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12)
2023(18856)
2022(15942)
2021(14997)
2020(12572)
2019(28904)
2018(28339)
2017(53969)
2016(29122)
2015(32845)
2014(32362)
2013(31838)
2012(29064)
2011(25888)
2010(25562)
2009(23460)
2008(23174)
2007(20183)
2006(17338)
2005(15488)
作者
(81703)
(68018)
(67289)
(64198)
(43221)
(32273)
(30756)
(26685)
(25834)
(24089)
(23026)
(23000)
(21627)
(21393)
(20846)
(20718)
(20272)
(19982)
(19511)
(19422)
(16650)
(16560)
(16319)
(15551)
(15145)
(15072)
(14949)
(14933)
(13512)
(13414)
学科
(123028)
经济(122897)
(104269)
管理(96242)
(93267)
企业(93267)
方法(57984)
数学(48019)
数学方法(47369)
(37067)
业经(35301)
(35152)
中国(31911)
(26987)
财务(26913)
财务管理(26872)
企业财务(25530)
农业(24477)
(22544)
(22393)
贸易(22382)
技术(22244)
理论(22222)
(21813)
(21483)
(21026)
地方(20329)
(19388)
(18857)
环境(17708)
机构
学院(412665)
大学(409233)
(170723)
管理(168541)
经济(167461)
理学(146030)
理学院(144566)
管理学(142149)
管理学院(141394)
研究(132681)
中国(103035)
(87000)
科学(80096)
(78031)
(64845)
(64327)
财经(63116)
中心(60460)
业大(59336)
研究所(59005)
(58895)
(57758)
北京(54954)
经济学(51343)
(50976)
师范(50524)
农业(50233)
(48775)
(47610)
财经大学(47013)
基金
项目(280881)
科学(222742)
研究(207636)
基金(205741)
(178409)
国家(176907)
科学基金(154139)
社会(131731)
社会科(125006)
社会科学(124975)
基金项目(108487)
(108181)
自然(99986)
自然科(97774)
自然科学(97752)
自然科学基金(96028)
教育(95481)
(90534)
资助(85324)
编号(84410)
成果(66779)
(62477)
重点(62184)
(59923)
(59340)
课题(56950)
创新(55471)
国家社会(54964)
教育部(54135)
科研(53713)
期刊
(183477)
经济(183477)
研究(119073)
中国(75037)
管理(65493)
(63071)
学报(59870)
(58343)
科学(57458)
大学(46885)
学学(44202)
教育(43587)
农业(40917)
技术(39984)
(33264)
金融(33264)
财经(31002)
业经(30956)
经济研究(29601)
(26688)
(23780)
问题(23562)
技术经济(22083)
图书(19903)
统计(19178)
现代(19053)
科技(19013)
财会(18945)
(18872)
理论(18631)
共检索到599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孟庆伟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深化企业分工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对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高研发投入、高机会主义风险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降低企业外购成本、扩大企业可及市场范围,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朔   熊凯军   邓国营  
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指标,并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交易谈判成本和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沿海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专业化分工进而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文章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施宇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实现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的制度基础。基于我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政策,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缔约成本和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此可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社会信任水平低地区的企业、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作用也更明显。经济结果分析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覆盖全部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逸翔  张红凤  何旭  李睿  
打破市场分割、有效深化分工协作,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文章以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从微观企业入手,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地市级层面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效应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可及的市场范围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实现,这种促进效应受到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共同影响,且会随企业所在城市与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之间距离的逐渐增大而呈现“U形”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核心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内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受到城市群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分工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微观视角补充了城市群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文献,为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怡帆   曹慧平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形成的制度型信任与方言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关系型信任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呈现出替代效应,即制度型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关系型信任的不足。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为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潘梓桐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及三批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此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考虑企业层面及OFDI区位特征因素后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借助数智化要素投入效应、服务化产出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OFDI发挥促进作用。使用行业层面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低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具有促进作用,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则会产生挤出效应。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外包对数字化投入程度较高及较低的两类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亦会产生负向影响:前者同样表现为挤出效应,后者则表现为数字化投入较低的制造业企业对服务外包政策的响应不足。本研究对高水平开放下“两业融合”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多元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王维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章以OFDI企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20年上市企业产品智能化数据,运用倍差法系统探究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智能化生产倾向性和产品智能化种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民企和外企,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国企的激励作用更为凸显;相较于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成熟产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年龄与产品智能化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表明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于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的中国企业恰逢其时。影响路径的三重差分结果表明,逆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可借助创新激励效应和成本优化效应实现;顺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创新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但成本优化效应更为凸显。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及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小红   潘成双   吕静  
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数字金融通过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降低企业违规,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以及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进而降低企业违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抑制企业违规;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表现为互补作用,即传统金融发展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好。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金融和企业违规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也为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小红   潘成双   吕静  
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数字金融通过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降低企业违规,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以及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进而降低企业违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抑制企业违规;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表现为互补作用,即传统金融发展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好。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金融和企业违规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也为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寅  刘勤  
新一代数字技术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迈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同时也加速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必将对我国会计职能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全面设计人工智能对会计职能转变的调查问卷,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模式与技术特征,结合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扩展职能、会计转型职能等会计职能维度,研究人工智能对会计职能转变的现状与趋势。基于科学严谨的调查问卷结果及其系统全面的数据分析,归纳了人工智能对会计职能转变的研究发现与研究启示,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会计职能转变的可能趋势,为人工智能对我国会计职能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先明  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运用2011—2015年中国深沪A股410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化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国际化深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先明  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运用2011—2015年中国深沪A股410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化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国际化深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区分企业杠杆率的期限结构差异后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杠杆率还是长期杠杆率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盈利企业和高杠杆企业中较大。机制分析则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减少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弱化经营风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杠杆率。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降低信息产业税收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适当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去杠杆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欣   侯德帅  
要素成本上升已成为侵蚀我国企业竞争优势、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要素成本上升的系统性和外部性特征,探索更有效的外部解决机制显得尤为关键。据此,本文从营商环境建设视角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粘性,优化成本管理,而这主要源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资源调整成本、降低需求不确定性和提升政府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成本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博文  李成明  张伟广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