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1)
2023(10913)
2022(9005)
2021(8467)
2020(6863)
2019(15386)
2018(15336)
2017(27327)
2016(14700)
2015(15907)
2014(15342)
2013(14450)
2012(13010)
2011(11855)
2010(12257)
2009(11736)
2008(11908)
2007(10620)
2006(9535)
2005(8800)
作者
(38579)
(32466)
(32024)
(30598)
(20651)
(15267)
(14348)
(12312)
(12295)
(11452)
(11095)
(10801)
(10565)
(10413)
(10127)
(9908)
(9445)
(9349)
(9266)
(9083)
(8268)
(7730)
(7628)
(7478)
(7223)
(7175)
(7129)
(7079)
(6374)
(6304)
学科
管理(53713)
(52135)
经济(52047)
(49224)
(46231)
企业(46231)
(18752)
方法(18692)
(18269)
技术(16453)
中国(16439)
业经(16229)
数学(14046)
数学方法(13828)
(13008)
(12920)
理论(12888)
技术管理(12269)
(11702)
银行(11687)
(11605)
(11393)
财务(11373)
财务管理(11350)
(11193)
体制(11173)
企业财务(10836)
(10782)
金融(10780)
(9654)
机构
大学(202977)
学院(201467)
(83228)
经济(81485)
管理(78693)
理学(67198)
研究(66914)
理学院(66490)
管理学(65581)
管理学院(65151)
中国(51792)
(44617)
(42301)
科学(36877)
财经(33526)
(31785)
(31714)
(30333)
中心(29717)
研究所(28125)
北京(26950)
(26916)
师范(26691)
经济学(25992)
(25194)
财经大学(24885)
(24767)
(24326)
业大(24181)
经济学院(22904)
基金
项目(130022)
科学(104804)
研究(101483)
基金(94385)
(80942)
国家(80198)
科学基金(70224)
社会(66605)
社会科(62992)
社会科学(62980)
(51109)
基金项目(49033)
教育(48022)
(42568)
自然(42120)
自然科(41153)
自然科学(41144)
编号(40479)
自然科学基金(40476)
资助(35845)
成果(34624)
(33417)
(31360)
创新(30159)
重点(29906)
课题(29551)
(29173)
国家社会(28015)
(27630)
(26470)
期刊
(99005)
经济(99005)
研究(66889)
中国(48021)
(37863)
管理(34922)
教育(31689)
科学(26585)
学报(26120)
(22303)
大学(21708)
(20722)
金融(20722)
学学(19980)
技术(18781)
财经(17861)
经济研究(15826)
(15469)
业经(15463)
农业(14144)
问题(11790)
科技(11681)
技术经济(10092)
会计(9548)
(9467)
论坛(9467)
财会(9438)
(9341)
职业(9246)
现代(9238)
共检索到318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积累为资本,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开发和应用于生产。资本购买人工智能技术商品并应用于生产,形成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不由个别劳动生产。通过出售个别商品使用价值,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资本支付工资购买科技劳动力,用于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科技劳动的贡献。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保障科技劳动占有超额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成为生产劳动,能够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扩大社会劳动和社会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王琳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炜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持续、全面、系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热情被激发,个性化学习与评测路径得以搭建。外语教育应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制定行动逻辑,加快人机协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鹏  徐向艺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勤   仝宇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的三重赤字。基于技术-经济、技术-社会和技术-制度的逻辑框架,对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经济框架下的马太效应、技术-社会框架下的AI决策二律背反效应和技术-制度框架下的治理主体转化效应分别对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产生影响。在政策路径上,人工智能赋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构建符合伦理、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AI主权,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也对经济学和法律学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法理念变革及其对规制创新的影响和挑战显得十分必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可能对传统经济学和法律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原则和观念提出挑战,而进行规制创新,能创造适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法规和标准,以应对社会和经济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况玉书  刘永泽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并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仅靠知识和程序性的会计岗位将被计算机或机器人代替,而保留的由人执行的会计工作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突显。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压力:一是会计教育体系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较高期望;二是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善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可  叶林良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汝刚  刘慧  沈桂龙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对各个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具有通用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外溢性特征,不仅能融合于资本、劳动要素中加强其功能与效用,还能重塑生产,极大地升级农业技术,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在改造融合我国农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土地流转、创新融合模式等措施,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王陈无忌  
建国7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有一些珍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在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政策演变和实践中,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经验,坚持主动变革,从起步探索到战略转变,从尝试摸索到完善成熟,最终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可喜效果。文章首先在详细回顾和总结中国70年来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上,剖析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导向和引进外资的内在逻辑,得出中国政府制定引资政策的理论根基。由此深入探究中国吸引外资所进行的配套制度创新和演变逻辑,分析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国引资制度创新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对重要借鉴意义,这是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最后,文章展望了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在认知和把握新形势、新环境下探讨了中国如何增强与世界经济日益加深的互动,以及如何更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俊杰  
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和人工智能迭代是一对特殊的耦合关系。扩招所承载的劳动力资源基本面改善任务,与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创新潮流深度交汇,催生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发展愿景及改革动力。类型教育、开放教育、融合教育、终身教育的引入塑造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关系结构,并由此带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及范式、社会合作机制及国际化办学等的系列创新,进而勾勒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变革逻辑及创新轨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西明   苏雅欣   陈泰伦   陈劲   李纪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新一代AI浪潮席卷全球,已然成为产业革命新机遇、国际竞争新焦点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如何把握数智化新机遇,加速推动AI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建构的关键。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AI的治理及其使能价值,鲜有学者针对实践困境,探索适用于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创新体系新模式。本文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扎根中国AI产业实践,论述场景驱动型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架构和特征,提出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创新飞轮构建与生态培育的逻辑和进路,为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AI创新生态,加速AI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进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全  
"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肇始于贵州六盘水,盘活了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了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起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村改革新路,为实施精准扶贫、防止脱贫又返贫,以及加快乡村振兴、决胜全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本文为了对制度创新逻辑进行理论概括,首先对“制度”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概念的展开过程中对制度创新的动力源、主角与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运用古典博弈模型等理论对正式制度创新过程进行理论解释,构造了一个不确定性条件下制度创新的一般博弈模型。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的型构是制度创新理论的重要扩展,本文还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从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的型构的过程进行了描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