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2)
2023(10403)
2022(8571)
2021(8178)
2020(6369)
2019(14178)
2018(13954)
2017(23451)
2016(14261)
2015(16250)
2014(15805)
2013(14164)
2012(12647)
2011(11619)
2010(11807)
2009(10263)
2008(9458)
2007(8590)
2006(7625)
2005(6862)
作者
(37694)
(31009)
(30921)
(29875)
(19826)
(15164)
(14182)
(12141)
(12073)
(11198)
(10694)
(10547)
(9934)
(9905)
(9894)
(9878)
(9839)
(9327)
(9320)
(9132)
(7994)
(7953)
(7612)
(7260)
(7256)
(7121)
(7065)
(6848)
(6394)
(6324)
学科
(35629)
经济(35587)
管理(29231)
(24839)
教育(22722)
(20389)
企业(20389)
中国(17956)
(13511)
理论(13080)
方法(12712)
(12525)
教学(12405)
业经(10507)
数学(10279)
数学方法(9950)
(9193)
农业(8236)
(8085)
贸易(8075)
技术(7955)
(7849)
(7748)
地方(7668)
(7590)
(6655)
发展(6600)
学法(6503)
教学法(6503)
(6473)
机构
学院(178903)
大学(175236)
研究(67254)
(53899)
管理(53259)
经济(52219)
理学(45457)
理学院(44663)
科学(44393)
管理学(43296)
管理学院(42964)
中国(42737)
(40132)
教育(37359)
(36841)
师范(36467)
(34826)
研究所(32043)
技术(31287)
(30636)
(30149)
师范大学(29662)
中心(29174)
职业(27768)
业大(26406)
北京(26000)
(25702)
(25530)
农业(24309)
(24030)
基金
项目(120209)
研究(95827)
科学(94808)
基金(79449)
(70816)
国家(70026)
科学基金(57491)
教育(54372)
社会(53914)
(51816)
社会科(50506)
社会科学(50496)
(46372)
编号(43719)
基金项目(40433)
成果(37723)
自然(36524)
课题(35895)
自然科(35663)
自然科学(35651)
自然科学基金(34957)
资助(31670)
重点(30618)
(30561)
(28428)
(26569)
规划(26196)
(26016)
项目编号(25668)
(24962)
期刊
教育(67608)
(61681)
经济(61681)
研究(60711)
中国(51171)
学报(30730)
(27977)
科学(27124)
大学(23761)
技术(21184)
学学(20680)
职业(20112)
管理(20038)
农业(19626)
(18790)
技术教育(12702)
职业技术(12702)
职业技术教育(12702)
业经(11745)
(11232)
金融(11232)
(10811)
论坛(10811)
(10730)
经济研究(10456)
财经(9066)
(8832)
(8661)
图书(8383)
科技(8160)
共检索到278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天程  
智能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受教育者确立成熟的技能观、职业观和价值观,协调技能价值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人工智能教育和传统技能教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注重培养学习者面向智能化和发展高技能的学习力。传统职业技能教育也强调学习力,但由于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脱节,导致增进学习力的途径不完备。人工智能教育从学习的自适应性、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效果的测量等方面完善了学习力模式。人工智能教育所指向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力有以下特征:以智能学习为基础,通过协作学习强化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的可计算化,在虚拟情境中增强的学习体验,与自适应学习融合的学习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校企合作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可能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洪山   郑永进  
人工智能是新型通用目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职业分布、工作任务和就业技能构成。高职教育直面工作岗位,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从事基础性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较大。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人才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国家重视相关就业技能的提升。但是,当前高职教育存在对相关技能的认识不足、教师掌握的技能不高以及有效提升技能的平台缺乏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态势,重视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技能,尤其是注重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的提升,从而保障学生就业,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弘扬  龙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赋能"。未来,"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要以"开放协同"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注重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与伦理规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燕兰  
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健全相应的制度并有效实施,是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制订规章制度,健全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结构清晰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与实施队伍;通过全面实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和组织大学生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王林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为成人摆脱生产的束缚、获得更多的自由闲暇时间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下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新的特征:成人闲暇教育需求个性化、成人闲暇教育空间多元化、成人闲暇教育活动自由化。基于此,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指向,即成人学习者的新状态:混合式的个性体;成人闲暇教育实施的新发展:共享型的协作体;成人闲暇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自由人的联合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稳涛  肖志芳  
文章针对高职本科的现状,从高职本科的类型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定位等方面对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高职本科与技术本科、应用型本科的关系,论述了发展高职本科的必要性,同时对发展高职本科的途径展开研究,具体包括基本方针策略、办学主体选择和办学形式选择三个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画斌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人工智能成了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的利器。人工智能示范基地的创建途径主要包括构建智能生态主平台、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和生态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等。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创建的相关机制主要有创新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开放安全管理及人才支撑机制,探索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管理机制,加强统筹领导与组织实施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盼   王伟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整合创新,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职业教育精准教学系统,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精准教学,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分析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更精准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的推送形式,构建虚拟教学场景,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达到最优效果。同时,引入情感分析模块,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评价,解决现有课程评价单一的问题,并针对学习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可以为教学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钰靖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对劳动的介入主要基于学习、理解和处理等基本要素展开,不同应用层级通过自动化特定任务、全智能功能模拟以及机器智能质性跃迁的方式介入劳动过程,由此对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和补偿机制的叠加效应。这不仅表现为本体层面对技能需求量和结构产生深刻改变,也体现为社会层面对技能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带来重塑性影响。基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系统平衡理论,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劳动力需求呈现以高学历高技能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强渗透领域就业吸纳显著、技能和任务二维偏向属性以及跨区域迁移促进劳动力再分配的典型特征。结合技能劳动力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供给的内在关联逻辑,围绕提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提出职业教育优化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发展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洪发  刘林山  
作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驱动高职教育变革。人工智能视域下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教学面临的教师应用能力不足、实施细则和学习资源缺乏、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自上而下的顶层架构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针对上述挑战,高职院校应从器物层面的教学转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的现代化教学,加快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加强学习信息资源库建设,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顶层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江华  宋守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社会需求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创新途径加以培养和提升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尤为重要。只有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凸显其在人才市场的优势,才能迎接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焦江福  秦琪  
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学生党员教育为切入点,在分析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整体质量,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焕亚  张晓雁  
本文从分析学生职业"软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寻找培养学生职业"软能力"的途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可以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去实现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索了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漆晨航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网络空间的信息生成模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不仅数量庞大且有高拟真性,有严峻的虚假信息风险,亟须从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的角度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风险的治理方法。[方法/过程]归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虚假信息现实问题和未来风险,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现有虚假信息治理体系的挑战,进而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风险的治理路径。[结果/结论]机制建设层面,建立虚假信息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战略规划统一“虚假信息”的规范概念,并传导至法律制度与信息执法内容实践中。多元治理层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事实核查工作,赋予信息发布与传播者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标识义务,并通过学校教育与资源渠道拓宽提升公民信息素养。科技方法层面,主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底层降低虚假信息风险,并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配备必要的虚假信息鉴别科技和渠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成荣  
在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层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类活动。但两者不是主从关系,也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交互作用,动态生成,并融为一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主体教育、现代学习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展开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不妨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价值取向及其途径加以研究,积极探求高等职业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