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7)
- 2023(14188)
- 2022(12151)
- 2021(11549)
- 2020(9323)
- 2019(21680)
- 2018(21820)
- 2017(39589)
- 2016(22486)
- 2015(25511)
- 2014(25801)
- 2013(24783)
- 2012(23032)
- 2011(21141)
- 2010(21321)
- 2009(18834)
- 2008(18156)
- 2007(16068)
- 2006(14317)
- 2005(12864)
- 学科
- 济(86422)
- 经济(86340)
- 管理(57168)
- 业(54528)
- 企(43657)
- 企业(43657)
- 方法(34242)
- 中国(30637)
- 数学(29024)
- 数学方法(28672)
- 农(24194)
- 地方(23710)
- 教育(23494)
- 学(20700)
- 业经(20632)
- 财(18396)
- 理论(17706)
- 农业(16482)
- 技术(15246)
- 贸(14817)
- 发(14806)
- 贸易(14804)
- 制(14287)
- 易(14266)
- 和(14246)
- 环境(13989)
- 银(13684)
- 银行(13642)
- 融(13294)
- 金融(13293)
- 机构
- 大学(309954)
- 学院(307816)
- 管理(116625)
- 济(113720)
- 经济(110830)
- 研究(109312)
- 理学(100044)
- 理学院(98776)
- 管理学(97029)
- 管理学院(96444)
- 中国(76445)
- 京(69275)
- 科学(68168)
- 所(55452)
- 财(51396)
- 范(51350)
- 师范(50972)
- 研究所(50492)
- 中心(48131)
- 农(47966)
- 江(46879)
- 北京(45219)
- 业大(44538)
- 师范大学(41509)
- 教育(40852)
- 财经(40546)
- 院(39905)
- 州(38577)
- 技术(37987)
- 农业(37082)
- 基金
- 项目(206486)
- 科学(162403)
- 研究(158937)
- 基金(144110)
- 家(124547)
- 国家(123275)
- 科学基金(104841)
- 社会(95591)
- 社会科(90214)
- 社会科学(90192)
- 省(83026)
- 教育(78708)
- 基金项目(76415)
- 划(71296)
- 编号(68226)
- 自然(66529)
- 自然科(64924)
- 自然科学(64912)
- 自然科学基金(63691)
- 资助(58889)
- 成果(57473)
- 课题(50086)
- 发(48495)
- 重点(47360)
- 部(45955)
- 创(43052)
- 项目编号(41396)
- 年(40875)
- 创新(39784)
- 教育部(39688)
- 期刊
- 济(131139)
- 经济(131139)
- 研究(100091)
- 中国(70408)
- 教育(66666)
- 学报(46491)
- 农(44076)
- 科学(43604)
- 管理(43374)
- 财(36402)
- 大学(35932)
- 学学(32191)
- 技术(31763)
- 农业(31284)
- 融(25641)
- 金融(25641)
- 业经(22901)
- 经济研究(20065)
- 图书(19107)
- 财经(18896)
- 职业(17597)
- 问题(16607)
- 经(16063)
- 业(15994)
- 坛(15230)
- 论坛(15230)
- 科技(15161)
- 理论(14722)
- 发(14610)
- 技术经济(13990)
共检索到47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维忠 张春明 佀妲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世界各国纷纷抓紧布局和谋划,期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我国也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文章在充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大路径":转变培养理念,拥抱人工智能;提升培养格局,对接人工智能;调整专业布局,适应人工智能;深化产教融合,融入人工智能;创新课程教学,发展人工智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发展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玲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晨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正迎来人工智能"智慧"支撑、国家人工智能政策指引、人工智能市场持续扩大等重大机遇,同时面临着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加剧、劳动者职业替代风险积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创新压力增加等多方面的挑战。职业教育只有紧跟智能时代的发展步伐,从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产教融合、拓展教育培训服务范围、调整人才培养规格4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实现从适应人工智能到引领人工智能的转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替代 产教融合 机遇 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志坚 赵兴民 卢德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与未来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与需求,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从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宏观转型变革;省级层面应区域统筹,以区域联盟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所需人才;各职业院校则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需求,改革师资、教学、培训等模式与内容。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极大冲击了传统制造业及其产业形态,与此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因此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然而从技术学视角来看,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在传承技术方面的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相对于质疑职业教育的存在价值,我们更需要从内外两个维度理性思考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存在形态。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承技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加强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以及完善技术人才保障机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技术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不远的未来,203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汽车,让我们可以一边出行一边工作、学习或娱乐;家庭护理机器人能更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农用无人机、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制造工厂中,一排排工业机器人进行着安装、调试、分拣、包装等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如何应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陈业淼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学生本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态圈,实现“技术—学生”和谐共生;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适应性,实现“技术—教师”相生相长;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技术—质量”同向同行;制定“类型化评价体系”,实现“技术—评价”协同并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佩 王国华
关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职业教育政校协同机制和校企协同机制的双重缺失则是制约关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围绕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构地区、校区、园区、社区、战区"五区联动"和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居委会、参谋部"六位协同"的发展机制,集中各主体优势资源协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五区联动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龙 陈鹏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被动反应"关系,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相互影响",再到方兴未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动促进"关系,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逐渐提升。历史寻径是为了更好地审视当下,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基于"主动促进"关系考察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发现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直接促进机制包括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与高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间接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以技能人才为核心中介进行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学技术转化应用以及精神文化的科学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盛南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新科技在语言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中外文化的融汇交流提供了优良契机,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深化探索翻译技术已成为语言转换领域的急迫需求。由王华树、郑忠耀、胡富茂、齐东伟联合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0年4月出版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研究》一书,立足信息技术在语言翻译领域的创新成果,系统讲述其与人工智能衔接交汇的发展维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寻求人工智能背景下相关技术教学的科学实践方式,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易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有助于扩宽优化相关领域建设视野,深化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对新时期翻译技术与相关工作的强化构建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东海 刘星 王鹏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全方位转型,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适应转向引领,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智慧化”;构建“数字智能+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育复合化;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潘云鹤
人工智能正在从1.0走向2.0,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原因:一是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当然总的原因是人类社会结构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人工智能2.0包括五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目前人工智能2.0技术已经初露锋芒,对教育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大数据智能将使个性化教育获得极大支持;跨媒体学习将取得很大的进展;终身学习将得到智能化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将转变为智能图书馆建设;队伍组织和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关键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2014年6月以来,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需求和发展路径。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在十九大前后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精髓,阐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概括适性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职业学校的定位与错位发展、职校教师的共性与差异发展、职校学生的多元与分层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 职业教育论述 职教思想 适性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莉 李大伟
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师资供需、质量标准、职业生涯和外部环境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详细解决措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 教师发展 战略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