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4)
2023(12907)
2022(10828)
2021(9667)
2020(8080)
2019(17834)
2018(17588)
2017(32404)
2016(17405)
2015(19057)
2014(18394)
2013(18248)
2012(16961)
2011(15511)
2010(15910)
2009(14733)
2008(14370)
2007(13152)
2006(11974)
2005(11291)
作者
(50664)
(42244)
(41889)
(39926)
(26969)
(20078)
(18843)
(16281)
(16055)
(15171)
(14562)
(14120)
(13778)
(13558)
(13135)
(13042)
(12558)
(12465)
(12124)
(11987)
(10899)
(10511)
(10295)
(9864)
(9590)
(9478)
(9306)
(9217)
(8493)
(8366)
学科
(76305)
经济(76230)
(47777)
管理(46935)
(36450)
企业(36450)
中国(26184)
方法(24405)
(23342)
地方(21136)
数学(20147)
数学方法(19878)
业经(18301)
技术(16959)
(16667)
农业(16378)
(15403)
(14255)
贸易(14240)
(13887)
(13718)
(13246)
(13229)
金融(13227)
银行(13214)
(12902)
理论(12585)
(12205)
地方经济(11682)
环境(11328)
机构
学院(245717)
大学(244093)
(100635)
经济(98475)
研究(91622)
管理(86508)
理学(72175)
理学院(71256)
中国(70043)
管理学(69818)
管理学院(69327)
科学(55974)
(53865)
(47512)
(47428)
研究所(42690)
(41224)
中心(41118)
(40249)
(36684)
师范(36330)
财经(36126)
北京(34655)
业大(34398)
(33250)
(32671)
(32555)
农业(31756)
经济学(31116)
(29742)
基金
项目(156596)
科学(123237)
研究(117588)
基金(110979)
(97631)
国家(96775)
科学基金(81527)
社会(74225)
社会科(70372)
社会科学(70357)
(62549)
基金项目(57267)
教育(53986)
(52837)
自然(50261)
自然科(49138)
自然科学(49128)
自然科学基金(48194)
编号(48048)
资助(44950)
成果(40221)
(39757)
重点(36626)
课题(34993)
(33725)
(33251)
发展(31681)
(31149)
创新(31140)
国家社会(30864)
期刊
(123918)
经济(123918)
研究(80933)
中国(60687)
学报(39746)
(39739)
科学(37195)
(36117)
管理(35982)
教育(35795)
大学(30540)
学学(28238)
农业(27119)
(25164)
金融(25164)
技术(24747)
业经(21282)
经济研究(20228)
财经(18904)
(16458)
问题(15651)
(14825)
图书(14064)
(13566)
技术经济(13266)
科技(12843)
(12441)
论坛(12441)
国际(12204)
世界(11790)
共检索到402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新春  董长瑞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形态。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直击资本主义要害,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进行考察,为我们研究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下,劳动主体、劳动内涵、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社会功能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通过生产系统载体变革,催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机遇。这种变化为技术革命中停滞过剩人口向"完整的人"过渡提供了条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兴行业将逐渐兴起,劳动由生存手段向发展手段转变越来越明显,教育与生产深度融合将是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劳动方式—人的发展"这一哲学纽带的新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侯金川  
本文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科名称的失当和学科定位的庸浅,是图书馆学难以立足的根本原因;社会对“情报”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我们长期自囿于“科技情报”的失误,使“情报学”成了一门不伦不类、进退两难的学科;以“信息管理”或其变种作为我们的未来学科归属,无异于再次作茧自缚;无论从现实上还是从理论上来分析,“信息学”都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一轮工具机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与传统机器的根本差别或将引起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转变。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新生就业岗位逆向而生,机器对劳动的替代性成倍加强,由此将导致资本由剥削剩余价值向剥夺工人劳动及生存权利的转化,相对过剩人口由流动过剩向停滞过剩转化,且出现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转化的可能。这些变化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行任何有资本参与的经济体都将面临重大考验。据此,论文从社会体制、技术创新、教育改革、劳动权界定、转移支付等方面入手,提出理顺新技术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落脚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隋想  
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产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工作,稳定就业局势产生重要作用。以2011—2019年城市层面数据为样本,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者就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城镇化水平提升与劳动要素收入增加是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就业环境的传导路径;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与智能设施水平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作用发挥的关键。整体来看,在东部及东北地区、普通城市、智能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环境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环境提升效应存在维度差异,其对保障环境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市场环境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依然会对就业环境产生激励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比短期更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细江  
相较于传统的管理型治理,网络空间更趋于合作型的多元治理。个人信息蕴含信息保护和信息自由,法律是最低要求和权威保障。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宜形成以公法手段为主导的统一立法,尊重市场的多元选择,不可忽视个体承诺、行业自律等社群规范的内生激励,结合动态的技术发展,运用认证、标记、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设计,以此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交互架构,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顺庚,朱清习  
本文首次披露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方面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在剖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钰靖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对劳动的介入主要基于学习、理解和处理等基本要素展开,不同应用层级通过自动化特定任务、全智能功能模拟以及机器智能质性跃迁的方式介入劳动过程,由此对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和补偿机制的叠加效应。这不仅表现为本体层面对技能需求量和结构产生深刻改变,也体现为社会层面对技能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带来重塑性影响。基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系统平衡理论,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劳动力需求呈现以高学历高技能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强渗透领域就业吸纳显著、技能和任务二维偏向属性以及跨区域迁移促进劳动力再分配的典型特征。结合技能劳动力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供给的内在关联逻辑,围绕提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提出职业教育优化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发展思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谢丽娜  孙振东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化、技术化、解构化等特征不断挑战着人全面发展的实践逻辑,致使现代教育步履蹒跚。但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也将重构人全面发展的现实载体,生产力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削弱了制约人全面发展的旧式分工,增加了人的自由发展的闲暇时间。文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保持人对技术的主体地位,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深度融合,赋能人全面发展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文  
服务劳动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财富的创造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为人的发展提供途径和基础,但这是间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财富的形式与尺度发生了变化,服务劳动成为这种变化的手段与过程,而服务劳动分工则为将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由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人的本质的真正所在。大力推进服务经济和服务劳动发展不仅是现实经济需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仁寿  
CEPA签署在分析和实施两年多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对香港金融和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香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和物流业发展新趋势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大陆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陈群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本文从方法论入手 ,借鉴自然科学发展的思路 ,在两个方面讨论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路。一方面 ,从价值概念的内涵出发 ,明晰价值概念的三个内容 ,深入到价值范畴的内部 ,将其分解为三个研究对象。另一方面 ,从价值理论的外延出发 ,使理论从特殊向一般演进 ,结合现代价值理论各学派的思想 ,建立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价值实体为出发点的六个层次统一的价值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