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3)
- 2023(3851)
- 2022(3044)
- 2021(3222)
- 2020(2506)
- 2019(5782)
- 2018(5967)
- 2017(8544)
- 2016(6037)
- 2015(6939)
- 2014(7285)
- 2013(6239)
- 2012(5741)
- 2011(5288)
- 2010(5585)
- 2009(4757)
- 2008(4782)
- 2007(4683)
- 2006(4074)
- 2005(3878)
- 学科
- 教育(18615)
- 济(12970)
- 经济(12968)
- 中国(10279)
- 管理(10155)
- 业(7814)
- 理论(7753)
- 教学(7124)
- 方法(6773)
- 企(6751)
- 企业(6751)
- 学(6731)
- 数学(5717)
- 数学方法(5478)
- 发(3990)
- 研究(3756)
- 发展(3578)
- 技术(3543)
- 展(3456)
- 学法(3451)
- 教学法(3451)
- 革(3331)
- 改革(3281)
- 财(3213)
- 思想(3159)
- 高等(3146)
- 业经(3075)
- 政治(3036)
- 学理(2944)
- 学理论(2944)
- 机构
- 大学(78385)
- 学院(74097)
- 研究(30719)
- 教育(27366)
- 范(21340)
- 师范(21225)
- 管理(20512)
- 京(19877)
- 科学(19567)
- 济(18557)
- 经济(17748)
- 师范大学(17687)
- 理学(17317)
- 理学院(16959)
- 中国(16535)
- 管理学(16145)
- 管理学院(15968)
- 所(15930)
- 研究所(14664)
- 北京(13996)
- 技术(13920)
- 江(13259)
- 职业(12808)
- 中心(12508)
- 院(12034)
- 教育学(10374)
- 州(10373)
- 农(9936)
- 业大(9824)
- 研究院(9720)
- 基金
- 项目(46434)
- 研究(40273)
- 科学(36796)
- 基金(28399)
- 教育(27567)
- 家(25068)
- 国家(24706)
- 社会(20508)
- 省(19681)
- 科学基金(19546)
- 划(19422)
- 社会科(19115)
- 社会科学(19114)
- 编号(19076)
- 成果(18371)
- 课题(17441)
- 年(14728)
- 基金项目(13361)
- 重点(12603)
- 资助(12482)
- 规划(12227)
- 自然(11925)
- 自然科(11644)
- 自然科学(11641)
- 部(11482)
- 自然科学基金(11379)
- 项目编号(11372)
- 发(11085)
- 性(10593)
- 度(10311)
共检索到123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莉 曹梦莹 约翰·加德纳 迈克尔·奥利里
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评估,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科研人员、教育科技公司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数十亿学习者在各种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形成了特定的活动轨迹和大量学习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海量学习数据进行分析,给学生提供自动反馈和评估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运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教育评估的效率和有效性也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人工智能在高风险考试中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备受质疑,其在形成性评估中应用的潜力和局限仍有待探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计算机测评领域相对成熟的两个自动测评系统:作文自动评分系统(AES)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的应用以及学术界对其存在问题的争论入手,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评估的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形成性评估中的应用潜力和局限开展讨论。本研究认为,尽管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动测评系统的反馈速度和准确性,但其对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发展评价的应用价值仍然有限,教育评估中应用人工智能要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在总结性评估(如AES和CAT等)中的特征和局限,充分利用学习分析在形成性评估中的潜力,促进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正兴 刘闯 赵冰茹
AVHRR-NDVI已广泛应用于宏观土地覆盖研究,但在区域研究中应用比较少。论文根据1999年锡林郭勒草原4种草地NDVI的动态过程,结合对应AVHRR提供的额外信息,对4种草地进行了分类。首先,根据全年NDVI低平的特点检测出荒漠;第二,使用6月Ch3>3180和Ch5>3100区分出沙地草地;第三,使用8月Ch2>200或6~8月NDVI6~8月>1.2检测出长势良好的草甸。与基于TM的草地图比较,AVHRR的分类结果失去了许多细节,但对土地覆盖长期变化研究仍有价值,特别是对沙漠化过程的监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AVHRR在区分长势差的草甸和典型草原方面的潜力或局限。
关键词:
AVHRR NDVI 草地 分类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蒋洁
大数据生态中多元应用社会生活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勾勒健康恒存的愿景框架、推进开源聚力的知识传递、驱动协作共享的产业变革以及实现精准递归的社会治理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算法决策内嵌安全隐患、责任分散置险族群永续、精英趋向引发异化强权以及智能迭代侵害人格权益等诸多风险。亟待确立人工智能应用有益族群永续的立法目标,遵循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公众权益交互规律,平衡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矛盾冲突;构筑张弛有度的政府监管机制、颁行透明可信的数据核馈规范、完善有区别的责任制度、实施适应全新需求的层级税制并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志祯 张玲玲 徐雪迎 刘佳林
能够自主"感知、理解、预测、行动"的人工智能是灵活强大的学习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技术的灵活性为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挑战。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对其教学角色隐喻的分析对于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利用有指导作用。本研究选择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高影响力项目开展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主要有辅导者、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同伴和学生七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来看,占优势的为教练、评价者和辅导者等教师隐喻。从教学的完整过程看,人工智能尚无法比肩人类教师,但在"行动中"其表现并不逊色于人类个体,在很多情况下各有千秋。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义处理上的裹足不前,辅导者还难以像人类教师一样与学习者开展连续的自然语言对话,但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学生和同伴则更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的多媒体与网络数据计算、存储、交互能力,能够提供人类教师难以或无法提供的学习经验。未来,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将继续演化,呈现出分化与整合、从支持"学"到"学教"并重的总体趋势;智能教学系统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将日益显性化;将更重视与学习者建立与维持长期关系;人工智能将促进学习环境的虚实融合,提高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汇川 孟凡 黄文彬
[目的/意义]借鉴以赛亚·伯林的问题分类法,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效能。[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与批判性思考,将伯林的问题分类法映射到情报工作中,分析、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应对事实/经验、逻辑/形式、哲学/思辨问题时相较情报工作者的优势和局限。[结果/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对情报工作中事实/经验、逻辑/形式类问题时相较情报工作者可能具有较大优势;应对情报工作中哲学/思辨问题时则不占有优势。基于此,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国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并给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编者按:发轫于20世纪中叶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历史不长,但在短短六十余年间已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以低姿态进入21世纪的人工智能,十余年后在计算机硬件性能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激增、企业核心业务的大数据智能化处理需求迫切以及关键研究团队长期坚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成为大企业之间和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备受公众瞩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 李永智
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最大变量。调研发现,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政策、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应用等维度发生转向。各国政府、相关组织相继出台政策,全球很多院校从禁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转向指导性应用;国内外学界日益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潜在风险;市场应用在教育类型、学科覆盖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产业组织形态、用工模式、用工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形态、赋能科学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幻觉”问题,潜在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风险,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不容忽视。我国应以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应用前提,以跨学科、有组织的国产研发破解应用难点,以更严格的政策约束确保应用安全。同时,为避免造成新的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公平,应建立统一研发标准,降低应用成本,通过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最终实现全体师生共享普惠优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来的发展红利。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国际趋势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教育已逐渐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变教育的同时,也在给教育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使用算法及计算模型对教育进行量化和计算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并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风险管控建议。研究首先采用预测分析法,对算法本身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预测算法的简约化、算法的大规模应用、算法黑箱、算法偏见、算法鸿沟以及过度依赖算法给学生、教师学习成长和个性发展带来的风险;然后采用矛盾分析法对比分析教育的模糊性与算法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算法公式化之间的矛盾、教师专业能力具身性与算法去技能化之间的矛盾、教育规则的灵活性与算法硬规则之间的矛盾等,探讨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保持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主导地位、以教育学的方式应用和管理人工智能算法、保持算法和计算模型的透明化和可解释性、建立算法教育应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等管控算法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风险 教育规律 以人为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云 宋保林
生活世界中人工情感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能比及人类情感真挚、真切,语境残破和缺身涉入是两个重要原因。人工情感的增强不能单纯依靠赋予其丰富的语境以及增强其虚拟身体的自我感受能力,而应该通过建构语境与虚拟身体的协同创新来增强人工情感的逼真度;在教育、客服、营销、制造、安防等领域应用人工情感将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的有效性、体验性和真实性。随着人工情感的增强,既要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也要做好应对相应技术风险、人际情感危机以及技术伦理等问题的防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 王立雄 李卓
提出了针对我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建筑屋顶光伏利用潜力的评估方法和步骤,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案例研究和模拟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区域和用地性质的建筑屋顶总面积利用系数和屋顶光伏可利用系数,利用GIS分析方法,计算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现有的建筑屋顶以及未来发展中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利用潜力。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屋顶 光伏利用潜力 评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 王立雄 李卓
提出了针对我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建筑屋顶光伏利用潜力的评估方法和步骤,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案例研究和模拟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区域和用地性质的建筑屋顶总面积利用系数和屋顶光伏可利用系数,利用GIS分析方法,计算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现有的建筑屋顶以及未来发展中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利用潜力。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屋顶 光伏利用潜力 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尤淑撑 刘顺喜 周连芳 何宇华 张荣慧 韩毅
研究目的:对CBERS-02B星进行数据应用评价。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研究结果:CBERS-02B星HR数据几何纠正误差约为8—11 m;建设用地、耕地解译及新增建设用地检测属性正确率约80%,提取的变化图斑平均相对面积误差约为10%。研究结论:CCD影像可用于1:100000尺度土地宏观遥感监测;若不考虑数据获取能力,HR和CCD融合影像可满足中小尺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精度要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清 邱英鹏 吴迪 王健 史黎炜 刘克军 肖月
目的:对人工智能(AI)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估需求进行研究,了解研发生产方、决策管理方和临床应用方对评估的需求,助力技术研发与推广。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方法了解AI医疗技术临床使用的利益相关者,并使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利益相关者对AI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和评估需求的反馈。结果: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医疗机构和患者;利益相关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并认为应关注对于安全性、临床需求和有效性的评估。结论:虽然AI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仍较局限,但利益相关者对人工智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需求旺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寇旭颍 冯思倩 刘坤锋 徐瑞朝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对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常态化应用背景下,需要研究AI素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追踪AI素养的发展历程,结合布鲁姆分类法,剖析其内涵特征,构建AI素养的评估标准,并分析AI素养与信息素养、数据素养评估标准之间的区别。研究发现:AI素养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AI、应用和分析AI以及评估和创造AI的能力。文章构建AI素养评估标准,在认知层面,强调对AI的意识和理解;在技能层面,掌握AI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层面,关注AI的评估和创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勇 余洁 王尚纯 张超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审计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明晰人工智能概念本质内涵及其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梳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并从国际"四大"的AI应用状况、审计领域AI应用面临的商业伦理困境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模式变革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系统探究了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审计应用的策略与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