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2)
2023(8042)
2022(7007)
2021(6390)
2020(5722)
2019(13183)
2018(13128)
2017(24408)
2016(13973)
2015(16002)
2014(16261)
2013(16118)
2012(15027)
2011(13674)
2010(13922)
2009(12674)
2008(12946)
2007(12127)
2006(10189)
2005(8956)
作者
(42492)
(35758)
(35586)
(34139)
(22312)
(17096)
(16514)
(14041)
(13198)
(12745)
(12079)
(11937)
(11491)
(11321)
(11162)
(11132)
(11107)
(10513)
(10472)
(10246)
(9012)
(8930)
(8859)
(8197)
(8192)
(7972)
(7966)
(7951)
(7331)
(7243)
学科
(54978)
经济(54932)
管理(35850)
(34523)
方法(28803)
(26613)
企业(26613)
数学(25736)
数学方法(25459)
(16091)
中国(14073)
(13959)
(12962)
业经(11066)
理论(10976)
农业(10737)
(10537)
贸易(10537)
(10207)
地方(10165)
(9327)
(8888)
财务(8864)
财务管理(8833)
(8591)
企业财务(8305)
环境(8228)
(7990)
银行(7947)
教育(7904)
机构
学院(202936)
大学(202540)
(77946)
经济(76128)
管理(74120)
研究(68690)
理学(63900)
理学院(63113)
管理学(61759)
管理学院(61380)
中国(49928)
科学(44827)
(42857)
(39938)
(36095)
(35927)
业大(34260)
研究所(33085)
中心(32107)
农业(31825)
(31664)
财经(28765)
(27762)
师范(27443)
北京(26858)
(25873)
技术(25024)
(24941)
(24821)
经济学(23991)
基金
项目(136360)
科学(104591)
研究(98763)
基金(94922)
(83931)
国家(83225)
科学基金(69329)
社会(58851)
社会科(55690)
社会科学(55666)
(55505)
基金项目(50301)
教育(48028)
(46980)
自然(45122)
自然科(44024)
自然科学(44008)
自然科学基金(43222)
编号(41745)
资助(39400)
成果(34611)
重点(31689)
(29887)
课题(29822)
(29263)
(28345)
科研(26742)
创新(26482)
计划(26189)
大学(25469)
期刊
(80976)
经济(80976)
研究(55358)
中国(40932)
学报(36158)
(34865)
科学(30709)
(29056)
教育(28668)
大学(26466)
学学(24852)
农业(23409)
管理(23361)
技术(19479)
(14991)
金融(14991)
财经(13738)
业经(13535)
(13193)
经济研究(13139)
(11771)
统计(11321)
问题(11229)
(10964)
图书(10410)
技术经济(10290)
(10010)
理论(9520)
科技(9507)
决策(9212)
共检索到292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寇旭颍   冯思倩   刘坤锋   徐瑞朝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对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常态化应用背景下,需要研究AI素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追踪AI素养的发展历程,结合布鲁姆分类法,剖析其内涵特征,构建AI素养的评估标准,并分析AI素养与信息素养、数据素养评估标准之间的区别。研究发现:AI素养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AI、应用和分析AI以及评估和创造AI的能力。文章构建AI素养评估标准,在认知层面,强调对AI的意识和理解;在技能层面,掌握AI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层面,关注AI的评估和创造。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迎春   张静蓓   虞晨琳   王健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AI素养的出现对长期从事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AI素养研究进展,从AI素养内涵、框架和实施路径方面展开全面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认为AI素养的出现起源于素养概念的进化和人工智能的催化。AI素养不仅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一种全面的、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更应该将关注的视角转向AI素养对普通大众的重要性。研究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AI素养框架,覆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五个关键领域。在此理论基础上,论述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辨析信息素养、数字素养、AI素养的异同,提出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建议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为培养未来社会的责任感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AI素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表1。参考文献54。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发展一系列关键素养,这些素养以人类难以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重要特质为基础,教师教学想象即其中之一。教学想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一种主动的意向和创造性的意识活动,此种意识活动存在于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之中和之后,它是教学活动得以产生、开展以及创新的保证。当前教师教学想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偏执的教学经验固化了教师教学想象,教师主体性缺位导致教学想象退隐,以及迟钝的重要性感受掣肘了教师教学想象。基于此,需要通过“重返起点,反思教师珍视的经验”“增加欲求,提升教师重要性感受”“创新制度,释放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利用技术,扩充教师的虚拟力量”等举措来促进教师教学想象更好地养成,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给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挑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志贤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宰冰欣   叶兰   胡燕菘  
人工智能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要求。LibGuide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已在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文章调研了40所国外一流高校图书馆,并选取其中创建有人工智能LibGuide的26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分析其LibGuide建设特点,并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信息引用、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伦理五个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LibGuide的内容要素。基于调查结果,从加强图书馆在AI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AI素养教育内容体系、针对不同对象或应用场景开展AI素养教育、丰富AI素养教育形式等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施雨   茆意宏  
文章利用系统综述法,从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框架及应用、教育3个方面对国内外人工智能素养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素养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但人工智能素养概念尚未形成共识;适用K12和大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与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较多;人工智能素养研究处于初期阶段,人工智能素养应用工具尚未成熟,国内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方案和方法需要继续摸索;建议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素养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丰富素养框架应用研究,加强多主体参与、跨学科协作的本土化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英莉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应用带来了信息传送的精准性、隐蔽性与定制性,对用户的素养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算法素养概念、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模型知识结构内容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存在的算法风险问题,从态度与意识、伦理与道德、算法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五个维度,搭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算法素养结构模型,剖析其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培养用户算法素养的实施路径包含增强算法的认知、明晰算法素养框架内涵、构建层次化算法素养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算法生态等方面,将为全面适应与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用户素养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苏文成   郭浩然   卢章平   潘颖   刘桂锋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对开展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构建面向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验证,为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测度及培育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测评工具。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编码结果,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计算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尝试性地将游戏测试等多元任务融入测量工具,为诊断高校学生群体人工智能素养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亚莉  
在对“信息素养人”行为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和归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信息知识、信息能 力和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等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并论述了内涵建构在杜绝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片面倾向和改革“教”“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计广  李秋静  
四十多年的开放实践证明,以开放促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本文从高水平开放内涵出发,深刻把握高水平开放标准,将"实体型"衡量指标和"制度型"衡量指标相结合,着重分析中国现阶段开放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全面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为中国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