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2)
2023(12342)
2022(10583)
2021(9921)
2020(8170)
2019(18516)
2018(18377)
2017(35514)
2016(18964)
2015(20872)
2014(20545)
2013(20051)
2012(18348)
2011(16820)
2010(17469)
2009(16691)
2008(16285)
2007(14480)
2006(13561)
2005(12414)
作者
(52702)
(43458)
(43308)
(41665)
(27961)
(20596)
(19874)
(16659)
(16400)
(15650)
(14742)
(14495)
(14008)
(13751)
(13719)
(13377)
(12855)
(12720)
(12676)
(12595)
(10927)
(10689)
(10638)
(10005)
(9864)
(9721)
(9586)
(9557)
(8707)
(8446)
学科
(75188)
经济(75097)
管理(52910)
(48800)
(38854)
企业(38854)
中国(27307)
方法(26349)
数学(22814)
数学方法(22472)
(22100)
(19117)
(18762)
业经(16708)
地方(16471)
技术(15658)
(15621)
贸易(15607)
(15167)
(14811)
银行(14792)
(14345)
农业(14005)
(13468)
金融(13466)
(13341)
(12616)
(12591)
理论(12054)
环境(11390)
机构
学院(264612)
大学(263061)
(112671)
经济(109978)
管理(97977)
研究(96136)
理学(82222)
理学院(81223)
管理学(79863)
管理学院(79316)
中国(74633)
(57651)
(56270)
科学(54707)
(48271)
中心(42949)
研究所(42879)
财经(42321)
(41725)
(38273)
(38079)
师范(37828)
(37799)
北京(37502)
(35430)
经济学(34307)
业大(33373)
(33365)
财经大学(30943)
经济学院(30767)
基金
项目(163849)
科学(129645)
研究(126045)
基金(117322)
(100946)
国家(100140)
科学基金(85524)
社会(79839)
社会科(75751)
社会科学(75737)
(63056)
基金项目(60999)
教育(58539)
(53756)
编号(52396)
自然(52348)
自然科(51132)
自然科学(51121)
自然科学基金(50130)
资助(47592)
成果(44613)
课题(37717)
重点(37169)
(36842)
(36525)
(34490)
国家社会(32918)
创新(32324)
(32150)
教育部(31666)
期刊
(134310)
经济(134310)
研究(91116)
中国(57926)
(40823)
管理(39138)
教育(37159)
(35253)
科学(33987)
学报(32798)
(30724)
金融(30724)
大学(26086)
技术(25507)
农业(23910)
学学(23885)
经济研究(22386)
业经(21826)
财经(20546)
问题(18806)
(17895)
(16239)
国际(14451)
技术经济(13740)
现代(13450)
(13036)
论坛(13036)
理论(12879)
图书(12872)
(12863)
共检索到425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经南  马灿  周俊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梁晓辉  许薛璐  
新技术革命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的范围、深度进一步扩大;通过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形成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型高端产业;高端产业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以区域为中心,以创新为根本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西方工业化国家为了加快实现发展高端产业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优先发展的新兴技术和先进的制造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工业研发投资与人力资源培养的政策。可以预见,工业再升级战略将从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两个方面大幅提高西方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在新一轮的工业升级竞赛中,中国要积极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制定应对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张世凤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整合是适应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下一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充分释放潜在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和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体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充分认识了现代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经济社会出现新特征,基于此,深入剖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技术发展对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最后,提出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原磊  
产业政策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定产业、优化产业环境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产业政策存在多目标冲突、多主体博弈、影响市场秩序、缺乏政策评估等问题。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一场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全面协同变革,将对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运行机制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从聚焦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政策评估与调整四个方面推动我国产业政策转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久琴  
近来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日渐增多,其中以英国《经济学人》四月份刊登的保罗·麦基里的专题报告和美国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的一部《第三次工业革命》著作,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尽管两位学者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内容都有不同,都承认目前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起止时间等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关于现在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也很难给出统一的结论。但有一个共识就是,在现在这个阶段,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海贵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兴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由此开始迈向信息经济时代 ,即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在以往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在 2 1世纪 ,城市化与信息化、知识化同步进行 ,将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 ;二是提高城市人口质量 ;三是改善城市空间条件 ;四是数字城市的兴起。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长缨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已储备累积了一大批新技术,它们正陆续进入大规模应用期,预计"十四五"时期将成为工业革命以来第六次技术长周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将出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特征,而技术应用最明显地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5G技术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新一轮科技革命是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将在增长动能、产业结构、分配体系、全球分工、国际治理等方面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世伟  
[目的 /意义]研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境下融合发展的国内外趋势与特征,分析融合发展的多形态特点和融合文化,指出融合发展对图情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方法 /过程]对无线连接、超融合架构、国内外聚焦的融合发展重点以及中国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战略进行分析,对融合发展主体对象的多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论述,对融合发展大势对图情工作的启示进行多维度研究阐述。[结果/结论]人类社会正形成全联接的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世界,融合发展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图情事业应当从数字图书馆趋向融合图书馆,以融合发展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各类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金沛  杨光兵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由科技和经济双重推动的加速变革时期,伴随着后IT时代的逐步来临,一场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已悄然孕育。面对国际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自身的发展现实,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审时度势的提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以及和谐社会的最终建立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将为21世纪的强国之路奠定最为可靠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关键性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汉儒  张刚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技术革命的恐慌。技术革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份额减少、扩大收入差距。应对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中  张春平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起了社会总体技术结构的变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新技术革命对人寿保险业在产品设计、管理方式、交易方式等方面也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还可能对人寿保险业经营的基础构成冲击。本文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对寿险业构成的潜在冲击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产品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水平、改进监管等对策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冲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鹏   史丹  
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对于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拥有一系列优势条件,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西方国家构建政治化和“去中国化”的数字安全体系与经贸规制等外部挑战,以及相关监管方式和法规体系建设滞后、新技术衍生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内部挑战。因此,我国要加强监管和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新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完善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协同的新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