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0)
2023(13550)
2022(11699)
2021(11098)
2020(8986)
2019(20803)
2018(20668)
2017(38814)
2016(21237)
2015(23794)
2014(23712)
2013(23221)
2012(21033)
2011(18981)
2010(18912)
2009(17368)
2008(16868)
2007(14810)
2006(12976)
2005(11562)
作者
(60124)
(49856)
(49569)
(47299)
(31792)
(23904)
(22458)
(19496)
(18906)
(17841)
(17101)
(16814)
(15783)
(15740)
(15269)
(15256)
(14879)
(14771)
(14241)
(14214)
(12361)
(12308)
(11887)
(11256)
(11121)
(11116)
(11105)
(11039)
(9995)
(9706)
学科
(79457)
经济(79339)
管理(65802)
(59097)
(50588)
企业(50588)
方法(34955)
数学(29592)
数学方法(29242)
(23123)
(21944)
中国(21486)
业经(20056)
(19571)
(17727)
地方(15603)
理论(14535)
(14428)
农业(14423)
财务(14359)
财务管理(14329)
(13778)
贸易(13770)
(13655)
企业财务(13551)
环境(13471)
(13377)
(13346)
(13137)
技术(13100)
机构
大学(299252)
学院(297400)
管理(118219)
(113619)
经济(110935)
理学(102263)
理学院(101120)
管理学(99483)
管理学院(98921)
研究(97660)
中国(71889)
(63701)
科学(60138)
(55609)
(48161)
(44100)
财经(43907)
中心(43736)
研究所(43596)
业大(43410)
(43276)
北京(40373)
(39778)
(39698)
师范(39369)
(36226)
(35158)
农业(34192)
经济学(33524)
财经大学(32656)
基金
项目(205098)
科学(160849)
研究(154007)
基金(147426)
(127488)
国家(126390)
科学基金(108475)
社会(95658)
社会科(90460)
社会科学(90438)
(80215)
基金项目(78439)
教育(70549)
自然(69368)
自然科(67658)
自然科学(67646)
(67484)
自然科学基金(66394)
编号(63909)
资助(59609)
成果(52908)
重点(45751)
(44962)
课题(44268)
(43321)
(42921)
(41154)
项目编号(39985)
创新(39957)
教育部(38845)
期刊
(127767)
经济(127767)
研究(89420)
中国(57398)
学报(46207)
管理(43929)
(42767)
科学(42557)
(41032)
教育(37059)
大学(35596)
学学(33342)
农业(28255)
技术(25510)
(24968)
金融(24968)
业经(21410)
财经(21373)
经济研究(19479)
(18064)
问题(16353)
图书(16111)
理论(15450)
科技(14983)
实践(14268)
(14268)
(13832)
现代(13626)
(13494)
技术经济(13308)
共检索到43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雨辉  
法律规制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规制手段,其顺位优先于伦理规制、行业规制等其他规制手段,其作用也无可替代。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不能满足于具体情境的法律问题解析,也不能在刑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不同部门法"战场"各自为战,而是应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统一规制的路径,即沿着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脉络对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再围绕类型化分析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与规制,并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尝试打造系统性的人工智能法律规制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童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杀熟”的现象越发泛滥,但是目前我国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杀熟”行为的法律规制不全面、保护路径比较单一以及针对“杀熟”行为的监管难这两方面,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的这一行为本身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企业利用大数据违法成本低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滞后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规制人工智能大数据“杀熟”行为,需要从其违法本质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且进一步完善规制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制度和加强对大数据平台的监管力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汪卫  
人工智能出版图书的法律定性和风险规制一直是困扰该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人工智能应被定位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法律主体,而不宜赋予其权利主体资格;其创作出版的图书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应当认定为作品,并受到该法的保护;人工智能出版图书可以诉诸于版权法上的邻接权来加以保护,其版权应当归属创作者或创作单位;出版图书行为造成侵权,其责任由人工智能的实际控制者或者责任单位承担。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在图书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当着力构建人工智能侵权强制保险制度,并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涛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将带来生产力的重大飞跃,Sora的出现势必对现代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驱动力量,Sora 所赋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图书馆可视化知识服务体系、智慧虚拟空间、优化算法技术以及智慧化信息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Sora 也带来了知识产权、过度收集读者个人信息和数据、算法滥用等法律风险。深入分析这些法律风险背后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在将 Sora 与智慧图书馆融合时,应明确 Sora 作品的权利归属,建立 Sora 作品的识别体系与算法监管制度,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智慧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刘英  魏琳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技能溢价上涨并影响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城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智能技术显著扩大了技能溢价,其中集聚经济和创业活跃度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群体效应和选择效应,在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流动时间较长和市外流动的群体中,智能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合理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技能溢价的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尹瑞杰  
随着数据在社会发展中愈发重要,对其的专门立法问题也愈发关键,妥善处理好数据方面的相关问题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财产权在开放的基础上要注重基础数据所有者的权利保护,通过“隐私设计理论”,推动专门法更多相关内容的构建,才可以促进数据流转和交易,以实现利益平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其技术-经济特征以非普惠方式渗透于各产业部门,并对其产生影响。本文在梳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分析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条路径,分别阐述人工智能影响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而后,深入微观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三次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共同构建起一个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在ICT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下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晴  
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上依靠市场价格信号作为投资决策主要依据的行为方式。目前,我国智能投顾的定性、法律关系尚未明确,整体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营运者本该遵守适当性义务、透明度规则和信义义务,但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对营运者形成有效约束。智能投顾在改变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投资方式以及投资者理财观念的同时,也由于网络虚拟性、网络黑客攻击、网络证券欺诈、网络内幕交易等问题而给金融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此,应及早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范围,重视私法规则与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相结合,并就智能投顾的特殊风险对营运者提出更高的义务要求,不断健全配套的争议纠纷解决机制和相应的补偿安排,以促进我国智能投顾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晴  
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上依靠市场价格信号作为投资决策主要依据的行为方式。目前,我国智能投顾的定性、法律关系尚未明确,整体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营运者本该遵守适当性义务、透明度规则和信义义务,但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对营运者形成有效约束。智能投顾在改变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投资方式以及投资者理财观念的同时,也由于网络虚拟性、网络黑客攻击、网络证券欺诈、网络内幕交易等问题而给金融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为此,应及早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范围,重视私法规则与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相结合,并就智能投顾的特殊风险对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习彧  
人工智能的热点效应引发了各类派生讨论,问题集中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定性上,涉及是否应赋予其法律人格等。思考是否应当将法律主体资格延伸至人工智能上,为法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想实验。本文的观点是,为了解释人工智能的行为效力而主张赋予其法律主体资格是没有必要的。毕竟只有人类才可以理解"权利"与"责任"的涵义,机器只能被设计成遵守规则,却不能理解规则。所以即便创设出类似于"电子人"的法律人格,法律规则也无法对机器本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相对现实的路径应当是考虑如何通过法律去影响机器背后的人(包括人工智能的设计者、制造商以及使用者等)的行为层面,进而解决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祁建钊  雒淼淼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在线教学的趋势、挑战与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就如何实现在线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有效深度融合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当下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线教学呈现多技术融合、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趋向系统化以及在线教学正在由浅层走向深层等三方面特点。而人工智能时代下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则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缺失、平台建设、授课软件与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以及教育管理调整等。基于在线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学提升的路径优化可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深度融合为导向促进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第二,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促进在线技术支持的增强;第三,结合当下需求深化智能技术与在线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与探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智华  解彩霞  
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化与拓展引发失业风险的加大,影响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诸多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人工智能背景下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择业权、社会保险权以及民主参与权等权利实现面临困境。鉴于此,应完善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以限制技术性经济裁员,构建多雇主社会保险体系安全网,开征人工智能税,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以弥补法律规范与公共政策供给的不足,预防与化解失业风险,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亚玲   包芊颖   黄成凤  
科研范式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数据爆炸背景下,原有的科研范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科学问题的求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和算力基础设施上的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方法和工具。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重塑知识生产方式、再造科研工作流程和加速交叉融合创新等路径驱动科研范式的变革。以生物学领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传染病的预测、演变和控制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在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辅助下,科学问题的求解由传统自下而上的路线转变为数据驱动的自上而下的思路,通过降维、近似求解,寻找与现实问题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形成解决科学问题的新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