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6)
2023(9319)
2022(7487)
2021(6948)
2020(5372)
2019(11988)
2018(11701)
2017(19749)
2016(12026)
2015(13434)
2014(12923)
2013(11368)
2012(10031)
2011(9300)
2010(9328)
2009(8024)
2008(7372)
2007(6568)
2006(5744)
2005(5209)
作者
(28590)
(23920)
(23738)
(22971)
(15104)
(11507)
(10902)
(9306)
(9116)
(8568)
(8078)
(7961)
(7565)
(7489)
(7480)
(7438)
(7421)
(7134)
(7113)
(6877)
(6034)
(5980)
(5659)
(5480)
(5456)
(5390)
(5388)
(5218)
(4806)
(4724)
学科
(31304)
经济(31271)
管理(25483)
教育(22144)
(21644)
中国(17441)
(16965)
企业(16965)
理论(11737)
方法(11230)
教学(10969)
(10623)
数学(9701)
数学方法(9480)
业经(9175)
(8877)
(8168)
地方(7393)
农业(7082)
技术(6904)
(6683)
(6527)
贸易(6523)
(6334)
学法(6271)
教学法(6271)
(5955)
发展(5763)
研究(5654)
(5638)
机构
学院(144547)
大学(143737)
研究(52054)
(47096)
经济(45767)
管理(45226)
理学(39061)
理学院(38483)
管理学(37494)
管理学院(37182)
教育(33276)
(31460)
(31336)
师范(31237)
科学(30996)
中国(30714)
师范大学(25377)
(25274)
(23963)
技术(23757)
研究所(23150)
职业(22897)
中心(22219)
(21875)
(20114)
北京(20106)
(19555)
业大(18926)
(18864)
财经(17396)
基金
项目(97506)
研究(81467)
科学(77886)
基金(64624)
(55713)
国家(55058)
社会(48103)
教育(48009)
科学基金(46595)
社会科(45291)
社会科学(45282)
(41745)
(36960)
编号(36913)
基金项目(32756)
成果(31424)
课题(30138)
自然(27240)
自然科(26664)
自然科学(26658)
(26163)
自然科学基金(26120)
资助(25307)
重点(24330)
(23078)
规划(23051)
(22537)
项目编号(21810)
(21803)
(21025)
期刊
教育(61074)
研究(52607)
(51142)
经济(51142)
中国(42387)
学报(20582)
技术(19310)
(18414)
职业(18201)
科学(18125)
管理(16961)
大学(16817)
(16606)
学学(14037)
农业(13079)
技术教育(12035)
职业技术(12035)
职业技术教育(12035)
业经(10045)
(9313)
论坛(9313)
经济研究(9151)
(9140)
金融(9140)
财经(8330)
(8089)
高等(7545)
(7479)
(7425)
成人(7123)
共检索到22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达   尹晨曦  
人工智能重塑了人类的技能、工作任务乃至整个职业,形成了“技能—任务—职业”三重替代效应。为了适应人工智能的“三重替代”效应,直接面对劳动市场和职业变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进行根本转型。一是适应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的新需求,将培养“工具人”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二是应对“三重替代”效应的冲击,动态调整人才类型的供给结构。三是适应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新要求,通过变革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法和教材三要素,逐步形成由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教法和开发囊括人工智能不易替代的关键技能内容的教材所构成的新课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有五个根本性影响,即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高度复合的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支撑未来工业的基础力量。智能化时代,必将带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核心框架应为,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构建以"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徐国庆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阐释了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五个根本性影响,分析了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并且提出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框架。首先,作者分析了智能化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固定式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系统给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玲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雷  郑毅  
"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正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进而影响到职业的流动和变化,对技能人才提出更趋智能化的要求,为此构建起职业教育智能素养核心框架,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创新素养、网络素养五个方面十五项能力。智能素养的培育应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资源交互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构建"纵横有道"的智能素养培育载体和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金容  孙诚  
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引发了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全面性失业并存的困局,职业岗位的形式和秩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跃升,推动培养方式走向个性化定制,推动教学模式走向人机交互。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规格、培养载体、师资力量等与人工智能相脱节的问题,应从理念重塑、教育技术置换、教育要素优化配置、延展学习场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人才培养升级,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与职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汉武  阎汉生  徐勇军  
当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和能力需求,从智能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型人才角度出发,阐述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滞后,高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专业能力单一,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缺失,社会培训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职业、新需求背景下培养智能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汲昌霖   冯雨薇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智能化管理逐步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促使会计活动的重心从核算、簿记与报告逐步转向价值管理、风险控制与决策参与,企业财务部门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职能职责、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所面对的会计伦理与算法责任问题,结合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与会计行业发展需求,深入探讨了会计行业的教育转型与相应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大会计”发展理念,提出了三种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本研究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会计行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与思路,为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者的职业规划提出了合理路径与针对性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翟俊卿  石明慧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亟须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力培训方式。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不断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将视野投向职业教育中的数字技能培训。为培养一批熟练的数字技能人才,澳大利亚政府从顶层设计、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和技能认证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开展全方位的数字经济战略布局、设立不同层次的数字技能框架、搭建不同群体的数字技能学习平台、拓展多样化的数字技能认证渠道。澳大利亚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服务于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形成各方利益主体良性互动,并有效运用新兴技能认证手段,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雪园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产生工作范围扩大化、工作组织扁平化、工作内容创新化及工作方式协作化四个方面的变革,变革必然带来智能化生产系统对高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遵循"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单个专业"还是"专业集群"、"浅层合作"还是"深度融合"等问题的持续追问。因此,在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蓄力推动专业群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探寻智能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驰亮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表征为聚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积累,观照学生价值理性的生成。然而,“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面临“教学主体”让渡“智能主体”,“技术颠覆”冲击“教学秩序”,“教学内容”脱节“智能社会”,“教学评价”偏离“育人本位”等现实挑战。基于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汲取人工智能的发展动能,厘清教师素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实践逻辑,促进教师队伍的“适应性转型”,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向”,加快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优化”,注重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分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海兰  赵聪  李焱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面对“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建设要求,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基于素质教育导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就业岗位导向,培育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基于职业生涯导向,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要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突出能力本位、强化精神培育、注重终身学习、坚持面向人人。最后,要确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即大力落实1+X证书制度,坚持育训并举;强化校企协同,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构建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普职融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服务好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昕宇  张冰冰  姚寅  何勤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使其对职业的替代效应备受各界关注。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及其区域比较的研究较少且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基于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状况对其进行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估。本文将美国O*NET职业体系与《中国职业大典》进行匹配,利用O*NET各职业的技能特征评级和IFR年度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数据,运用LASSO回归、随机森林分类器等方法 ,提取影响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关键职业技能特征变量,测算我国职业大典中各小类、中类和大类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率,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七个大类职业的平均职业替代风险为63.23%,职业替代风险整体较高。进一步地,本文结合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市在中类职业层面处于高替代风险的劳动力规模,检验了地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性别比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影响。本文的测算结果能够为动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性失业问题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支持,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稳定就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克红  
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将人才培养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区块链、脑科学等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成人学生学习模式,引发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颠覆式创新。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个性化、师资培养现代化、考核评价综合化。未来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人才培养流程中,创造新的业务流程、新的工作结构、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体系,以服务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