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0568)
- 2022(8714)
- 2021(7754)
- 2020(6694)
- 2019(14441)
- 2018(14240)
- 2017(26773)
- 2016(14256)
- 2015(15704)
- 2014(14909)
- 2013(14773)
- 2012(13207)
- 2011(11558)
- 2010(11816)
- 2009(11042)
- 2008(11222)
- 2007(10387)
- 2006(9159)
- 2005(8428)
- 学科
- 业(80067)
- 企(75397)
- 企业(75397)
- 济(64201)
- 经济(64136)
- 管理(61262)
- 方法(28037)
- 业经(27531)
- 技术(22579)
- 农(22330)
- 财(21994)
- 数学(20012)
- 数学方法(19865)
- 务(18277)
- 财务(18265)
- 财务管理(18255)
- 企业财务(17293)
- 农业(16739)
- 中国(14562)
- 技术管理(14296)
- 理论(13675)
- 划(13372)
- 策(13302)
- 制(12999)
- 企业经济(12206)
- 和(12130)
- 经营(11707)
- 体(10626)
- 贸(10343)
- 贸易(10335)
- 机构
- 学院(207835)
- 大学(199796)
- 济(90516)
- 经济(89021)
- 管理(88413)
- 理学(75959)
- 理学院(75302)
- 管理学(74452)
- 管理学院(74053)
- 研究(63725)
- 中国(51173)
- 京(41663)
- 财(39939)
- 科学(37702)
- 农(37665)
- 江(33065)
- 所(31747)
- 业大(31689)
- 财经(31634)
- 农业(29616)
- 中心(29286)
- 经(28738)
- 研究所(28540)
- 经济学(26401)
- 北京(25760)
- 州(25479)
- 商学(25434)
- 商学院(25221)
- 经济管理(24820)
- 经济学院(23898)
- 基金
- 项目(136204)
- 科学(109869)
- 研究(101256)
- 基金(99483)
- 家(86508)
- 国家(85682)
- 科学基金(75789)
- 社会(66387)
- 社会科(63215)
- 社会科学(63199)
- 省(56016)
- 基金项目(52986)
- 自然(48362)
- 自然科(47378)
- 自然科学(47369)
- 自然科学基金(46677)
- 教育(45169)
- 划(44916)
- 编号(39400)
- 资助(38927)
- 创(36248)
- 业(35599)
- 创新(32743)
- 重点(30439)
- 发(30256)
- 部(29534)
- 成果(29329)
- 国家社会(27841)
- 制(27389)
- 课题(26876)
共检索到31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英华 刘宇钊 李海彤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推动生产、营销、管理环节的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作用方式包括降低劳动力投入、外部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宏观创新环境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等微观企业特征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评估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喜良 邱玥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侯志杰 朱承亮
基于中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的"拖累效应"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的"驱动效应"相对有限;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改善幅度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所有制差异;企业规模、收益质量和获利能力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运营能力和政府补贴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时代下应着力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注重发挥非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补齐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短板,大力培育行业龙头,积极应对政府补贴效果不佳的现实,进而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克甝 徐宗文
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进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并改善要素配置来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数字专利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资产占比,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成长性较高企业、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因此,应将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着力点,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联合共建数字技术人才高地,依托数字技术拓展企业的治理边界,并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宫东真
我国进入新时代,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政府治理转型推进和国外技术限制趋紧,分析了技术创新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中政府治理转型和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的调节作用。运用上市公司2000—2018年数据,发现随着技术创新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治理转型程度越高,技术创新质量越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越低,技术创新质量越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技术硬件与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其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大,亟需技术创新质量的增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赤平 孔莉霞
从技术创新角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回归主业,对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全国1763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和低盈利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远慧 王靖伊 陈蓉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制造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产业融合,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尤其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中作用更强。研究发现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金融股权关联实践提升其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晨
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探索企业间创新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同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溢出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产生了负的交互作用;技术相宜度、知识产权保护、邻近区域中心城市显著地降低了上述消极影响。进一步地,对因果关系机制的考察发现,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情形下,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鼓励了企业的技术模仿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彦彦 吴福象
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有利于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样本结果显示,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国企、中小规模企业及低技术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专利权行政保护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关键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姬新龙 董木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晓凤 朱潇玉 王金红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新引擎。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创新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异质性,人工智能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精准匹配等中介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资产总额、前五大股东集中度、员工数量等均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坚 沙添越
本文基于2005—2019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营商环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显著提升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回归、更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其内在机制为,营商环境的优化降低了各项成本,使资源流入到研发部门,促进了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在营商环境的不同环节中,“跨境贸易”“纳税”等5个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中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撑。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张娅楠
探索式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对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且呈正"U"型,即当研发资源的投入处于低水平时,探索式创新对主营业务资源的占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成果的显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异质性会对企业的创新动机与内部资源配置造成影响。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行业性质分组,相对于非研发企业,研发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U"型关系更加明显。(3)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效率,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探索式创新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曹效喜 任俊慧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