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3)
2023(2540)
2022(2060)
2021(1988)
2020(1515)
2019(3358)
2018(3157)
2017(4140)
2016(2389)
2015(2507)
2014(2313)
2013(1972)
2012(1727)
2011(1728)
2010(1703)
2009(1284)
2008(1215)
2007(1169)
2006(1071)
2005(1008)
作者
(5889)
(4875)
(4861)
(4662)
(3130)
(2309)
(2184)
(1876)
(1863)
(1742)
(1704)
(1654)
(1567)
(1550)
(1510)
(1487)
(1413)
(1411)
(1406)
(1360)
(1232)
(1190)
(1174)
(1148)
(1116)
(1093)
(1090)
(1023)
(1017)
(991)
学科
(5024)
经济(5011)
(4944)
管理(4131)
(3512)
(2919)
企业(2919)
农业(2735)
中国(2680)
教育(2467)
业经(2346)
教学(2242)
收入(1967)
(1893)
贸易(1892)
(1877)
理论(1802)
(1716)
分配(1659)
(1640)
产业(1434)
电子(1423)
信息(1407)
总论(1351)
网上(1343)
网上贸易(1343)
信息产业(1305)
(1155)
工作(1032)
地方(1014)
机构
学院(30127)
大学(29846)
研究(11039)
(8549)
师范(8508)
教育(8104)
(7950)
管理(7882)
经济(7619)
科学(6979)
师范大学(6897)
中国(6800)
理学(6695)
理学院(6550)
(6382)
管理学(6300)
管理学院(6228)
(5187)
中心(5014)
技术(4845)
研究所(4806)
(4717)
职业(4535)
(4432)
北京(4376)
(4117)
(4115)
研究院(3774)
(3680)
教育学(3624)
基金
项目(20514)
研究(18663)
科学(15982)
基金(12804)
(11110)
国家(10933)
教育(10580)
社会(10538)
社会科(9857)
社会科学(9856)
编号(8790)
科学基金(8688)
(8443)
成果(8427)
(7834)
课题(7118)
(6630)
基金项目(6140)
项目编号(5363)
重点(5266)
(5228)
规划(5222)
(5073)
(5068)
资助(4707)
(4604)
(4572)
(4556)
阶段(4538)
(4456)
期刊
教育(13503)
(10433)
经济(10433)
研究(10386)
中国(8744)
学报(4525)
科学(4340)
(4065)
大学(3791)
学学(3364)
职业(3312)
技术(3094)
管理(2940)
(2810)
农业(2638)
业经(2333)
(2216)
金融(2216)
(2009)
成人(1992)
成人教育(1992)
技术教育(1859)
职业技术(1859)
职业技术教育(1859)
(1827)
论坛(1827)
经济研究(1792)
(1701)
图书(1670)
发展(1524)
共检索到4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东  
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显著地重塑了传统教育情境,也给教师身份镜像的映射及建构带来了困境,从自我镜像、环境生态、自我实现等角度挑战着教师的身份认同。为破解这一困局,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的建构,基于自我镜像及教师身份镜像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及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身份应建构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者、积极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者和能动推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最后从教师个体、教育生态等角度提出应对之策:教师要能动参与人机协同,创新自我实现路径,在变化发展中动态建构身份镜像,同时教育部门、各级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合力重塑教育生态,赋权增能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磊  刘瑞  
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育生态,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基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视角,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教师突显智慧性、育人性、整全性和群体联通性四方面角色特质。人工智能在赋能教师教学革新的同时,也让教师陷入角色转变的困境,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缺失引发教师角色的"脱嵌"与"消匿","唯技术观"导致教师角色的"被促逼"与"被订造",人文迷失造成教师角色的"数据化"与"单一化"。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进路是: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由"识"转"智";彰显教师人文关怀,回归教育育人之本;在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平衡的张力,关注学生身体和心智的全面协同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生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优良  尚俊杰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触发了教育变革,教师角色再造成为必然。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虚拟教师的出现,尽管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教师,但是教师被赋予全新的角色和定位。与传统教师迥异,教师将从"全才"转为"专才",从"教学者"转向"辅助者",从"教练"转变为"导师"。为了迎接人机协同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于教师职业的冲击。同时强化转型意识,发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学校要具备变革意识,通过同步转型发展,推动教师角色再造。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勤华  熊潞颖  胡丹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热点,学界、产业界、教育实践一线都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作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个性化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并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和当前主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践的讨论,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提条件是对规则的清晰需求,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传统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者发展规则并不完全明确,尤其是针对学习者的非认知目标的发展。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首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对学习者发展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教育、心理、脑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协同探索,构建出清晰的评量、匹配、干预规则。只有建立有效的规则体系,方能让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用武之地,并进一步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解释性,从而为对教育教学服务的干预提供指导。研究预期从教育科学和技术科学融合的视角,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并为实现深度人机协同提供理论和策略层面的指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勇旗  
人工智能科技为法律职业带来便捷化的同时亦在影响着业已形成的法律职业生态体系,给法律职业群体带来现实性和可能性困境。从法律职业群体面向来说,应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综合技能,重视法律职业人文精神塑造,凸显法律思维等。从人工智能管控面向来说,人工智能在法律职业领域的运用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在法律职业领域加强人工智能立法研究,明确人工智能在法律职业领域的法律客体定位,建构以人类权利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创设在法律职业应用中人工智能类产品登记制度等措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九诠  
“道德物化”一直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取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正试图通过牺牲一定通用性能的“对齐税”的策略,来表达人类道德伦理和情感价值。然而,代码系统的横亘,使学生从人工智能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是“二手的非经验”,从而造成学生与生活世界的“短路”,直接面临着“去道德化”的风险。“对齐税”策略似乎并不能够还原与拯救人类价值。知—情—意本当是一个整全。“知识归AI,智慧归人类”的策略一开始就落入了二元分裂的窠臼,而缺乏知识必将扭曲人们构建世界的心智地图,道德伦理和情感价值教育因此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生成式人工智能世代更应该朝向生活世界,将“人之为人”植根于整体世界的语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本研究并非作出一系列判断,毋宁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世代的价值教育提出的一连串疑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研究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在"社会—个人"和"意象—实践"的二维视野中,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可以概念化为社会赋予的身份、社会实践的身份、自身认定的身份与自身实践的身份。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者存在的身份困境表现为示范者角色的缺失,反思者角色的乏力和研究者角色的模糊。通过出台教师教育者标准,加强院校伙伴协作机制建设,教师教育者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身份的实践感和效能感,是建构教师教育者身份的可行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燕  
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进入爆发式增长态势。技术研究取向上,从早期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专家系统的开发,转为对数据处理、学习分析、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语音识别、情感计算等的探索。教育应用研究取向上,理论探讨为主,包括内涵概念辨析,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重构等。虽然人工智能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还存在技术瓶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与教育公平等问题,有待企业、政府、学校协作解决。继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抓住机遇,以培养智能时代核心能力为宗旨,建设前瞻性的专业与内容,着力从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全面走向智能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忠莲   张永杰  
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养老基金审计的影响日益凸显。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基金审计领域的应用,深度赋能养老基金审计监督模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审计机关提升养老基金审计监督效能的内在需求,也是有效破解数字经济新形势下养老基金审计新难题的客观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系统阐述养老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理论内涵及基本原理,多维度剖析其必要性及现实基础,着重从养老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人才培养与系统建构四个层面,探究现阶段我国实施养老基金人工智能审计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路径,以期为助推养老基金人工智能审计的实践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晓斐  
1走向人工智能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健康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话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公众对慢性病、养生、健康风险的关注度逐年提高,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进一步导致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大变革。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许多国家将健康作为国家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浩   胡晓艺  
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及预测能力,为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开辟了新途径。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收集、深度分析及精准应对等机制显著提升了城市安全水平,而人工智能功能的自动化与失控风险、自主性与技术依赖性等内在矛盾催生了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安全悖论,这种安全悖论进而引发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监管与法律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安全风险治理陷入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治理困境。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治理困境,确保人工智能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构建更加安全、智能、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友峰  
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发生了从"形象"向"拟像"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异变。这种异变主要表现在文学形态从"读"转向了"看",文学功能从"文学性"转向"娱乐性",文学趣味从"精神性"转向"世俗性",文学理想从"审美救世"转向"娱乐消费"。这种异变引发了文学审美空间的变化。电子媒介时代文学走出异变的途径在于:摆脱媒介的形式偏好,面向文学的实践召唤;恢复文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功能;呼唤一种"尊灵魂"的文学创作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妥艳媜  秦蓓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和全球格局,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全力彰显“头雁效应”,推动人类加快迈入AI时代。工业革命的宏大图景展示了AI将改变人们的交互方式,突破心灵界限,提高身体机能,改善生活质量。旅游产业由于具有高度的体验性、精神性和文化性等特征,正在成为AI的重要应用场景。随着生成式AI(如ChatGPT)、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正与AI建立起更加全面的联系,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体验、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旅游营销、目的地智能治理等因AI技术发生重大变革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