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9)
- 2023(6635)
- 2022(5083)
- 2021(5022)
- 2020(3832)
- 2019(9017)
- 2018(9211)
- 2017(14564)
- 2016(8636)
- 2015(10049)
- 2014(10345)
- 2013(9179)
- 2012(8351)
- 2011(7833)
- 2010(8310)
- 2009(7049)
- 2008(7066)
- 2007(6573)
- 2006(5921)
- 2005(5520)
- 学科
- 济(25657)
- 经济(25632)
- 管理(22783)
- 业(22602)
- 教育(20065)
- 企(19905)
- 企业(19905)
- 中国(13993)
- 技术(13578)
- 理论(12140)
- 方法(9841)
- 教学(9472)
- 学(9139)
- 业经(7693)
- 农(7526)
- 数学(7092)
- 数学方法(6935)
- 技术管理(6664)
- 发(5727)
- 财(5451)
- 农业(5139)
- 学法(5039)
- 教学法(5039)
- 发展(5029)
- 和(5014)
- 展(4906)
- 贸(4787)
- 贸易(4783)
- 易(4653)
- 研究(4556)
- 机构
- 大学(123531)
- 学院(119730)
- 研究(43030)
- 管理(39989)
- 济(39279)
- 经济(38066)
- 理学(33944)
- 理学院(33497)
- 管理学(32820)
- 管理学院(32569)
- 教育(29772)
- 京(28491)
- 范(26648)
- 师范(26501)
- 中国(25376)
- 科学(25040)
- 师范大学(21844)
- 所(21050)
- 技术(19915)
- 江(19741)
- 研究所(19202)
- 北京(19136)
- 中心(17923)
- 职业(17897)
- 财(17822)
- 院(15872)
- 州(15645)
- 业大(14902)
- 农(14043)
- 财经(13995)
- 基金
- 项目(74421)
- 研究(64244)
- 科学(59350)
- 基金(48134)
- 家(41284)
- 国家(40767)
- 教育(38376)
- 社会(36755)
- 社会科(34442)
- 社会科学(34431)
- 科学基金(33941)
- 省(31235)
- 编号(29703)
- 划(28192)
- 成果(26906)
- 课题(24211)
- 基金项目(24149)
- 年(20689)
- 自然(19213)
- 资助(18814)
- 重点(18807)
- 自然科(18788)
- 自然科学(18785)
- 自然科学基金(18442)
- 项目编号(18092)
- 规划(18043)
- 部(17817)
- 发(17676)
- 创(17319)
- 性(16704)
共检索到189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史圣朋 鲁珀特·韦格里夫 袁莉
教育依托多种通讯技术媒介,包括书面文字、印刷图书、互联网,乃至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辅助技术。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教育理论对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仍不充分。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育、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对话式教育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哲学内涵,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教育技术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旨在为教育技术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由此理论框架衍生的设计原则,强调在多维空间与时间序列中利用教育技术支持、拓宽和深化教学对话,重视技术在促进教学互联互通和提高学习参与度方面的关键作用。文章辩证地提出,利用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不仅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的有效策略,更是应对世界环境变迁和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根本路径。以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革新,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赋予学生迎接并塑造未来的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太 伍文燕 冯广 潘庭锋 陈卓 邱凯星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着模式陈旧、指标单一、数据匮乏和算法灵活性差等问题,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探索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是推动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原理,提出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五大关键技术:评价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的构成、基于智能感知的常态化监测、智能评价算法的选择、诊断式评价及干预系统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以广东工业大学"蕴瑜在线课堂"的教育诊断评价与干预系统为例,从数据感知、智能评价、数据决策三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人工智能应用在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优势。最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经本研究设计的人工智能教育评价与干预系统在各项维度上均优于传统的教学评价。研究结论可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悦
当今社会既是老龄化社会也是智能化社会。“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模式虽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服务供给理念待转变、教育服务对象深层次需求待挖掘、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待厘清、重技术导向轻人文关怀的进路待反思等问题。有必要基于人本、便利和关怀的原则,从转变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理念回应时代需求、提供满足教育对象更深层次需求的教育资源、厘清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技术驱动与人文关怀并重等方面,对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转型路径予以探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老年教育 模式转型 人本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依靠标准化教育来批量生产人才的模式难以为继,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智慧学习环境强调利用数据和算法来读懂学生、发现学生、服务学生,包括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和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智慧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重点开展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学习;智慧教育管理要破除"效率至上"的评价导向,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 未来教育 变革路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学生直接用于生成作业,导致作业的价值和目的化为乌有。如何设计和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作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涵和特征及学生作业的新特点,提出新时代学生作业在类型、时空、监控、目标和方式方面的转变。据此,文章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作业设计模型,阐明了学生、人工智能和作业三者间的关系,呈现了智能生成作业、学生自主作业、人机交互活动以及人机协同作业四个作业设计的关键维度,提出作业评价应充分利用活动驱动型、群体研讨型等表现性作业评价方式,并开展作业真实性算法评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不远的未来,203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汽车,让我们可以一边出行一边工作、学习或娱乐;家庭护理机器人能更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农用无人机、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制造工厂中,一排排工业机器人进行着安装、调试、分拣、包装等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如何应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将在本体意义上动摇我们原有的对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替代人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机一体",教育的方式和性质将如何改变;"失去控制",如何保证教育的价值选择和方向;"道德难题",教育将面临怎样的伦理抉择。对这些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是决定人工智能在教育上乃至在未来社会能够走多远的关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未来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永智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会给教育和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世界各国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工业时代曾经做出巨大贡献的“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终将被“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所取代。当前,主流的、最容易教授的和可测试的学习内容,恰恰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在此背景下,以全球视角考察各国教育形态异同及发展,对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智能技术出现革命性进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自反性”: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和调节能力,人机关系上存在脱离控制的可能性、应用后果上的负面效应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自反性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创造了更多机遇,但也隐含着“去教育化、反教育化、伪教育化、非教育化”等风险和挑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应当坚持公共性原则、可控性原则、伦理优先原则、多重后果评估原则、共同行动原则。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反性 若即若离 公共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晓哲 王晴晴 王若昕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 李永智
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最大变量。调研发现,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政策、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应用等维度发生转向。各国政府、相关组织相继出台政策,全球很多院校从禁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转向指导性应用;国内外学界日益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潜在风险;市场应用在教育类型、学科覆盖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产业组织形态、用工模式、用工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形态、赋能科学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幻觉”问题,潜在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风险,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不容忽视。我国应以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应用前提,以跨学科、有组织的国产研发破解应用难点,以更严格的政策约束确保应用安全。同时,为避免造成新的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公平,应建立统一研发标准,降低应用成本,通过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最终实现全体师生共享普惠优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来的发展红利。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国际趋势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极大冲击了传统制造业及其产业形态,与此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因此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然而从技术学视角来看,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在传承技术方面的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相对于质疑职业教育的存在价值,我们更需要从内外两个维度理性思考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存在形态。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承技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加强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以及完善技术人才保障机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技术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Ulrike GRETZEL 向征
由于信息密集是旅游需求和供给两侧都具备的显著特征,人工智能在旅游业的应用有着广泛前景。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机器可以完成一般由人类智力完成的任务,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认知、决策或学习。通过处理非结构化和非量化的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用复杂算法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相对于传统的计算应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无论是预测需求、优化旅程、自动翻译,还是实现航班行程和旅游产品的动态组合,算法都能在当代旅游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学习、模式识别和解决问题,旅游业作为一个数据丰富的领域,有助于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 旅游体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