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3)
2023(10214)
2022(8560)
2021(7601)
2020(6218)
2019(13470)
2018(13172)
2017(24013)
2016(12756)
2015(14181)
2014(13937)
2013(13586)
2012(12530)
2011(11343)
2010(11570)
2009(10845)
2008(10866)
2007(9639)
2006(8679)
2005(8134)
作者
(37076)
(30771)
(30680)
(29027)
(19750)
(14600)
(13902)
(11930)
(11611)
(11093)
(10498)
(10283)
(9910)
(9775)
(9473)
(9454)
(9252)
(9015)
(9012)
(8755)
(7941)
(7923)
(7477)
(7123)
(7036)
(6944)
(6883)
(6762)
(6214)
(6067)
学科
(54741)
经济(54695)
(38674)
管理(38557)
(30568)
企业(30568)
中国(19019)
地方(18024)
(16840)
方法(15550)
技术(15412)
业经(14386)
(13507)
数学(12734)
数学方法(12589)
农业(11838)
(11086)
(10805)
贸易(10794)
(10724)
银行(10706)
(10413)
(10393)
金融(10392)
(10250)
地方经济(10163)
(10145)
(9528)
环境(9459)
(9093)
机构
学院(180891)
大学(173291)
(72392)
经济(70704)
管理(64781)
研究(64577)
理学(54094)
理学院(53474)
管理学(52525)
管理学院(52189)
中国(50345)
科学(39182)
(37890)
(36079)
(33644)
(29796)
(29793)
中心(29636)
研究所(29619)
财经(26511)
业大(25037)
(24883)
师范(24605)
北京(24335)
(24287)
(23764)
(23666)
技术(23160)
农业(22874)
(21792)
基金
项目(113523)
科学(88572)
研究(86906)
基金(78205)
(68047)
国家(67421)
科学基金(57292)
社会(53798)
社会科(51102)
社会科学(51097)
(47476)
基金项目(40608)
教育(39458)
(38694)
编号(36598)
自然(34769)
自然科(33990)
自然科学(33982)
自然科学基金(33338)
资助(31486)
(30995)
成果(29754)
课题(26625)
重点(26348)
(24973)
发展(24947)
(24502)
(23652)
创新(23411)
(22260)
期刊
(91038)
经济(91038)
研究(57213)
中国(44372)
(31274)
(29156)
管理(26210)
学报(25576)
科学(24785)
教育(24527)
农业(20496)
大学(19539)
技术(19442)
(19125)
金融(19125)
学学(18376)
业经(17250)
经济研究(14938)
会计(12992)
财经(12745)
问题(11052)
(10992)
(10724)
技术经济(10267)
科技(10216)
财会(9658)
(9490)
论坛(9490)
(9115)
商业(9004)
共检索到295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勇   周艳榕   黄启新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行为策略、发生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采用多时点、多来源方法收集305名领导与下属配对数据,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数据。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诱发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2)工作不安全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主动学习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雅馨  程延园  何勤  邱玥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工作认同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文章以“基于任务的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北京市100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程度对员工工作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感知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工作条件感知与员工工作认同之间的关系,即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影响下,与男性相比,工作条件感知变化越明显,女性对工作的认同越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周慧琳   董直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场景不断涌现,新旧职业更替也日趋频繁。但现有文献并未关注人工智能引致的职业变迁方向,以及技术冲击下的职业平等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职业变迁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从职业类型、任务属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识别人工智能引发的职业变迁方向;从职业收入、就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地位等维度,探究人工智能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诱发职业变迁,引致劳动者从传统职业转向新职业和数字职业,也会重塑职业任务属性,促使任务向非繁重、精简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再技能化”效应会拓展职业技能宽度,而其“去技能化”效应则会降低技能深度;人工智能技术也会推动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与满意度会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对职业平等性形成冲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推动企业实施相应变革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存在替代风险,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支持意愿对企业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解释技术冲击意识对员工变革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256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冲击意识负向影响员工的变革支持意愿;组织自尊在技术冲击意识与员工变革支持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通过组织自尊对变革支持意愿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组织顺利推动人工智能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引狮  
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步从创造工具向自主创造转化,对"发明人"角色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人"关系到创造物的权利归属、专利审查程序、专利许可等制度修改。利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不同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将具有"发明"的意识能力,未来成为法律意义的"人"也不存在理论障碍。但是,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仅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且要有充分的理由修改专利法。从专利制度看,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符合专利法制定的目标,具体实施也存在障碍,目前亟待解决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权利归属问题。应对挑战,应坚持专利法中"发明人"的基本规定,但可以要求申请人履行说明人工智能承担的义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布和宝力德  
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存取、智能参考咨询、智能检索、语义数字图书馆、图像识别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专业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等因素将制约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但人工智能终将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之中,驱动着图书馆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人机互存和人机互补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态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新春  董长瑞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形态。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直击资本主义要害,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进行考察,为我们研究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下,劳动主体、劳动内涵、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社会功能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通过生产系统载体变革,催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机遇。这种变化为技术革命中停滞过剩人口向"完整的人"过渡提供了条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兴行业将逐渐兴起,劳动由生存手段向发展手段转变越来越明显,教育与生产深度融合将是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劳动方式—人的发展"这一哲学纽带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毅  张振楠  
近几年,人工智能研究有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机遇,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各领域前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每个学习者创造专属的个性化学习。本文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分析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应用的潜力和存在的瓶颈,探索人工智能对促进继续教育智慧化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彦雨  高芳  
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相继发布人工智能研发战略,结合本国国情谋划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线,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优先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提出用于分析人工智能路线图规划模式的"菱形"分类图,通过分析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探索凝练出典型的规划模式,即美国的"全面技术引领型"模式、欧盟的"伦理深度介入型"模式、英国的"伦理约束下的双驱动力"模式、日本的"智能社会导向型"模式、韩国的"产业结合与领域选择型"模式、俄罗斯的"基础研发夯实型"模式和加拿大的"前沿理论创新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李佳轩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颠覆内容生产行业的同时,也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与发展。探索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和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于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AIGC底层技术的演化和嬗变,以及AIGC与智慧图书馆历史渊源的分析,探讨AIGC对图书馆服务冲击的理论逻辑,进而提出AIGC应用于图书馆的前景展望。[结果/结论] AIGC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服务内容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转变、服务效果由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AIGC在图书馆的应用将加速智慧图书馆的实践落地,具体包括6个方面:信息检索、知识组织、参考咨询、特殊群体服务、阅读推广、用户培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金容  孙诚  
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引发了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全面性失业并存的困局,职业岗位的形式和秩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跃升,推动培养方式走向个性化定制,推动教学模式走向人机交互。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规格、培养载体、师资力量等与人工智能相脱节的问题,应从理念重塑、教育技术置换、教育要素优化配置、延展学习场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着手,实现人才培养升级,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与职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细江  
相较于传统的管理型治理,网络空间更趋于合作型的多元治理。个人信息蕴含信息保护和信息自由,法律是最低要求和权威保障。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宜形成以公法手段为主导的统一立法,尊重市场的多元选择,不可忽视个体承诺、行业自律等社群规范的内生激励,结合动态的技术发展,运用认证、标记、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设计,以此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交互架构,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