短期内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创新:归纳提炼出新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增长、就业的作用机制,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推演预判。研究价值:及早警示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制、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随着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人工智能凭借智能处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特征,逐渐融入中国对外贸易,成为中国新时期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此,本文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机器人数据和中国企业出口数据,就人工智能发展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了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出口规模更大的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产生“机器代人”的现象,并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进而对不同企业出口带来异质性影响。同时,机制检验显示,用工成本节约效应和管理效率提升效应是人工智能作用于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此外,本文在考虑核心指标衡量方式、零贸易问题、城市经济体量和发展政策、行业样本选取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的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稳健存在。本研究为支持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并为培育中国企业出口增长新势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经南 马灿 周俊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杰 廖捷 董海云
人工智能起源于人类自我解放的内在冲动。随着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审计的劳动形态将发生演变,人机协同劳动将成为未来审计作业的基本形态,对审计行业形成巨大冲击。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劳动形态演变;其次,围绕人机协同劳动形态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审计工作;再次,提出了审计对人工智能的适应,即人机协同的审计作业模式"人工智能+审计";最后,剖析了人工智能对审计职业的挑战,以及审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审计 适应 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段柯
现今涌现的智能技术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意义,在重新定义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在重塑着人们生活生产的观念与方式;其不仅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并参与国家发展的进程。在智能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内大循环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内需导向的平衡型经济内循环体系,其核心要义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动态平衡。智能技术至少将在资源丰富、生产解构、价值链接与分工协同等领域对实施国内大循环战略产生革故鼎新的作用,由此引致的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单一价值产出向多维价值产出、模块化分工向粉末化分工等趋势转向,对于平衡型经济内循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飞 任莹 衡量
基于技术革命的视角,采取文献研究方法,研究了世界零售革命的形成动因。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技术经历了工业、信息和智能3次大革命,工业革命包括蒸汽、电力和核能3次小革命,信息革命包括电脑、互联网和移动网3次小革命,智能革命包括计算、感知和认知3次小革命;第二,每次大革命和小革命都会导致零售革命的爆发、零售新业态的形成以及业态内部变革,共引发了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自动售货机、网上商店、全渠道商店和智能商店等10次革命;第三,技术革命有时直接导致零售革命的形成,如网上商店革命等,有的则通过"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企业决策机构"等因素间接导致零售革命的形成,如百货商店革命等;第四,影响革命的内容涉及顾客层面(业态构成的营销组合6个要素)、流程层面(采购、配送和销售)和资源层面(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在这些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革命视角的零售革命形成驱动模型。
关键词:
零售革命 业态演化 技术革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钰 唐要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促进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能显著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宽度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融资约束小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更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成功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拓展企业创新宽度;人工智能应用滞后则会制约企业拓展创新宽度。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应用促进高质量创新潜力的政策重点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企业创新宽度的创新生态,形成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增强企业技术迭代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创新。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陈梦蕾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经济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和生活智能化,并在加速驱动图书馆变革,从图书馆构成要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速替代馆员,图书馆管理少人乃至无人化;促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资源组织智能化;实现用户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催生馆舍智能化、阅读学习场景化和空间虚拟化。通过增强型变革、解构型变革和新生型变革,将传统图书馆变革成为具有无人化、数字化、个性化、场景化和智能化五大特征的新型图书馆。文章尝试构建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I"模型和人工智能对不同岗位人力的替代作用模型。
关键词:
图书馆 人工智能 智能化 个性化 场景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依靠标准化教育来批量生产人才的模式难以为继,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智慧学习环境强调利用数据和算法来读懂学生、发现学生、服务学生,包括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和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智慧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重点开展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学习;智慧教育管理要破除"效率至上"的评价导向,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 未来教育 变革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教育"不等于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创新发展。一是赋能教育,利用人工智能替代重复性的教育劳动,减轻教师负担,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开展伴随式的教育诊断,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率;二是创新教育,打破标准化的教育体系,采用全流程的因材施教、精准化的教育治理和全景式的教育评测,助力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三是重塑教育,突破学校、班级、学科的边界,推动教育从"去标准化"阶段迈向"去制度化"阶段。未来,没有照本宣科的教学,只有自我驱动的学习;没有墨守成规的教育管理,只有量身定制的教育服务;没有考试分数,只有能力认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未来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