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6)
- 2023(2587)
- 2022(1893)
- 2021(1867)
- 2020(1410)
- 2019(3313)
- 2018(3554)
- 2017(5724)
- 2016(3254)
- 2015(3223)
- 2014(3341)
- 2013(2945)
- 2012(2530)
- 2011(2336)
- 2010(2417)
- 2009(2450)
- 2008(2553)
- 2007(1985)
- 2006(2086)
- 2005(2040)
- 学科
- 济(9891)
- 经济(9868)
- 管理(7215)
- 制(6035)
- 业(5423)
- 企(5417)
- 企业(5417)
- 体(4868)
- 体制(4356)
- 业经(4138)
- 中国(4067)
- 教学(3812)
- 财(3627)
- 教育(3029)
- 理论(2925)
- 税(2888)
- 农(2872)
- 银(2863)
- 银行(2860)
- 税收(2814)
- 行(2802)
- 收(2786)
- 融(2735)
- 金融(2735)
- 学(2427)
- 度(2228)
- 财政(2228)
- 制度(2223)
- 学法(2159)
- 教学法(2159)
- 机构
- 大学(40009)
- 学院(38932)
- 研究(17359)
- 济(15049)
- 经济(14650)
- 中国(13022)
- 管理(12440)
- 理学(9879)
- 财(9773)
- 理学院(9720)
- 科学(9544)
- 管理学(9517)
- 管理学院(9413)
- 京(9412)
- 所(8851)
- 研究所(7838)
- 范(7196)
- 江(7179)
- 师范(7141)
- 中心(7102)
- 教育(6914)
- 院(6689)
- 北京(6599)
- 财经(6411)
- 师范大学(6001)
- 经(5816)
- 农(5691)
- 省(5623)
- 州(5297)
- 研究院(5006)
共检索到73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宝来
人工智能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课堂教学颠覆式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变革的实质是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教学内生性革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是人工智能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模拟辅助、替代、延伸、扩展和增强学生主体动能和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信息化过程。赋能后的课堂教学追求和张扬智慧化课堂、个性化教学、自适应学习、混合式学习的新理念,呼应和召唤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颠覆式创新和变革。
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 课堂革命 实质 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叶姗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技术赋能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推进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迈进,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高职院校实施“课堂革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碎片化建构代替整体性治理、技术理性僭越人文理性、实践教学场域单向度转换等问题“,课堂革命”的整体效能备受质疑。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突破传统职业教育课堂变革中的时间、空间、要素等限制,通过万物互联、群体智能、虚拟现实和智适应学习等技术赋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整体效能。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的技术逻辑,高职院校可从价值锚定、主体融合、过程智治、场景建构四个维度重塑课堂变革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课堂革命 行动框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课堂 智慧生成 生成性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攀登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时代,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念变革入手,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将更加突出教师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强调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融合。在实践创新上,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基于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基于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和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在推进策略上,建议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形成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教、研、训"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破教育教学数据孤岛,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内外数据链相融合的数据生态;培养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炜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持续、全面、系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热情被激发,个性化学习与评测路径得以搭建。外语教育应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制定行动逻辑,加快人机协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冉重峰
文章分析了银行间市场资金业务现状,提出了传统模式下资金业务兼顾多元目标资金业务兼顾多元目标存在的客观制约,介绍了资金机器人如何实现流动性高效传导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双重目标,最后展望了机器人在重塑资金业务理念、赋能同业业务生态方面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同业业务 差异化 交易员 交易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弱人工智能是目前的主要生态,但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迟早会到来。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在催生出全新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将极大丰富人类社会的服务供给能力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道德背离结果,人类在加强自身对接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操作规程与守则。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屈玉东 费建翔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推动着高校课堂教学发生深度变革,顺应人工智能发展之势,乘势而为,顺势而变,把握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为保证技术赋能下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公平、合理,摆脱技术主义的桎梏,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价值旨归,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人文观照,促进师生交流共生、发挥教师独特的育人作用,追寻教育的德性复归。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辉 毛一然
场景营销与其他营销模式不同的点在于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多感官购物体验。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场景营销正在越来越精准化,用户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用户洞察在场景营销中被催生,媒介的延伸也使得场景营销拥有了差异性,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场景营销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消费者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这无疑不在推动着品牌营销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场景营销 消费者体验 媒介延伸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光 佟景泉 黎新华
面向智能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要从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升级、教学互动增强、教师角色转变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明晰“变革什么”;从人口老龄化、数智化转型、教育公平性、个性化诉求等维度,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揭示“何以变革”。据此,构思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5种典型样态,并从贯彻赋能思维、对标赋能场景、融合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平台、创设智能助手等维度,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实施举措,回答“如何变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陈楠
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可能受到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劳动成本攀升将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岗位结构与年龄构成错配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叠加,可能在中短期内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创新:归纳提炼出新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增长、就业的作用机制,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推演预判。研究价值:及早警示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制、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随着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人工智能凭借智能处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特征,逐渐融入中国对外贸易,成为中国新时期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此,本文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机器人数据和中国企业出口数据,就人工智能发展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了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出口规模更大的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产生“机器代人”的现象,并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进而对不同企业出口带来异质性影响。同时,机制检验显示,用工成本节约效应和管理效率提升效应是人工智能作用于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此外,本文在考虑核心指标衡量方式、零贸易问题、城市经济体量和发展政策、行业样本选取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的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稳健存在。本研究为支持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并为培育中国企业出口增长新势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