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2)
- 2023(13253)
- 2022(10484)
- 2021(9915)
- 2020(7696)
- 2019(17493)
- 2018(17415)
- 2017(30071)
- 2016(16918)
- 2015(18244)
- 2014(18184)
- 2013(17044)
- 2012(15168)
- 2011(13327)
- 2010(13912)
- 2009(12890)
- 2008(13077)
- 2007(11946)
- 2006(10680)
- 2005(9943)
- 学科
- 业(75849)
- 企(70857)
- 企业(70857)
- 管理(62303)
- 济(60523)
- 经济(60436)
- 业经(27368)
- 财(23553)
- 农(23456)
- 中国(22264)
- 方法(22042)
- 教育(21849)
- 技术(20919)
- 理论(18578)
- 务(17400)
- 财务(17394)
- 财务管理(17381)
- 农业(17143)
- 制(16765)
- 企业财务(16435)
- 数学(14144)
- 数学方法(13975)
- 体(13654)
- 技术管理(13430)
- 策(13420)
- 和(13038)
- 划(12579)
- 体制(11875)
- 企业经济(11380)
- 经营(10858)
- 机构
- 学院(225863)
- 大学(221758)
- 济(88376)
- 管理(87071)
- 经济(86487)
- 理学(73848)
- 研究(73371)
- 理学院(73101)
- 管理学(72136)
- 管理学院(71648)
- 中国(54223)
- 京(47697)
- 财(44605)
- 科学(39948)
- 江(37878)
- 范(36758)
- 师范(36547)
- 所(34582)
- 财经(33663)
- 教育(33595)
- 中心(32315)
- 北京(31156)
- 研究所(30653)
- 经(30528)
- 农(30444)
- 州(29601)
- 师范大学(29348)
- 技术(27571)
- 院(27363)
- 业大(26891)
- 基金
- 项目(139949)
- 研究(117578)
- 科学(113935)
- 基金(97160)
- 家(81315)
- 国家(80275)
- 社会(73840)
- 科学基金(71024)
- 社会科(69621)
- 社会科学(69607)
- 教育(60355)
- 省(58326)
- 编号(50082)
- 基金项目(50068)
- 划(48428)
- 成果(42598)
- 自然(40788)
- 自然科(39838)
- 自然科学(39832)
- 自然科学基金(39211)
- 课题(37973)
- 创(36340)
- 资助(36337)
- 发(32750)
- 创新(32643)
- 重点(32538)
- 业(32533)
- 年(32067)
- 部(31885)
- 项目编号(31208)
- 期刊
- 济(108226)
- 经济(108226)
- 研究(80259)
- 教育(60532)
- 中国(58568)
- 管理(39879)
- 财(38943)
- 农(30090)
- 技术(27482)
- 科学(26009)
- 学报(23647)
- 大学(21259)
- 业经(20813)
- 农业(20571)
- 融(20522)
- 金融(20522)
- 学学(18235)
- 财经(17269)
- 职业(16522)
- 经济研究(16306)
- 经(15122)
- 业(13546)
- 问题(12893)
- 技术经济(12877)
- 坛(12042)
- 论坛(12042)
- 科技(11850)
- 财会(11481)
- 现代(11254)
- 技术教育(10831)
共检索到364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王琳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积累为资本,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开发和应用于生产。资本购买人工智能技术商品并应用于生产,形成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不由个别劳动生产。通过出售个别商品使用价值,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资本支付工资购买科技劳动力,用于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科技劳动的贡献。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保障科技劳动占有超额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成为生产劳动,能够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扩大社会劳动和社会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金凤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后,全国范围内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培育蓬勃兴起。在以数据和智能算法为特点的智能时代,因智能嵌入,行业重塑,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因此,探究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实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大学电子与信息学专业的黄彦辉博士撰写的《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一书,在丰富的项目案例解析中首次明确定义了“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和“核心创新能力”,并提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方法。此外,其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研制三大“画布”,帮助读者提升创新能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意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方式及路径进行了细致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令斌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国家工程,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推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改革逻辑上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改革旨趣,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为改革内涵,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改革核心;在改革路径取向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协同"政府主导、高校主推、社会助力",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高校类型与特色系统地推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国家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娉婷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家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剖析入手,进而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实践提升的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主体、主体“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主体“共构机制”缺乏等问题均会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带来风险,审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健全“四链融合”机制;第二,要加强高校对“四链融合”的引领与适应;第三,发挥政府对“四链融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俊杰
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和人工智能迭代是一对特殊的耦合关系。扩招所承载的劳动力资源基本面改善任务,与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创新潮流深度交汇,催生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发展愿景及改革动力。类型教育、开放教育、融合教育、终身教育的引入塑造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关系结构,并由此带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及范式、社会合作机制及国际化办学等的系列创新,进而勾勒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变革逻辑及创新轨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然
文章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定位,然后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现状,最后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构建和完善以创新创业素质为鲜明特征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培养管理机制;形成与培养目标相渗透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众创空间;打造能够践行高水平产学研教育理念的师资团队。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逻辑定位 创业实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元海 刘涵滨
本文立足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以技术二重性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系统分析。经研究,发展主义技术观下职业教育价值性的缺失与工具性的失范,是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化解这一困境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对此,职业教育应破除中立性的技术认知、化解技术异化,以走向“生活世界”为价值旨归。在具体实践路向上,职业教育应发挥“生活世界”的统整性,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现代技术下乡之路,主动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建立融合办学组织,推动协同发展;二是构建“自下而上”的传统文化技艺自觉之路,开发校本性课程,激活传统技艺的文化主体性、培养现代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上下协同,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技术二重性 生活世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炜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持续、全面、系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热情被激发,个性化学习与评测路径得以搭建。外语教育应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制定行动逻辑,加快人机协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勤 仝宇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的三重赤字。基于技术-经济、技术-社会和技术-制度的逻辑框架,对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经济框架下的马太效应、技术-社会框架下的AI决策二律背反效应和技术-制度框架下的治理主体转化效应分别对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产生影响。在政策路径上,人工智能赋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构建符合伦理、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AI主权,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鹏 徐向艺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内涵以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含义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现有问题分别从应用需求、应用框架、应用内容和应用流程四个角度入手,论述了大数据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变革。在应用需求方面,展示了政府、学校、机构、企业与市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大数据的广泛需求;在应用框架方面,基于数据支撑、云服务平台搭建和应用服务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储存、挖掘和分析,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大数据支撑;在应用内容方面,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大数据技术,剖析大数据如何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在应用...
关键词:
大数据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霖豪 庄家炽 任羽卓
在我国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厘清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剖析现实应用的困难和产业升级的堵点,并尝试探寻实现体育产业融合和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显示,体育产业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体育竞技表演业智能化﹑体育产品业智能化和体育促销业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性﹑创新推动性﹑数据驱动性和生产智能化四大特征,能够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均衡化﹑带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引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高级化﹑实现体育产业组织合理化,从而实现体育产业升级,但同时也面临“数字鸿沟”﹑“数据孤岛”﹑技术人才储备﹑监管和治理的四重挑战。据此,提出破解“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引导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时代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体育产业升级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莉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况玉书 刘永泽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并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仅靠知识和程序性的会计岗位将被计算机或机器人代替,而保留的由人执行的会计工作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突显。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压力:一是会计教育体系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较高期望;二是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善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