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1)
2023(12809)
2022(11098)
2021(10440)
2020(8785)
2019(19939)
2018(19679)
2017(37682)
2016(20773)
2015(22992)
2014(22720)
2013(22374)
2012(20314)
2011(18096)
2010(17676)
2009(15989)
2008(15557)
2007(13422)
2006(11469)
2005(9666)
作者
(61916)
(51178)
(51060)
(48313)
(32544)
(24732)
(22988)
(20380)
(19516)
(18109)
(17436)
(17252)
(16154)
(16051)
(15859)
(15777)
(15637)
(15335)
(14708)
(14536)
(13089)
(12473)
(12270)
(11595)
(11593)
(11399)
(11292)
(11198)
(10376)
(10304)
学科
(77286)
经济(77201)
管理(58115)
(56201)
(45521)
企业(45521)
方法(39265)
数学(34411)
数学方法(33976)
(21529)
中国(20015)
(19259)
(18869)
业经(17373)
农业(15097)
(14948)
贸易(14944)
地方(14551)
(14514)
理论(13235)
技术(13045)
(12702)
财务(12636)
财务管理(12618)
环境(12517)
(12265)
(12183)
企业财务(11905)
(10998)
(10453)
机构
大学(290940)
学院(289456)
管理(116379)
(109431)
经济(107060)
理学(102545)
理学院(101392)
管理学(99403)
管理学院(98907)
研究(95541)
中国(67933)
科学(64402)
(61967)
(54234)
业大(50439)
(48792)
(46809)
研究所(45405)
农业(43176)
中心(42824)
(39906)
财经(39011)
北京(38699)
(37107)
师范(36607)
(35638)
(34983)
(32792)
经济学(32260)
技术(31466)
基金
项目(210782)
科学(163435)
基金(152192)
研究(146800)
(135771)
国家(134662)
科学基金(114397)
社会(90792)
社会科(86033)
社会科学(86010)
(82944)
基金项目(81954)
自然(78098)
自然科(76275)
自然科学(76252)
自然科学基金(74849)
(70538)
教育(67079)
资助(62885)
编号(58864)
重点(47065)
成果(45700)
(45079)
(43957)
(43885)
科研(41315)
创新(40948)
计划(40790)
课题(40157)
大学(38490)
期刊
(110760)
经济(110760)
研究(77060)
学报(54891)
中国(50606)
(47858)
科学(47222)
大学(40135)
管理(39989)
学学(38219)
(33924)
农业(33319)
教育(29099)
技术(24131)
业经(18969)
(18872)
金融(18872)
经济研究(18049)
财经(17900)
(17101)
科技(16167)
业大(15271)
(15159)
图书(15124)
(14816)
问题(14544)
理论(13774)
技术经济(13733)
资源(13218)
林业(12963)
共检索到397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董直庆  
文章通过引入含有时间分配的效用函数拓展任务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工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工资有负向冲击,主要通过缩短劳动工时和劳动岗位更替实现。一方面,智能机器的应用将劳动者从部分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工资;另一方面,机器的应用会直接替代劳动,技能“折旧效应”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且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会弱化企业对劳动的依赖,用工关系的短期化也将引发劳动岗位的频繁更替,对劳动者的工资产生负面影响。(2)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有偏向性,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人工智能应用对工资的负向冲击;人工智能应用对工资的负向影响会随着劳动者执行任务的复杂度和认知要求的提高而弱化。文章认为,要制定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以平抑人工智能应用的冲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力市场上形成“技能—岗位”匹配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昌平  花亚州  
文章测算了中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城镇平均劳动工资造成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假定,运用固定替代弹性函数分别对城镇高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及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对城镇各类劳动者收入水平都存在负效应,其中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和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受到的冲击最大,而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仅有小幅度的下滑,由此助长了不同劳动群体的收入差距,而提高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作为缓解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文章认为中国应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战略,为社会资本在乡镇投资创造条件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从而在发挥迁移人口劳动力价值的同时避免对城镇劳动工资造成负效应;此外,还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皮建才   范衍玮  
本文从新型基础设施的产品偏向性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直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促进各类劳动工资增长,但间接导致的要素重新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总效应取决于资本与各类劳动之间的替代性以及技能型中间品与非技能型中间品之间的替代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技能型产品偏向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可能导致工资差距扩大,但可以带来劳动工资的“普惠性”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笛   陈东   郑玉璐  
鉴于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且会导致企业内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发生变动,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偏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扩大了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和技能工资差距,但任务偏向较之技能偏向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在发展速度较慢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是导致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虽然劳动要素错配以损失部分生产率效应为代价,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任务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认为加大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实现企业内“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全瑞  
劳动要素所得过低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生存工资、生活条件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竞争决定收入分配从而决定雇佣环境带来的后果,走出这一误区就需要在认识这些理论缺陷的同时补上遗漏的工资理论信息,为改变劳动报酬偏低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导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长江  马荣选  
(一)卫生事业劳动工资管理既有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相同的地方,也有其本行业的特点。相同的地方有:1.它们都处在同一个国民经济的大环境中,共同体现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如在我国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体现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都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期玉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反映基层单位人力的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这些资料为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劳动政策,实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经济主体多元化,用人机制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泽满  
劳动工资统计任务是人才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它可以体现出劳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和劳动力成本,为政府修改政策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支持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等。文章将重点介绍劳动工资统计的作用,分析劳动工资统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有效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刘春艳  
2011年,我国劳动工资领域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同时,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发展,也悄然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年初之际,让我们回顾、盘点一下这一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现象,以期更清晰、深刻地认识劳动工资领域的这些变化和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萍  卢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工资领域,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也应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管理、法律管理及必要的行政管理诸手段,对劳动工资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劳动部最近确定了今后10年的劳动计划各方面的改革内容和必达指标。——劳力安置将大力发展集体、个体等所有制。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劳动力,第三产业就业率将达到30%。同时通过发展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劳动力,使待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八五”期间将对现有职工和新就业人员全部实行合同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美露  黄烨菁  窦钱斌  
文章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所在行业劳动者工资的反向经济效应。论文基于行业特征与劳动力个体差异的视角,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国内劳动工资的三方面机制,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的劳动工资数据与中国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匹配,引入行业维度的增加值和就业规模开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劳动者整体工资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子样本中,劳动工资的作用程度受到行业自身规模大小的影响,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行业内本土劳动工资提升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少。这对中国从行业差异化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力晓  吕荣杰  
本文将人工智能分为劳动型和资本型,通过构建多要素二级CES生产函数,发现:劳动型人工智能和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广义劳动和广义资本的替代弹性、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发展阶段,是人工智能影响工资水平的中间机理。通过构建Hauthakker模型,基于中美劳动力市场数据,测算出:在中美当前工资水平下,当两国劳动力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替代弹性分别大于1.8649和1.900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会造成"技术替人"现象;当此替代弹性在中国和美国分别超过2.35和2.73时,无论两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如何,"技术替人"都不可避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