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4)
- 2023(13387)
- 2022(11466)
- 2021(10696)
- 2020(8878)
- 2019(20314)
- 2018(19591)
- 2017(36581)
- 2016(19051)
- 2015(21138)
- 2014(20916)
- 2013(20406)
- 2012(18778)
- 2011(17019)
- 2010(16940)
- 2009(15578)
- 2008(14859)
- 2007(12664)
- 2006(11137)
- 2005(9769)
- 学科
- 济(97830)
- 经济(97744)
- 管理(56749)
- 业(51700)
- 企(41537)
- 企业(41537)
- 方法(38544)
- 数学(34920)
- 数学方法(34477)
- 中国(23165)
- 农(22331)
- 地方(21700)
- 财(21545)
- 业经(18421)
- 学(16177)
- 贸(15749)
- 贸易(15742)
- 易(15276)
- 农业(15022)
- 制(14613)
- 地方经济(13879)
- 环境(13803)
- 务(12691)
- 策(12675)
- 财务(12643)
- 财务管理(12616)
- 融(12429)
- 金融(12428)
- 和(12277)
- 银(12259)
- 机构
- 学院(268144)
- 大学(266877)
- 济(125989)
- 经济(123780)
- 管理(107237)
- 理学(92446)
- 理学院(91520)
- 研究(90757)
- 管理学(90079)
- 管理学院(89555)
- 中国(70010)
- 财(56987)
- 京(53609)
- 科学(50391)
- 财经(45113)
- 中心(43094)
- 所(42821)
- 经(41158)
- 经济学(40218)
- 江(39148)
- 研究所(38572)
- 经济学院(36036)
- 农(35907)
- 业大(34496)
- 范(33699)
- 财经大学(33541)
- 北京(33482)
- 院(33399)
- 师范(33346)
- 州(30322)
- 基金
- 项目(181747)
- 科学(145695)
- 研究(135335)
- 基金(134759)
- 家(116069)
- 国家(115143)
- 科学基金(100995)
- 社会(89603)
- 社会科(85247)
- 社会科学(85231)
- 基金项目(70456)
- 省(69116)
- 自然(63760)
- 教育(62377)
- 自然科(62187)
- 自然科学(62170)
- 自然科学基金(61066)
- 划(57977)
- 资助(55129)
- 编号(53056)
- 成果(42004)
- 部(41298)
- 重点(40861)
- 发(39928)
- 国家社会(38213)
- 创(37827)
- 教育部(36475)
- 课题(36465)
- 人文(35615)
- 创新(35487)
- 期刊
- 济(139105)
- 经济(139105)
- 研究(83184)
- 中国(48535)
- 财(44137)
- 管理(42773)
- 科学(34448)
- 学报(33872)
- 农(31435)
- 大学(27764)
- 技术(27461)
- 学学(26383)
- 融(26077)
- 金融(26077)
- 教育(24074)
- 经济研究(23818)
- 财经(22877)
- 农业(21484)
- 业经(20685)
- 经(19842)
- 问题(17591)
- 贸(15372)
- 技术经济(14951)
- 统计(13910)
- 国际(13630)
- 世界(13054)
- 理论(12885)
- 策(12568)
- 商业(11864)
- 现代(11709)
共检索到405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昊颖 李胜会
基于2015年人工智能政策,探究其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中的作用。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识别人工智能政策的经济成效。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政策的实施初期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对东部地区和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人工智能政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之源。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研发投入等渠道提升企业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人工智能会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都会影响就业,但两种效应的净影响,存在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影响中性三种观点。其次,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呈现中间抑制、两端促进的"两极化现象",而在中国则表现出高端促进的"单极极化"特征。第三,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不同行业要素的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最后,基于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现状,从"智能红利"补位人口红利的下降,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差距带来的挑战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响应,为促进人工智能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舒亚琦
人工智能正广泛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人工智能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存在三方面的正负效应:在经济效应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存在时滞;在社会效应方面,促进高质量就业,但可能存在替代效应;在安全效应方面,其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一直处于世界最前沿的位置,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展效应 财税政策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双龙 隆云滔 陈立松 刘叶婷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层面对五大城市群自2015年以来所制定出台的近70条人工智能发展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首先从政策发布数量、政策发布时间、政策发布层级、政策发布内容及政策协同五个维度对五大城市群人工智能领域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各区域人工智能领域政策现状;其次对五大城市群人工智能领域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综合评价,以了解不同区域政策供给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在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增强区域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协同性、构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监测平台、发挥行业组织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勤 仝宇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的三重赤字。基于技术-经济、技术-社会和技术-制度的逻辑框架,对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经济框架下的马太效应、技术-社会框架下的AI决策二律背反效应和技术-制度框架下的治理主体转化效应分别对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产生影响。在政策路径上,人工智能赋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构建符合伦理、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AI主权,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Mariarosaria Comunale
本文梳理人工智能(AI)对经济影响的学术文献,并以此分析当前有关AI技术的监管情况和监管政策。其中,AI对经济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生产力和收入不平等方面,而对AI的监管则涉及市场竞争、数据隐私、版权、国家安全、道德问题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结果发现:理论研究一致认为,AI将影响大多数职业并改变经济增长路径,但在就业和生产率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尚无定论;各国的AI监管范围和方法大相径庭,面临着难以取舍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宏宇 李冰冰
人工智能是研究和模拟人类思维及行为的科学。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发展规划及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推进下,高校落实“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部署,在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方法上不断优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一书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相关背景;人工智能的概念、相关技术及局限性;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及风险;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该书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笔者基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高校人工智能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为ZD19114及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基于OBE和CIPP模式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GJX2022D423)的研究结合该书内容分析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潜在风险及措施,并探究互联网+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杰 谢其军 黄萃 苏竣
通过对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在2013—2018年发展政策与战略布局的对比分析,从推动力量、新设机构、政策文件及报告、重点研发领域、重点应用领域等多方面的分析,借鉴与吸取德国经验,获得启示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立元 王忏 傅春杨 龚六堂
本文在标准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引入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对最优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设计的影响。基于推导出的二阶福利损失函数,本文首先分析了央行面临权衡的变化,然后以福利为标准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央行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标准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央行在通胀和产出缺口之间权衡,而引入人工智能后,就业与人工智能投资波动也成为央行重要的权衡项。第二,引入人工智能后,相对于盯住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泰勒规则,盯住通胀和就业缺口的货币政策规则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这主要是因为,在人工智能可以高度替代劳动的情况下,过度重视产出缺口会导致人工智能投资和就业的巨大波动,并显著增加名义价格和工资粘性带来的福利损失。这一发现改变了央行应盯住通胀和产出缺口的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罗鸣令 吴欣
作为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主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各国税收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为分析背景,拓展分析税收政策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前导性、过程性、保障性税收政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税收政策 作用机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次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开始改变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采取了广泛的支持政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公共服务的改善、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独立的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但基础理论较为薄弱,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待定,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一系列条件。税收政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持应是全方位的。税收政策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要避免因此破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逐步要求重塑税收制度,甚至对公共服务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相应地,也会要求税收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税收政策 税收理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科选 余林徽
本文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实施作为研究视角,结合CEPII-BACI数据库中2010~2020年间中国HS6分位层面的出口产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收入水平、要素密集度与质量水平的出口产品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途径来推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跃升,其中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为理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鹏飞
日本是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提出"Society 5.0"的畅想,希望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应对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等问题。人工智能是"Society 5.0"的基础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与"Society 5.0"建设密不可分。因此,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制度体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人工智能巨大的经济潜力吸引着日本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引入,日本政府的政策号召则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企业界的推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日本企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对疫情的冲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悦 李光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支撑。以时间为序对法国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性梳理,从指导思想、推动主体、内容特色3个角度出发探讨政策文本背后的考虑和关怀,分析其设计布局的亮点和意义。结合法国经验和我国国情,为我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鼓励政策制定多元化参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加强道德主体建设,完善数据生态体系,提前应对就业问题以及平衡从业人员性别比例。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展政策 法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政策的就业及工资效应——一项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
能源转型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对口支援政策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基于省际对口支援西藏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影响效应——基于福建、江西、浙江和广东四省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环境规制政策驱动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了吗?——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智慧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低碳治理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赋能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