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1)
2023(12370)
2022(10364)
2021(9614)
2020(7620)
2019(17128)
2018(16833)
2017(30378)
2016(17343)
2015(19411)
2014(19162)
2013(17996)
2012(16856)
2011(15643)
2010(16286)
2009(14822)
2008(14391)
2007(13221)
2006(12154)
2005(11348)
作者
(46682)
(38575)
(38460)
(36638)
(24877)
(18464)
(17604)
(14919)
(14882)
(14159)
(13079)
(12933)
(12502)
(12424)
(12223)
(12051)
(11626)
(11549)
(11306)
(11126)
(10020)
(9639)
(9349)
(9029)
(8932)
(8748)
(8690)
(8632)
(7765)
(7710)
学科
(63275)
经济(63218)
管理(43842)
(42497)
(33081)
企业(33081)
中国(27158)
(21602)
教育(21375)
地方(20585)
业经(16873)
方法(16779)
(14929)
农业(14469)
(13963)
理论(13832)
(13505)
数学(13478)
(13314)
数学方法(13198)
(12859)
(12775)
贸易(12762)
(12510)
银行(12498)
(12309)
(12222)
(11930)
金融(11929)
技术(11831)
机构
学院(233707)
大学(229737)
(89369)
研究(87992)
经济(87031)
管理(80715)
理学(67107)
理学院(66212)
管理学(65015)
管理学院(64518)
中国(63100)
(51635)
科学(50893)
(44384)
(43382)
(42299)
师范(42020)
(39657)
研究所(39609)
中心(38764)
教育(36310)
(34624)
北京(34141)
师范大学(33603)
财经(32288)
(32272)
(31799)
技术(30701)
业大(29205)
(29047)
基金
项目(142141)
研究(116228)
科学(113041)
基金(96373)
(82080)
国家(81134)
社会(69952)
科学基金(68809)
社会科(66003)
社会科学(65993)
教育(59752)
(58867)
编号(51681)
(50480)
基金项目(48773)
成果(44986)
自然(40575)
课题(40083)
自然科(39593)
自然科学(39585)
资助(38989)
自然科学基金(38819)
(37425)
(34023)
重点(33674)
(31634)
发展(30764)
项目编号(30486)
规划(30481)
(30384)
期刊
(114351)
经济(114351)
研究(84075)
中国(62105)
教育(61666)
(33928)
管理(32890)
(32099)
科学(29315)
学报(28919)
(26091)
金融(26091)
技术(25344)
大学(23622)
农业(23354)
业经(21229)
学学(20477)
经济研究(18064)
职业(17741)
财经(15487)
(14327)
论坛(14327)
问题(13886)
(13480)
图书(12249)
(12240)
(12211)
(12079)
技术教育(11619)
职业技术(11619)
共检索到38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志坚  赵兴民  卢德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与未来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与需求,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从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宏观转型变革;省级层面应区域统筹,以区域联盟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所需人才;各职业院校则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需求,改革师资、教学、培训等模式与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存田  
我国发生的"用工荒"现象并非缘于劳动力不足,而是劳动者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意愿表达,这给予职业教育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产业升级要求能力培养的有效强化,校企结合是必要路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知识、技能、态度要同步提升;城乡一体化要求城市要负起培养培训劳动者的责任,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的科学统筹,促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受教育者也能获得优质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迈过城乡门槛,以破解"用工荒"难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石伟平  
近年来,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东部沿海省份逐步深入,这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社会变革。随着"机器换人"对部分技术技能型岗位的替代,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培养方式等放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机器换人",职业教育必须在专业结构与布局,产教融合,功能拓展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钰靖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对劳动的介入主要基于学习、理解和处理等基本要素展开,不同应用层级通过自动化特定任务、全智能功能模拟以及机器智能质性跃迁的方式介入劳动过程,由此对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和补偿机制的叠加效应。这不仅表现为本体层面对技能需求量和结构产生深刻改变,也体现为社会层面对技能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带来重塑性影响。基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系统平衡理论,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劳动力需求呈现以高学历高技能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强渗透领域就业吸纳显著、技能和任务二维偏向属性以及跨区域迁移促进劳动力再分配的典型特征。结合技能劳动力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供给的内在关联逻辑,围绕提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提出职业教育优化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尹霞雨  吕芳卓  刘梦蓉  Ooi Pey Shin  
2018年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大会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本次大会聚焦于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在职业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助力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兆玮  靳瑞芳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推动社会进步、技术革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招录模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且在普通本科后进行顺次录取,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新高考改革推行分类考试,取消批次设置,提倡技能型高考,为高职高专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应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建设、推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构建科学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莹  唐智彬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底层结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嵌入地方”“服务农民”“突出公共性”以及“重视基层创新”等重要经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县域职业教育的稳定结构、开放功能、多样形态、协同机制以及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系统理解与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定位。当前,县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转变引发的价值“虚化”、发展底层逻辑转换造成的功能“窄化”以及结构性缺陷突出导致的形象“矮化”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结构,构建发展新秩序,优化内容体系,突出系统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重塑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理顺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面向县域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以县域公共服务制度、财政治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改革来引导和保障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峰  卢立涛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呼唤新的发展途径,而信息技术的革命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终身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丰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拓宽其培训渠道以及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提升"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桂彬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积极融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建设,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文化、科技与人才支持。在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职业教育凭借技能输出与人才供给优势,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共同富裕背景下,教育公平机制尚未健全、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品质化教育深入性有待挖掘和“学校后教育”失衡问题凸显,成为阻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职业院校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坚持共同富裕发展观,全方位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共同富裕道路,培育“技能富裕”人才;筑牢共同富裕根基,精准定位职业教育功能,以此形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奕俊  杨悠然  
人工智能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将对劳动力技能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技能市场中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忧虑和争议。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培养应何去何从?为回答这一问题,从厘清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吸纳经典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以Autor、Levy与Murnane创建的ALM模型为框架,以会计职业为例,利用美国职业信息教育网络(O*net online)数据与中国相关数据,分析会计职业总体技能需求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原本由程式化认知技能主导的会计职业中,非程式化认知技能与交互技能的需求在逐渐扩大并加速增长。进一步利用Python技术,对中国各大招聘网站的会计岗位招聘文本进行挖掘和词频分析,验证了以上结果并将具体技能要素分析细化。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多层次、复合型、前端化和终身化等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驰亮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表征为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然而,“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面临“教学主体”让渡“智能主体”,“技术颠覆”冲击“教学秩序”,“教学内容”脱节“智能社会”,“教学评价”偏离“育人本位”等现实挑战。基于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汲取人工智能的发展动能,厘清教师素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实践逻辑,促进教师队伍的“适应性转型”,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向”,加快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优化”,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分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类比分析法,以企业知识创新产出为核心目标,将知识管理的发展归纳为3个不同的时代,并鉴于仿生学、工程学、管理学三者的交叉对比,构建智能生成时代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将人工智能(AI)技术、智能中心、知识资产作为智能知识管理的三大要素,最后提出元宇宙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的开放型知识管理构想理念模型。研究(1)明晰了生成式AI未来将渗透到各个组织层面的发展趋势;(2)结合主客观因素提出了生成式AI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及运作机理,为有效解决组织知识创新产出的内涵及运转提供了新的思路;(3)理论上建立了以智能中心为核心驱动力的知识创新管理理论系统,为生成式AI产业的智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艳  
人工智能技术掀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浪潮,加速社会行业和职业的演变,推动高职业院校转型升级。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特色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入,形成具有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教育生态,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服务贡献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媛  李新发  
在类型教育背景下探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策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能力,课程开发需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及企业岗位多重需求,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和情况进行。基于类型教育特征、职业教育课程特征和学生当前发展水平分析,以市场需求调研为起点,将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对接起来,进行类型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从国家进行统筹规划、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加强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予以保障,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