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8)
- 2023(17597)
- 2022(14581)
- 2021(13508)
- 2020(11524)
- 2019(26166)
- 2018(25629)
- 2017(48518)
- 2016(25601)
- 2015(28936)
- 2014(28319)
- 2013(28260)
- 2012(25715)
- 2011(22846)
- 2010(22832)
- 2009(21399)
- 2008(21194)
- 2007(18684)
- 2006(16243)
- 2005(14866)
- 学科
- 济(119824)
- 经济(119673)
- 业(102100)
- 管理(93475)
- 企(91725)
- 企业(91725)
- 方法(55065)
- 数学(45726)
- 数学方法(45313)
- 财(36440)
- 业经(35057)
- 农(33917)
- 中国(30499)
- 制(25612)
- 务(25156)
- 财务(25107)
- 财务管理(25066)
- 企业财务(23809)
- 农业(23205)
- 贸(22157)
- 贸易(22144)
- 技术(21727)
- 易(21619)
- 和(19100)
- 体(19073)
- 划(18949)
- 地方(18935)
- 策(18440)
- 理论(18353)
- 银(17627)
- 机构
- 学院(372161)
- 大学(368435)
- 济(167807)
- 经济(165055)
- 管理(153083)
- 理学(132135)
- 理学院(130965)
- 管理学(129284)
- 管理学院(128567)
- 研究(117815)
- 中国(94846)
- 财(78809)
- 京(75776)
- 科学(65288)
- 财经(62664)
- 经(57128)
- 所(56033)
- 中心(54473)
- 江(54292)
- 农(54021)
- 经济学(52347)
- 研究所(50170)
- 业大(49317)
- 北京(47467)
- 经济学院(47279)
- 财经大学(46519)
- 院(42933)
- 商学(42552)
- 州(42305)
- 范(42294)
- 基金
- 项目(245724)
- 科学(198298)
- 基金(184037)
- 研究(183510)
- 家(157438)
- 国家(156135)
- 科学基金(137872)
- 社会(122275)
- 社会科(116274)
- 社会科学(116252)
- 基金项目(96328)
- 省(93800)
- 自然(86773)
- 自然科(84861)
- 自然科学(84839)
- 教育(83536)
- 自然科学基金(83423)
- 划(77861)
- 资助(75212)
- 编号(72076)
- 成果(56908)
- 部(56136)
- 重点(54385)
- 创(54045)
- 发(52727)
- 国家社会(51962)
- 制(50474)
- 创新(49887)
- 教育部(49498)
- 课题(48912)
- 期刊
- 济(183450)
- 经济(183450)
- 研究(110042)
- 中国(68892)
- 财(64660)
- 管理(62818)
- 农(49622)
- 科学(49331)
- 学报(46940)
- 大学(38724)
- 学学(36942)
- 融(35716)
- 金融(35716)
- 技术(35306)
- 农业(34132)
- 财经(32306)
- 教育(30719)
- 业经(30685)
- 经济研究(30114)
- 经(27885)
- 问题(24127)
- 技术经济(20979)
- 业(20779)
- 贸(20573)
- 世界(18800)
- 统计(18443)
- 商业(17965)
- 现代(17843)
- 策(17480)
- 财会(17431)
共检索到55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高恺琳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调整,通过智能化技术助力企业“延链补链”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设备进口数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延长。机制分析发现,由于上游生产环节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对下游更高,而下游生产环节的劳动密集程度相对上游更高,因而企业通过进口工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在更多产业链环节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机器换人”,即促进资本对部分劳动力的替代,更显著地降低上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上游的生产链长度;另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赋能于人”,即促进劳动力边际产出的提升,更显著地降低下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下游的生产链长度。最后,本文从产业链关联的角度分析发现,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可以通过产业链关联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涟漪效应”;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发现,专业化集聚水平提升会进一步放大工业智能设备对企业生产链长度的促进效果;从应对断链危机的角度分析发现,寻求智能设备进口的替代国有助于企业在面临特定供应链断链危机时有效延长生产链长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茜茜 高翔 黄建忠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工具。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侧视角,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策略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影响机制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中的来源风险、断裂风险和行业扩散效应。本文为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万山 滕飞 侯翔瀚 李科霖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和WIOD及亚行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考察美国的价值链脱钩策略对中国企业创新内在动力的激发效应和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美国的价值链脱钩策略对中国企业创新内在动力存在显著的正向激发作用,且激发效应能够抵消遏制效应。其次,脱钩策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叠加效应显著为正,与产业上游度负相关,表明美国的脱钩策略并不会阻断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和转化等“学习效应”过于依赖,存在“低质低效”的双低现象,降低了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效率。FDI对产业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对国内企业“高质高效”的自主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结论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质量和效率以及价值链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明月 肖宇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在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压力。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构建了一个衡量中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指标——出口上游度,并收集了2000年~2009年我国各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研究了其与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导致贸易伙伴国的反制,最终陷入"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保护"的循环怪圈,对贸易双方造成损失;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不具有全球价值链位置优势的行业,上游行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更大;出口总量的增加会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递增,但技术密集度的提升,会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烁 陆瑶 王含颖 彭章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以2015-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所属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事件公告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此论证人工智能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发现入选公告会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市场对于大规模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小规模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国有企业,对高监管企业的反应好于低监管的企业,对最低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的反应好于最低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够提高企业的超额收益,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事件研究 企业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陈乐远
中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城市数据,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的双重视角深入研究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均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从传导机制看,融资成本降低和生产规模扩张是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对非国有企业、沿海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地方金融集聚对不同规模和年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中心溢出仅对中上规模企业、年龄较大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另外它们还促进了企业对中间品与消费品的进口。文章的研究不仅为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颖的解释,而且对当下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地理 金融集聚 金融溢出 企业进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荣
基于国家"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产业发展的信息,结合2001—201 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基于企业特征的分组回归发现,在民营企业样本中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但这种积极效应主要产生于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硬约束地区,在政策执行软约束地区,企业价值链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的,尤其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更明显,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锋 曹爱家 郭家宝 郭冬梅
本文匹配了2009—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据库和中关村企业调查数据库,聚焦于考察人工智能对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促进就业,这一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微观机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企业就业水平。拓展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提升了高学历员工、年轻员工、新员工占比;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不同细分技术领域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存在异质性:相较于专家系统及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就业促进效应更明显;人工智能的就业促进效应在企业规模较大、出口规模较大,以及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企业中更小。本文基于专利数据对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进行测度,将研究样本拓展至包含服务业企业,从企业市场规模扩大的角度拓展了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微观机理,为企业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人工智能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 专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