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8)
2023(4843)
2022(3962)
2021(3453)
2020(2764)
2019(5892)
2018(5487)
2017(10316)
2016(5661)
2015(6204)
2014(5834)
2013(5731)
2012(5368)
2011(4959)
2010(4942)
2009(4728)
2008(4906)
2007(4459)
2006(4037)
2005(3758)
作者
(18557)
(15256)
(15168)
(14596)
(9720)
(7401)
(6879)
(5978)
(5972)
(5504)
(5329)
(5209)
(5154)
(5120)
(5034)
(4821)
(4671)
(4599)
(4531)
(4476)
(3995)
(3931)
(3722)
(3701)
(3559)
(3535)
(3355)
(3300)
(3201)
(3196)
学科
(20725)
经济(20692)
管理(18798)
(16356)
(15260)
企业(15260)
方法(8502)
(7373)
(7192)
数学(6610)
数学方法(6496)
业经(6172)
中国(5784)
(5396)
(5344)
(5182)
财务(5178)
财务管理(5164)
企业财务(4985)
理论(4554)
(4300)
环境(4090)
(3874)
(3853)
教育(3735)
体制(3483)
(3320)
贸易(3319)
(3228)
农业(3213)
机构
大学(85910)
学院(83677)
研究(33440)
(30502)
经济(29777)
管理(28998)
理学(24806)
理学院(24500)
管理学(24028)
管理学院(23891)
中国(23848)
科学(21730)
(19407)
(17716)
(17700)
研究所(16230)
(15573)
业大(14287)
中心(14199)
农业(14127)
(13181)
(12868)
北京(12386)
财经(12121)
(11410)
师范(11192)
(11047)
(10502)
研究院(10475)
(10204)
基金
项目(57626)
科学(44642)
基金(41770)
研究(39671)
(39071)
国家(38749)
科学基金(31580)
社会(24924)
社会科(23356)
社会科学(23345)
(21709)
自然(21362)
基金项目(20907)
自然科(20813)
自然科学(20803)
自然科学基金(20447)
(19754)
教育(18237)
资助(16996)
编号(14801)
重点(14053)
成果(12896)
(12646)
(12344)
(11915)
计划(11791)
课题(11394)
科研(11372)
创新(11146)
国家社会(10661)
期刊
(35050)
经济(35050)
研究(25465)
学报(19165)
中国(18349)
科学(16322)
(15847)
大学(14219)
学学(13455)
(13421)
管理(12377)
教育(11236)
农业(10679)
(6577)
金融(6577)
财经(6563)
技术(6261)
(5905)
经济研究(5850)
(5672)
(5582)
业大(5429)
业经(5091)
农业大学(4438)
科技(4437)
问题(4378)
林业(4336)
会计(3797)
世界(3669)
图书(3659)
共检索到12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瑜  周江伟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旭  黄妙欣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各国电子化政府改革深化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学界探讨的关键话题。其中,伦理治理原则如何建构以及如何与伦理管理实践进行适应性互构成为首要问题。英国政府基于循证治理理念,探索出典型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式。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根据英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相关文件,归纳英国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的建构证据与内容层次,同时以英国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和公共标准审查为例,呈现并提炼出“原则引导-原则应用-原则嵌入”的循证式行动逻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琛  孙启贵  徐飞  
伦理价值已经成为医疗人工智能持续发展必要的衡量要素,既往研究详细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医疗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不同医疗情景的治理建议,但面对智能化医疗转型中系统性的伦理价值缺失,鲜有整体性的综合研判。本文运用社会-技术转型理论,立足宏观地景与微观利基双重层面,洞悉目前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存在的不及之处,以未来智能医疗社会-技术体制的塑成路径为切入,认为社会网络对话机制、制度革新与社会实验是伦理价值嵌入医疗人工智能设计的可行路径,强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协商、多维制度规范间的协同共进以及社会-技术实验的实践反馈是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的必要保障。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柳晨晨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科技向善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研究,多以现象剖析和愿景构建为主,系统的政策分析十分缺乏。鉴于此,本研究以分析国际组织或各国政府公布的十三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政策文本为起点,通过挖掘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相关内容,结合人工智能伦理从缘起到教育应用的顺序,探索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解决路径,构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十二条核心原则,包括:公平、以人为本、隐私安全、透明和可解释性、问责、评估形式、管理与工作量、知情参与和合作、自治和预警、福祉、伦理设计和实现教育目标,强调应用原则需要从科技向善转向人的向善。本研究还从设计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角度阐释原则的应用要求。十二条核心原则对编制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的理性应用,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魏庆义   严弋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需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基于学术伦理视角,采用“情形-策略-价值原则”三层分析框架,对17所世界著名高校发布的19份指导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使用情形可以分为知识传授领域辅助人类智能、知识生产领域辅助人类智能以及知识传授领域替代人类智能三类。指导文本使用多种类型的政策工具,分别体现支持性、限制性和禁止性使用策略。指导文本制定所依据的学术伦理原则主要包括原创性原则、透明度原则以及教育性原则。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切实肩负起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责任,分类规制人工智能不同的使用情形,重塑学术伦理的标尺,成为人工智能道德规则制定的风向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尹雅丽  
选取2019年以来国际组织具有代表性的4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构建目标阐释、伦理方案和实施框架3个层面、9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以上政策深刻剖析技术影响,确定学生权益保护的紧迫性,通过参与机构责任分工、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法律规范等举措,突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在目标层面指导政策实施和评估,在方案层面构筑数据隐私屏障,在实施层面鼓励各方协同参与。“公平与安全”“开放与自治”是4个政策的核心要义和行动指南。国际组织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的新动向体现出以人为本、关爱儿童的价值追求,强调因地制宜地推进政策落实。然而,监管规则的统一性和资源保障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博京  刘婵娟  
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关系,在时代更迭的大背景下,变得愈加复杂。如何有效地解决二者间的"二元对立",保留人们对丰富多样的"意义"和"价值"的敏锐触觉,对于解析科技伦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引入"高概念"主张,旨在阐明科技伦理通过其祛魅、统合和自觉而实现与科技发展的并行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滞后与先验的调和。以人工智能伦理的具象化场景应用为例,将"高概念"主张嵌入至人工智能伦理中,不仅有利于客观地呈现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的全新关系,而且有利于完成科技伦理自身在时代背景下的反思与重构,即在再认知策略共同体的基础上促使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均衡发展,进而助力科技伦理发展全新环境的营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技术风险维度来看,产生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算法黑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人类风险认知和反应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发现它存在着伦理关系失调、道德规范失控、道德价值失调、道德行为异化等危险形态。在道德风险产生的基础上,建立协同治理环境,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治理,这是控制人工智能技术道德风险的现实途径,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本文就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其治理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宗民  
金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金融天然追逐效率、忽视公平,进而造成金融排斥,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普惠金融的提出就是要落实人人享有基本金融服务的权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正因如此,普惠金融作为一个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体系必然存在着与之不同的伦理基础。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基于对其伦理基础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分析了普惠金融的伦理基础及其基本的实践原则,进而阐述发展普惠金融的道德必要性。只有充分认识普惠金融的这些道德义务和伦理追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业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着力增强人民福祉、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宇  
所谓经济伦理,即调整和约束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同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间相互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经济伦理是当代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经济伦理问题研究的热潮,经过经济学者的努力,目前经济伦理研究成果颇丰,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伦理研究的重点已经不是经济伦理要不要发展,而是需要考虑如何落实。经济学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宇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经济学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和挑战时,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实质上不是经济,而是伦理问题。经济科学作为一门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科学,必然要涉及到人的道德选择、人的伦理目标、人的价值判断。某一个活动到底是好还是坏?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辉  
《关于欧洲高等教育伦理价值和原则的布加勒斯特宣言》既是学者共同体的心声,也体现了全体学者的自我约束。值此《宣言》发表之时,我们应当思考大学的使命、学者的职业道德、学术诚信等严肃问题,防止教育腐败,促进大学治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卫  
过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各种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这些趋势的创造者。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是只是对变革作出反映,应当在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摘自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圆桌会议报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桦  
本文以中外合资企业A公司的裁员流程和措施为例,分析该公司如何在内外部利益关系人的压力和协调下,兼顾效益和社会责任原则,顺利实现公司的精简和裁员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