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3)
- 2023(3830)
- 2022(3221)
- 2021(2957)
- 2020(2484)
- 2019(5262)
- 2018(5087)
- 2017(9136)
- 2016(5182)
- 2015(5849)
- 2014(5588)
- 2013(5452)
- 2012(5421)
- 2011(5012)
- 2010(5262)
- 2009(4878)
- 2008(5026)
- 2007(4367)
- 2006(4026)
- 2005(3742)
- 学科
- 济(18878)
- 经济(18847)
- 管理(14549)
- 业(12424)
- 企(10153)
- 企业(10153)
- 方法(7472)
- 学(5785)
- 农(5717)
- 数学(5603)
- 数学方法(5491)
- 贸(5443)
- 贸易(5443)
- 易(5327)
- 融(5300)
- 金融(5299)
- 中国(5088)
- 财(5071)
- 业经(4987)
- 制(4796)
- 银(4113)
- 银行(4097)
- 理论(4076)
- 行(3991)
- 国际(3749)
- 体(3682)
- 世界(3574)
- 农业(3502)
- 和(3496)
- 环境(3465)
- 机构
- 大学(80794)
- 学院(78225)
- 研究(32405)
- 济(30593)
- 经济(29969)
- 管理(27243)
- 中国(24138)
- 理学(23099)
- 理学院(22772)
- 管理学(22289)
- 管理学院(22144)
- 科学(19587)
- 京(18166)
- 所(16901)
- 研究所(15601)
- 财(14984)
- 农(14753)
- 中心(13696)
- 院(11984)
- 江(11857)
- 财经(11830)
- 范(11702)
- 北京(11646)
- 业大(11638)
- 农业(11629)
- 师范(11581)
- 经(10819)
- 师范大学(9732)
- 研究院(9548)
- 经济学(9452)
- 基金
- 项目(51822)
- 科学(40390)
- 基金(37916)
- 研究(37543)
- 家(34635)
- 国家(34382)
- 科学基金(27819)
- 社会(23529)
- 社会科(22278)
- 社会科学(22268)
- 基金项目(19428)
- 省(18355)
- 自然(17714)
- 自然科(17287)
- 自然科学(17278)
- 教育(17218)
- 划(17049)
- 自然科学基金(16958)
- 资助(15183)
- 编号(14484)
- 成果(13400)
- 重点(12603)
- 部(11958)
- 发(10894)
- 课题(10805)
- 创(10319)
- 国家社会(10231)
- 教育部(10032)
- 性(9933)
- 科研(9924)
共检索到122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荣生 冯紫雯 陈琪 陈劲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公众、政策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人工智能军事化冲击国际稳定的理论和政策争论、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安全治理的规范演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国际社会探索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出现了借鉴国际军控的经验教训、全面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以及规范技术发展路径的多元主张。本文认为,多条路径主导和多元网络化发展的国际规范趋势导致不同的行为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决定了没有一种治理主张可以在短期内主导规范演进的过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开亮 刘祖兵
生成式人工智能秘密收集个人敏感数据,冲破“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的限制,或将使信息关联违法高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收集行为主动、收集内容全面、泛化能力强劲,对“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带来严重挑战。宏观层面,我国现有民事法律无力于数据安全治理,刑事法律缺乏明确的违法计量标准,由行政法规挑起数据法治大梁。微观层面,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对被侵权人加以不合理的举证义务,司法救济路径单一,不利于权利救济。选择风险控制路径,从算法协议透明化、治理场景化和多方位协同化应对信息关联违法等方面展开制度构建,引入个人敏感数据单独监管制度和预防性公益诉讼制度破解该困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立科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表现出与人类历史上以往技术变革迥然不同的特征,正在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人工智能不仅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而且将具有主动学习与创新能力,未来甚至可能拥有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同时也将引发社会变革和各种新的风险,应该未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冉龙亚 陈涛 孙宁华
由于在私营部门取得了广泛成功,政府部门和学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表明,和其他科技创新一样,人工智能为政府治理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将推动政府部门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与过程以及治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与能力。在带来机遇的同时,随着人工智能而来的挑战也不应忽视,这些挑战已经覆盖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安全与可靠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化影响、政府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及其治理等多个方面。本文在论述人工智能为政府治理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剖析,加深政府部门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推动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府治理 机遇 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辛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税务领域将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纳税人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税务部门在技术能力、组织架构、权力合法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全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税务部门要从法律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完善、征管流程和纳税服务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制定应对措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税收治理中的作用,防范和化解应用风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税收治理 税收征管 纳税服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邱国峰 邢文
本文结合财务智能化发展,进一步分析智能化在会计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展望会计审计信息化的未来,为当前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化 审计信息化 会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燊成
人工智能在提高经济与发展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失业风险的担忧。基于就业公平的视角,本文从就业的地区公平、行业公平以及群体公平三个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就业公平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我国就业的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群体间的不公平。鉴于此,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就业支持功能,促进就业的地区公平;需增强失业保险的发展性与调剂性,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促进就业的行业公平;需提高就业救助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发挥就业救助的就业保护功能,促进就业的群体公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基发 赵明辉 张玲玲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亟须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不低估人工智能的变革作用,也不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本文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出发,首先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瓶颈、应用、低迷、平稳、繁荣六个时期,并解释各个时期的具体成因及标志性事件;其次从人机对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医疗健康、机器人、无人机七个领域梳理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借用马国庆、谭铁牛、张钹、周涛、徐匡迪等代表人物的声音,呼吁各界正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问题,最后从文章数量、文章质量、产业、人才、开源、媒体六个维度阐述中美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差距,以呼吁对人工智能要保持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判断。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遇 挑战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牟莉娜 阳杰
在人工智能时代,基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长和经验的审计决策开始让位于基于算法的审计决策,为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延迟和提高审计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这种算法中可能存在的偏见、侵犯隐私、算法本身的公平性和安全性,以及基于算法的审计决策的可问责性,是需要认真应对的挑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大数据 审计决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显荣
人工智能时代对非程序性的认知工作和创造性工作需求增加,为女性专业特长发挥拓展了新空间。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而女性劳动者技能与新技术要求不匹配。为此,需要提高女性接受正规教育的质量,加强对女性新职业培训的投资,落实女性就业保护政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女性就业 机遇 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孝建 彭永喻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完善,给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以及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加深数据分析深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效能。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程序错误风险、失控风险,带来信息采集合法性以及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导致金融监管成本上升,并对金融业就业岗位带来冲击。为此,金融系统需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完善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人力资源提升措施;要强化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监管,尽快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管理架构,以此保障当出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缺陷或者安全隐患时,有相应的规则来明确各方的风险处置责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少博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用目的技术(GPT)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生成式AI具有GPT所要求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等特征,因而很可能会成为全新的GPT。生成式A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就是OpenAI的GPT系列等,这里的GPT全称是“生成式预测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无论是出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加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考量,发展生成式AI都是当务之急。从目前看,我国在发展生成式AI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障碍,这就要求政府用好产业政策,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作为GPT,生成式AI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创造性毁灭”过程,由此带来技术性失业、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用好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尽可能趋利避害,让生成式AI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生成式AI GPT ChatGPT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孝建 彭永喻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完善,给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支持向量机以及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加深数据分析深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效能。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程序错误风险、失控风险,带来信息采集合法性以及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导致金融监管成本上升,并对金融业就业岗位带来冲击。为此,金融系统需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完善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人力资源提升措施;要强化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应用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