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6)
- 2023(5947)
- 2022(5101)
- 2021(4772)
- 2020(3943)
- 2019(8359)
- 2018(8309)
- 2017(14072)
- 2016(8387)
- 2015(9653)
- 2014(9363)
- 2013(8303)
- 2012(7394)
- 2011(6609)
- 2010(6933)
- 2009(6138)
- 2008(5628)
- 2007(5039)
- 2006(4558)
- 2005(4147)
- 学科
- 管理(20472)
- 济(20422)
- 经济(20390)
- 业(16689)
- 企(13609)
- 企业(13609)
- 中国(8885)
- 教学(8760)
- 理论(8590)
- 农(8580)
- 教育(8073)
- 业经(6577)
- 财(5968)
- 制(5959)
- 学法(5837)
- 教学法(5837)
- 方法(5824)
- 学(5452)
- 农业(5416)
- 学理(5144)
- 学理论(5144)
- 地方(4992)
- 技术(4926)
- 贸(4811)
- 贸易(4805)
- 易(4649)
- 银(4626)
- 银行(4614)
- 行(4444)
- 数学(4417)
- 机构
- 学院(104861)
- 大学(94195)
- 研究(32825)
- 管理(32345)
- 济(30971)
- 经济(29896)
- 理学(26442)
- 理学院(26131)
- 管理学(25424)
- 管理学院(25240)
- 中国(24104)
- 职业(21367)
- 技术(20945)
- 京(20658)
- 科学(20532)
- 江(19239)
- 范(16421)
- 财(16369)
- 所(16358)
- 师范(16258)
- 中心(15858)
- 州(15834)
- 农(15712)
- 技术学院(15437)
- 职业技术(15274)
- 研究所(14568)
- 业大(14005)
- 北京(12976)
- 教育(12963)
- 院(12695)
- 基金
- 项目(64884)
- 研究(54532)
- 科学(49656)
- 基金(40618)
- 家(34766)
- 国家(34374)
- 省(30226)
- 教育(29907)
- 社会(29283)
- 科学基金(28942)
- 社会科(27432)
- 社会科学(27427)
- 编号(26750)
- 划(24383)
- 成果(21655)
- 课题(20720)
- 基金项目(20664)
- 年(19177)
- 自然(17610)
- 自然科(17211)
- 自然科学(17206)
- 自然科学基金(16823)
- 资助(16721)
- 重点(15871)
- 项目编号(15285)
- 规划(14808)
- 发(14640)
- 创(14396)
- 性(14204)
- 创新(13141)
共检索到167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秋斌
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技能操作型职业将被取代或改造,对技能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需加强学习引导,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开发新型师资,做好教育规划与创新培养体系等。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玥琪 刘宇桐 李文乔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促进我国高校图情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变,以满足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iSchools联盟中美国10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图情学科人才的需求,提出对我国图情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图情学科教育的改革。[结果/结论]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条件下,注重研究生的数据素养能力、学科融合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是未来图情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趋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奕俊 杨悠然
人工智能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将对劳动力技能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技能市场中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忧虑和争议。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培养应何去何从?为回答这一问题,从厘清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吸纳经典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以Autor、Levy与Murnane创建的ALM模型为框架,以会计职业为例,利用美国职业信息教育网络(O*net online)数据与中国相关数据,分析会计职业总体技能需求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原本由程式化认知技能主导的会计职业中,非程式化认知技能与交互技能的需求在逐渐扩大并加速增长。进一步利用Python技术,对中国各大招聘网站的会计岗位招聘文本进行挖掘和词频分析,验证了以上结果并将具体技能要素分析细化。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多层次、复合型、前端化和终身化等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李佳敏 徐国庆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发职业教育变革浪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嵌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目标呈现精准化和效能化特征,评价内容呈现丰富化和高速化特征,评价形式呈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评价环境呈现多元化和全景化特征。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面临着内涵失真、内容颠覆、主体重构等众多风险挑战。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做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把握主流价值导向;二是清朗舆论生态圈,强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监管机制;三是构建生成式语料库,赋能技能人才发展;四是挖掘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内蕴价值,创新数字育人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霞 吴国峰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多维度思考,并提出设计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专业师资团队、培育校园双创文化,校内校外制度效能协同保障,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金容 孙诚
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引发了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全面性失业并存的困局,职业岗位的形式和秩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跃升,推动培养方式走向个性化定制,推动教学模式走向人机交互。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规格、培养载体、师资力量等与人工智能相脱节的问题,应从理念重塑、教育技术置换、教育要素优化配置、延展学习场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人才培养升级,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与职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冲击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倩 程宜康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基本保证,技术素养才是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高度关注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技术素养重新认识人才质量概念、质量内涵和质量价值。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要增加基于技术认知与技术美学的技术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要重视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要融入企业质量文化内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婷
数字经济时代孕育着全新的商业模式,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变革的主要特征。环境的变迁和模式的演进必然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唯有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会计才能永葆青春,继续在计量确认报告、投资信贷决策、受托责任评价、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保持不可或缺、难以撼动的独特地位。高职院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义务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创新理论、更新理念、拓展方法、改革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斯杰
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视角阐述福建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强调福建高职院校必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福建省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六点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高职院校 技能型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宁 万军
立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愿望,在充分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分层次选择性培养人才的架构,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更具特色的多样化职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安建强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一种新模式。从最初的理念接受到如今机制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在产学研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本研究从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政策方面入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思考和理论探索。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 人才培养 产学研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兰菊 曹晔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岗位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