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9)
- 2023(7445)
- 2022(6113)
- 2021(5241)
- 2020(4199)
- 2019(9082)
- 2018(8828)
- 2017(15912)
- 2016(8455)
- 2015(9505)
- 2014(9575)
- 2013(9592)
- 2012(9395)
- 2011(8754)
- 2010(8960)
- 2009(8216)
- 2008(7954)
- 2007(7293)
- 2006(6734)
- 2005(6449)
- 学科
- 济(44710)
- 经济(44676)
- 业(26494)
- 管理(24570)
- 企(19413)
- 企业(19413)
- 地方(16700)
- 中国(16225)
- 技术(14315)
- 农(13446)
- 业经(11834)
- 方法(10501)
- 农业(9805)
- 地方经济(9665)
- 发(9287)
- 数学(8570)
- 融(8519)
- 金融(8519)
- 数学方法(8502)
- 银(8321)
- 银行(8304)
- 贸(8219)
- 贸易(8209)
- 行(8204)
- 易(7886)
- 技术管理(7881)
- 学(7853)
- 环境(7622)
- 制(6963)
- 发展(6940)
- 机构
- 学院(128653)
- 大学(124931)
- 济(54852)
- 经济(53615)
- 研究(52110)
- 管理(45538)
- 中国(39432)
- 理学(37410)
- 理学院(36922)
- 管理学(36356)
- 管理学院(36100)
- 科学(31505)
- 京(28933)
- 所(27426)
- 研究所(24586)
- 农(23296)
- 财(23161)
- 中心(23035)
- 江(21666)
- 范(19323)
- 北京(19270)
- 院(19180)
- 师范(19123)
- 业大(18411)
- 州(17828)
- 农业(17789)
- 省(17267)
- 财经(17262)
- 技术(17013)
- 经济学(16062)
- 基金
- 项目(80232)
- 科学(62602)
- 研究(61684)
- 基金(54532)
- 家(47983)
- 国家(47510)
- 科学基金(39552)
- 社会(38300)
- 社会科(36396)
- 社会科学(36392)
- 省(33519)
- 基金项目(28176)
- 划(27645)
- 教育(27112)
- 编号(25328)
- 发(24755)
- 自然(23206)
- 自然科(22645)
- 自然科学(22643)
- 自然科学基金(22206)
- 资助(21598)
- 成果(20684)
- 发展(20098)
- 展(19739)
- 课题(19086)
- 重点(18792)
- 创(17852)
- 创新(16791)
- 部(16640)
- 国家社会(15743)
共检索到219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引狮
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步从创造工具向自主创造转化,对"发明人"角色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人"关系到创造物的权利归属、专利审查程序、专利许可等制度修改。利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不同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将具有"发明"的意识能力,未来成为法律意义的"人"也不存在理论障碍。但是,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仅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且要有充分的理由修改专利法。从专利制度看,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符合专利法制定的目标,具体实施也存在障碍,目前亟待解决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权利归属问题。应对挑战,应坚持专利法中"发明人"的基本规定,但可以要求申请人履行说明人工智能承担的义务。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明人 专利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青文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并非自然人发明,以其为主题申请专利时客观上难以填写“发明人”,这给以“自然人发明”为核心的专利制度带来严峻挑战。为了避免申请人将自然人作为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发明人之乱象发生,有必要适当调整发明人制度和现行专利申请规则。按照专利法基本原理,填写发明人作为专利申请人的义务,其目的并非限制发明人署名权的行使,而是为了维护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所应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利益。因人工智能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故无法作为适格的发明人。为了保障发明人正当行使署名权的自由,从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视角,可以不再强制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填写发明人,进而从专利法律制度层面解决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申请专利过程中填写发明人的实践难题。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布和宝力德
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存取、智能参考咨询、智能检索、语义数字图书馆、图像识别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专业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等因素将制约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但人工智能终将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之中,驱动着图书馆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人机互存和人机互补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态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彦雨 高芳
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相继发布人工智能研发战略,结合本国国情谋划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线,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优先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提出用于分析人工智能路线图规划模式的"菱形"分类图,通过分析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探索凝练出典型的规划模式,即美国的"全面技术引领型"模式、欧盟的"伦理深度介入型"模式、英国的"伦理约束下的双驱动力"模式、日本的"智能社会导向型"模式、韩国的"产业结合与领域选择型"模式、俄罗斯的"基础研发夯实型"模式和加拿大的"前沿理论创新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路线图 技术引领 伦理嵌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收入不平等 技能溢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会计 协作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秋慧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步应用到保险业的具体经营环节中,并将进一步深刻地重塑保险价值链,对传统保险业生态形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从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客户服务五大环节具体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保险价值链的重塑路径,认为大数据基础尚不完善、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跨行业资源整合困难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价值链中发挥创新性作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建立完善的行业大数据基础平台、实施创新复合型技术人才战略、制定并实施跨行业合作策略等,助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最终实现保险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根本价值。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朝晖 李萍 董嘉敏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活动,需要应用数字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价值,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措施,以期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春玲 王铁铮 王琛伟
发展好人工智能产业对数字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但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应用落地方面的对策研究较少。为此,通过梳理分析相关发展现状可知,通过政策扶持、机构设置、企业布局等措施的实施,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产业全而不强、产业链不均衡、商业落地难、人才缺口大等方面问题,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提出促进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促进落地应用、培养和吸引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具体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李倩 黄鲁成 李欣
明星发明人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绩效。目前对明星发明人的地位与功能探讨不足,导致企业无法全面掌握发明人信息,难以为研发活动招聘合适的人才。鉴于此,对机器学习领域明星发明人的领导、传播、知识或任务排他等功能和地位进行识别,采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确立六类明星发明人,即焦点型发明人、领导型发明人、潜在跨界型发明人、传播型发明人、任务排他型发明人和知识排他型发明人,分析其角色功能。结果表明:部分发明人同时拥有多种地位;领导型、焦点型和知识排他型明星发明人影响范围更广、职业流动性更强,与其他发明人的交互时间更长;隔离同时具有3种地位的明星发明人对焦点型发明人影响显著。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楠 秦小燕 沈蓉蓉 高雪青
新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图书馆人应趋利避害,让读者充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服务,调整心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协调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技术 应对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敏聪
[目的 /意义]分析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施背景及意义,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及美国国防情报局等国家情报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方向以及模式,归纳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对我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应用的启示。[方法 /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CIA以及DIA等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以及美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发展的优势。[结果/结论]从项目数量、支持资金以及发展规划看,美国国家情报体系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AI技术,特别是In-Q-Tel公司的推动成为关键因素。我国国家情报体系应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加快AI技术的部署与应用,特别是借助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力量。
关键词:
美国 国家情报体系 人工智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刚波 官建成
本文聚焦于从事纳米研究的学术型发明人,即大学中同时具有国际期刊论文作者和专利发明人双重身份的研究人员(author-inventor),他们是联结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的纽带。通过比较学术型发明人和非学术型发明人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本文发现学术型发明人的研究绩效显著高于纯学术研究者,并且在高产作者和高影响力作者行列中占有更高的比例。本文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专利活动对于学术型发明人研究绩效的作用,发现专利数量对于论文数量呈正向作用,但对论文质量有副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宛平 赵文竹 柳晨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ProFuturo在2019年移动学习周期间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工作报告,阐述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给教育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机遇包括:应用人工智能协作环境与智能辅导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改善学习,促进师生数字能力发展,加快更新教育计划与战略规划。"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六大挑战是:支持教育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教师如何为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做好准备并让人工智能教育开发者更懂教育,开发高质量和包容性的数据系统,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数据采集、使用和传播的伦理问题。报告内容丰富,对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与指导意义。本文在解读报告核心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六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举措:构建新的通识教育体系、强化计算思维培养、升级学习场景、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商数(AIQ)的未来教师、推进"人工智能+教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伦理,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计算思维 数字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