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5)
2023(7461)
2022(6236)
2021(5535)
2020(4381)
2019(9584)
2018(9163)
2017(17087)
2016(8606)
2015(9605)
2014(9739)
2013(9527)
2012(9065)
2011(8359)
2010(8385)
2009(7974)
2008(7489)
2007(6471)
2006(5947)
2005(5441)
作者
(25662)
(21646)
(21424)
(20810)
(13885)
(10267)
(9700)
(8273)
(8273)
(7651)
(7490)
(7181)
(7097)
(6921)
(6841)
(6570)
(6377)
(6331)
(6285)
(5781)
(5630)
(5209)
(5108)
(5074)
(4895)
(4821)
(4637)
(4407)
(4338)
(4222)
学科
(61608)
经济(61562)
管理(25125)
(20713)
(18445)
企业(18445)
方法(18087)
地方(17075)
数学(14018)
数学方法(13912)
业经(13208)
(13048)
地方经济(12641)
中国(12342)
(9554)
(9295)
(8519)
理论(8307)
环境(7787)
(7628)
经济学(6925)
农业(6878)
(6876)
金融(6876)
产业(6669)
(6412)
(6372)
贸易(6363)
(6171)
(6161)
机构
大学(134273)
学院(133509)
(66152)
经济(65050)
研究(49846)
管理(48852)
理学(41465)
理学院(40955)
管理学(40437)
管理学院(40161)
中国(37177)
(28700)
科学(27973)
(27196)
(24588)
财经(22807)
经济学(22187)
研究所(22119)
中心(21772)
(20670)
(20220)
经济学院(19649)
(18044)
(17870)
师范(17732)
(17691)
北京(16935)
财经大学(16850)
业大(16074)
(15937)
基金
项目(86785)
科学(69014)
研究(64825)
基金(63924)
(55376)
国家(54931)
科学基金(47140)
社会(44962)
社会科(42508)
社会科学(42499)
基金项目(33109)
(32855)
教育(28615)
自然(27792)
(27474)
自然科(27105)
自然科学(27101)
自然科学基金(26598)
资助(25067)
编号(24433)
(20189)
成果(20105)
重点(19965)
国家社会(19490)
(19206)
(17888)
课题(17424)
教育部(17091)
人文(16863)
创新(16791)
期刊
(81936)
经济(81936)
研究(45363)
中国(24983)
(22367)
管理(20112)
学报(19161)
科学(18010)
(16078)
大学(14891)
经济研究(14301)
学学(14141)
(12691)
金融(12691)
财经(12652)
技术(11449)
教育(11337)
(11150)
业经(11126)
农业(10631)
问题(10109)
技术经济(7960)
(7427)
世界(7017)
国际(6904)
统计(6746)
经济问题(6518)
商业(6377)
经济管理(6127)
现代(6083)
共检索到210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维锭  张潇剑  
法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形成了主体论和客体论两派观点,前者主张赋予人工智能以一定的主体地位,后者则将人工智能定性为财产或工具。对于人工智能造成的第三方损害,主体论认为应当由人工智能承担独立责任,其责任财产来源于制造者或者使用者预先缴纳的资金池,资金池之外的制造者或使用者无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客体论认为制造商或者使用者应当对人工智能造成的损害承担无限责任,但二者之争停留在主观应然层面,缺乏客观实然的分析。法经济学视角下法律规则在效率上存在优劣之分,区分的标准有"更安全地从事活动"和"从事更安全的活动"两种范式。主体论和客体论构造的法律规则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效率:在自动驾驶车领域,客体论更有效率;在智能投资顾问领域,主体论更有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大超  王环  
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 ,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 ,并为企业加强 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惠贞  
本文讨论了第三方物流的不同定义,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网络理论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与发展。交易成本解释了第三方协定优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传统选择的条件。网络分析解释了第三方运营中的动态特性。说明第三方物流不仅是节约成本的手段,而且还是据以提高服务和灵活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育林  
不对称信息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交易双方互不信任,交易活动难以为继。运用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和信号传递模型对第三方支付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活动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充当信用中介,以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替代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商业信用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减少了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同时,通过信号传递减少了不对称信息,从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交易信用关系,解决了电子商务活动中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尚珂  胡晨  
近期,随着全球对新技术条件下一些双边市场经济主体反垄断调查的推进,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典型双边市场型经济主体的垄断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沿用法学的垄断结构理论框架和以往的单边市场思维进行反垄断分析,可以判断支付平台存在严重的垄断结构,但在其是否实施了垄断行为的判断上则存在较大争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在常见的双边单归属模型基础上,引入"单归属因子",构建接近实际状况的双边部分多归属支付平台模型,从平台定价、社会福利函数分解以及部分多归属下消费者转移成本三个维度进行探究。结合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垄断行为倾向或许没有其垄断结构那样突出,而可能会趋于某一稳定状态,但需注意不同平台单归属差异带来的提价空间不同等问题。强调支付平台反垄断的关键不在于平台的市场规模,而在于平台的参与者是否实现了参与平台的多样化,尤其要提倡消费者的多平台参与,鼓励平台差异化发展,从而保护平台参与者的合法利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宏斌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最初只是普通的储运企业,提供以运输和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服务,与客户一般是短期的交易关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与客户一般是中短期的合约关系;之后又发展成为领先物流企业,不仅提供物流服务,而且为客户管理所有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商和物流流程,与客户一般是中长期的合约关系,双方共担风险;最后,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企业,成为客户的供应链管理者,与客户之间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文章提出,企业从自营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分散外包到物流业务内部整合再到整合物流业务整体外包的过程是分工演进的结果,在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的共同作用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演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受到学术界的一致推崇。那么,为什么必须对高职教育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减轻负担说"、"评价作用说"和"科学公正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一个"必然性"的解释。与这些观点不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信任型产品,这一属性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了必然性解释,因此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蓉  
本文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比较期望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这两种违约救济方式的效率。在假设信任投资为外生变量和合同双方均为风险中立者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期望损害赔偿比实际履行更具有效率。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我国的合同法实践中赋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并考虑引入损害赔偿这种违约救济方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曲光  
作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典型代表,新湖财富逐年增长的资产配置规模,不断壮大的高净值客户数量,都真实地反映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我国客户的资产配置理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富管理早已脱离了简单的理财产品销售,高净值客户逐步从购买债权类产品到购买股权类产品,从关注境内到关注境外,从享受单一的理财产品销售到接受综合金融服务,从大众化需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安庆   杨云  
以认购森林碳汇来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替代修复的承担方式,是近年来司法界广受关注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认购森林碳汇来承担损害责任替代修复的现实需求,分析实施森林碳汇的正当属性和合法性。旨在明确森林碳汇作为生态环境损害替代修复方式的权利客体和法律属性,确定森林碳汇的实现路径,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地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栾信杰  
1997年10月16日,我国新闻纸产业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的新闻纸联合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1997年12月10日外经贸部正式立案,由此我国反倾销制度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无疑,损害①的确定是对倾销产品(指倾销的进口产品,下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首要条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正  杨素  梁展硕  
伴随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致力于为其提供综合服务的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自身所带来的税收治理机遇,为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形成税收治理规模效应、加快智慧税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共享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模糊性、隐蔽性特征,也给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在认定纳税主体身份、明晰适用税目、落实税收公平、防范税收风险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就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的税收治理而言,应从把握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税收治理优势、补充现行税制框架、完善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委托代征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其更好地适应智慧税务建设,推动形成税收协同共治格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文轩  裴宏森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具有很强的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会发挥的更加充分。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性、价值创新性和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价值创新性是它的功能特性,而外部经济性则是它的社会效益的表现。全面理解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物流决策,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物流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红  魏庄品  
作为第三利润源,物流在广泛开展的同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使得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在企业物流外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选择最佳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并通过算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林芳  田宇  王德财  
我国管理学界在引进西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时间较短,目前关于现代物流理论中比较前沿的“第三方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本文探讨了第三方物流的真正含义,并进行了实证和案例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