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9)
- 2023(13794)
- 2022(11705)
- 2021(11205)
- 2020(9062)
- 2019(20682)
- 2018(20540)
- 2017(38508)
- 2016(21668)
- 2015(24578)
- 2014(24645)
- 2013(23462)
- 2012(21017)
- 2011(18912)
- 2010(18855)
- 2009(16749)
- 2008(16084)
- 2007(14231)
- 2006(12048)
- 2005(10322)
- 学科
- 济(74398)
- 经济(74319)
- 管理(58899)
- 业(52345)
- 企(43550)
- 企业(43550)
- 方法(34958)
- 数学(30144)
- 数学方法(29673)
- 农(20932)
- 中国(20447)
- 学(19132)
- 财(18318)
- 业经(18099)
- 理论(16587)
- 地方(15721)
- 教育(15350)
- 环境(15288)
- 农业(14247)
- 教学(13916)
- 和(13547)
- 技术(12733)
- 制(12635)
- 贸(12509)
- 贸易(12503)
- 易(12145)
- 务(12133)
- 财务(12071)
- 财务管理(12051)
- 划(11842)
- 机构
- 大学(295188)
- 学院(294395)
- 管理(112620)
- 济(103803)
- 经济(101177)
- 理学(98553)
- 理学院(97349)
- 管理学(95258)
- 研究(94869)
- 管理学院(94736)
- 中国(66425)
- 科学(63147)
- 京(62725)
- 财(47441)
- 所(47196)
- 农(47017)
- 业大(46315)
- 研究所(43718)
- 范(43701)
- 师范(43257)
- 中心(42987)
- 江(42334)
- 北京(39550)
- 财经(38809)
- 农业(36814)
- 州(35368)
- 经(35334)
- 院(35288)
- 技术(34487)
- 师范大学(34406)
- 基金
- 项目(209629)
- 科学(162914)
- 研究(156053)
- 基金(147211)
- 家(128341)
- 国家(127214)
- 科学基金(108697)
- 社会(93679)
- 社会科(88525)
- 社会科学(88501)
- 省(84691)
- 基金项目(78998)
- 教育(74685)
- 自然(71237)
- 划(70958)
- 自然科(69491)
- 自然科学(69475)
- 自然科学基金(68170)
- 编号(65399)
- 资助(59780)
- 成果(53910)
- 重点(47233)
- 课题(46432)
- 部(44959)
- 发(44399)
- 创(43878)
- 大学(40610)
- 创新(40562)
- 项目编号(40371)
- 科研(40145)
共检索到415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翟雪松 许家奇 童兆平 陈文智 张紫徽 李艳
新冠疫情的反复使得师生频繁切换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对教育韧性生态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依靠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现有研究缺少从系统性的视角综合分析韧性教学生态的构建路径。针对此问题,本研究以Z大学为案例,一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的框架和表现形态,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下韧性教学生态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Z大学以中台架构为技术底座丰富教学平台的功能应用,并贯穿导学、讲授、协作、评价四个阶段,有效地保障了疫情反复过程中师生对环境异化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最后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韧性教学生态的发展重点,并对潜在的挑战进行反思。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目的/意义]AIGC拥有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对知识服务领域具有变革作用。研究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对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模因复制与传播为研究视角,从AIGC拓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素、参与知识服务的过程、提升知识服务的框架三方面,分析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在AIGC的影响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参与主体由图书馆、AIGC和用户组成;AIGC能有效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每一个阶段;图书馆应从战略决策、战术筹备和流程设计三部分做出调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泽虎 管俊
人工智能技术正塑造着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中国出口贸易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并保持出口韧性提供了机遇。采用2009—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显著增强了城市出口韧性。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成本节约、创新促进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提升城市出口韧性。再次,人工智能技术对出口韧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跨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强化效应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智能技术对非资源城市、低物质资本城市、高人力资本城市和信息基础设施较好城市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交通基础设施较好城市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较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人力资本积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区域风险共担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诊断性评价”向“反馈性评价”转变。同时,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至上遮蔽教育评价本质、标准缺失误导教育评价方向、算法偏见影响教育评价效度、反馈缺失削弱教育评价价值、人机互信危机阻碍教育评价实施、技术僭越加剧教育评价风险。智能教育评价设计者需要厘清本质内涵、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算法设计、健全反馈机制、强化人机互信、完善伦理规约,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诊断性评价”向“反馈性评价”转变。同时,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至上遮蔽教育评价本质、标准缺失误导教育评价方向、算法偏见影响教育评价效度、反馈缺失削弱教育评价价值、人机互信危机阻碍教育评价实施、技术僭越加剧教育评价风险。智能教育评价设计者需要厘清本质内涵、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算法设计、健全反馈机制、强化人机互信、完善伦理规约,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梁 王修来 王婧怡 袁润
顺应韧性化发展潮流,基于数据科学视角完善专利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明晰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价值意蕴。从为何赋能、赋何之能和所赋何能三个维度解析数据科学赋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内在逻辑,揭示其理论方法融合性、服务范式创新性、技术工具智能性和结果呈现交互性的韧性特征。结合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对数据科学赋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实现路径展开探讨,并据此分别开展面向高校决策支持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实践。研究发现,数据科学赋能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具备“以变应变,主动求变”的韧性特质,对提升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娇
<正>人工智能是颠覆性的技术存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人工智能伴随着新理念、新业态以及新模式等出现,其发展、应用对于教育的开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审思基于技术向度的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风险,深掘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优化创新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是时代使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黄洁谊 叶锦萍
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系统性构建的重要一环,形塑着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职业世界正朝向智能化转变,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范式难以追赶快速更迭的职业世界,致使职业启蒙教育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数据生态运作效能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缺失、整体性治理系统观缺位等问题。人工智能具有赋能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技术条件,可从构建职业启蒙教育整体智治格局、职业启蒙内容算法推荐、职业启蒙教育的制度设计、嵌入职业启蒙教育全过程、建制多源数据整合平台等维度,重塑符合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光 佟景泉 黎新华
面向智能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要从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升级、教学互动增强、教师角色转变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明晰“变革什么”;从人口老龄化、数智化转型、教育公平性、个性化诉求等维度,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揭示“何以变革”。据此,构思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5种典型样态,并从贯彻赋能思维、对标赋能场景、融合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平台、创设智能助手等维度,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实施举措,回答“如何变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霖豪 庄家炽 任羽卓
在我国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厘清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剖析现实应用的困难和产业升级的堵点,并尝试探寻实现体育产业融合和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显示,体育产业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体育竞技表演业智能化﹑体育产品业智能化和体育促销业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性﹑创新推动性﹑数据驱动性和生产智能化四大特征,能够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均衡化﹑带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引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高级化﹑实现体育产业组织合理化,从而实现体育产业升级,但同时也面临“数字鸿沟”﹑“数据孤岛”﹑技术人才储备﹑监管和治理的四重挑战。据此,提出破解“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引导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时代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体育产业升级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聿东 沈天洋
推动以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诸如国家战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凭借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和创造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能够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多维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理论逻辑、通用目的技术引致生产力实现跃升的历史逻辑、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的现实逻辑。人工智能凭借数智属性赋能新质生产力,具体映射在企业发展上分别呈现数据+应用场景人机协同模式、技术牵引价值链生态模式、组织平台化跨界融合模式。中国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进入应用落地的新阶段,面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比上不足”的阶段、场景建设广度和深度不足、算力服务供需不匹配、高质量中文数据匮乏、青年数字人才培养和引进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行业规制成效显著但通用立法欠缺等应用层面问题,要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卡脖子”技术攻坚,推进场景开放创新,积极发展公共云突破算力边界,提升建设高质量中文语料库的能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创新复合型人才,并以包容审慎原则推动统一式立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刘义兵
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产业韧性强”,具体表征为产业适应力强、产业变革力强、产业竞争力强与产业发展力强。农民教育有助于通过培育产业适应力、变革力、竞争力与发展力而赋能乡村产业韧性提升。当前农民教育面临教育体系前瞻性不足制约产业生计韧性生成、教育主体“专家-依附”行为阻碍产业复元韧性锻造、教育活动乡土“祛魅”约束产业功能韧性拓展、教育平台支撑不力阻滞产业过程韧性提升的行动挑战。基于此,应增强农民教育体系前瞻性、加大韧性导向的农民教育制度设计与资源供给,促进农民教育主体观念调适、践行专家系统与农民教育系统并重下的协同发力策略,推动农民教育活动“在地化”连结、转化乡村价值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平台多元定位、拓展乡村产业主体“后天建构性”关系网络,以支撑乡村产业韧性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农民教育 乡村产业 韧性 农业强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刘义兵
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产业韧性强”,具体表征为产业适应力强、产业变革力强、产业竞争力强与产业发展力强。农民教育有助于通过培育产业适应力、变革力、竞争力与发展力而赋能乡村产业韧性提升。当前农民教育面临教育体系前瞻性不足制约产业生计韧性生成、教育主体“专家-依附”行为阻碍产业复元韧性锻造、教育活动乡土“祛魅”约束产业功能韧性拓展、教育平台支撑不力阻滞产业过程韧性提升的行动挑战。基于此,应增强农民教育体系前瞻性、加大韧性导向的农民教育制度设计与资源供给,促进农民教育主体观念调适、践行专家系统与农民教育系统并重下的协同发力策略,推动农民教育活动“在地化”连结、转化乡村价值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平台多元定位、拓展乡村产业主体“后天建构性”关系网络,以支撑乡村产业韧性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农民教育 乡村产业 韧性 农业强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冉重峰
文章分析了银行间市场资金业务现状,提出了传统模式下资金业务兼顾多元目标资金业务兼顾多元目标存在的客观制约,介绍了资金机器人如何实现流动性高效传导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双重目标,最后展望了机器人在重塑资金业务理念、赋能同业业务生态方面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同业业务 差异化 交易员 交易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鑫鑫 韩先锋
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探究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制造业韧性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工智能纳入提升制造业韧性分析框架,从抵抗力、恢复力、革新力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韧性指数,并利用200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韧性提升,该结论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特征,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和中部地区更为显著;(3)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直接增强制造业韧性,还能通过促进产业专业化集聚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间接对制造业韧性产生积极影响,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和模仿创新的传导路径还不明显;(4)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具有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动态演化特征,但这种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正向“N”型的门槛特征。本研究为新格局下政府和企业更好地释放人工智能赋能红利以及提升制造业发展韧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韧性 产业集聚 自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