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1)
- 2023(18005)
- 2022(15014)
- 2021(14006)
- 2020(12011)
- 2019(26857)
- 2018(26245)
- 2017(49537)
- 2016(27065)
- 2015(30231)
- 2014(29319)
- 2013(29027)
- 2012(26808)
- 2011(24122)
- 2010(24340)
- 2009(23155)
- 2008(23767)
- 2007(21420)
- 2006(18890)
- 2005(17381)
- 学科
- 济(116067)
- 经济(115896)
- 业(106405)
- 管理(97635)
- 企(96038)
- 企业(96038)
- 方法(53548)
- 数学(43868)
- 数学方法(43491)
- 财(41193)
- 业经(34291)
- 农(33516)
- 中国(31095)
- 务(29416)
- 财务(29388)
- 财务管理(29344)
- 制(28205)
- 企业财务(28019)
- 农业(23325)
- 技术(22677)
- 贸(22455)
- 贸易(22439)
- 易(21883)
- 体(20503)
- 学(19718)
- 银(19447)
- 银行(19394)
- 划(19313)
- 理论(19153)
- 策(19017)
- 机构
- 学院(393585)
- 大学(393007)
- 济(169566)
- 经济(166597)
- 管理(154360)
- 理学(132780)
- 理学院(131390)
- 研究(131306)
- 管理学(129505)
- 管理学院(128762)
- 中国(105778)
- 财(83502)
- 京(82892)
- 科学(77564)
- 农(69197)
- 所(66566)
- 财经(65693)
- 经(59913)
- 研究所(59818)
- 江(59370)
- 中心(59117)
- 业大(57831)
- 农业(54509)
- 经济学(52701)
- 北京(52410)
- 财经大学(48793)
- 经济学院(47624)
- 院(46992)
- 州(46458)
- 范(45089)
- 基金
- 项目(255177)
- 科学(202730)
- 基金(189447)
- 研究(183346)
- 家(166390)
- 国家(164992)
- 科学基金(142084)
- 社会(120366)
- 社会科(114339)
- 社会科学(114312)
- 基金项目(99535)
- 省(97639)
- 自然(92105)
- 自然科(90092)
- 自然科学(90063)
- 自然科学基金(88610)
- 教育(83482)
- 划(82424)
- 资助(77725)
- 编号(70163)
- 创(57984)
- 部(57783)
- 重点(57668)
- 成果(56913)
- 创新(53521)
- 发(53521)
- 业(51200)
- 国家社会(51112)
- 制(50483)
- 教育部(49941)
- 期刊
- 济(187953)
- 经济(187953)
- 研究(116887)
- 中国(79498)
- 财(70620)
- 管理(63590)
- 农(63210)
- 学报(62539)
- 科学(58941)
- 大学(48153)
- 学学(45955)
- 农业(42460)
- 融(41006)
- 金融(41006)
- 教育(34761)
- 财经(34420)
- 技术(33481)
- 经济研究(30802)
- 业经(30098)
- 经(29591)
- 业(26043)
- 问题(24489)
- 贸(21827)
- 技术经济(21627)
- 世界(19816)
- 财会(19500)
- 国际(19429)
- 版(19399)
- 科技(18560)
- 会计(18359)
共检索到597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房浩超
为进一步厘清人工智能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以及这种效应在不同维度下是否存在异质性,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3 262家企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知识、人才、资本分析框架,利用回归检验分析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地,从技术化水平、媒体关注度、研发强度3个维度分别考察不同组别下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非高科技企业、高媒体关注度企业以及高研发投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人工智能可以促进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创新要素配置优化,这些效应共同对企业创新施加了积极影响;(3)人工智能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大。为此,政府要加快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建设,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推进创新要素结构升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霍宏卿 程彬桓
将视角聚焦于微观企业,测度并深入探究了人工智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内部管理与外部营销两个渠道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型背景与学术型背景高管数量越多,越能够强化人工智能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莉莉 李任龙
大国博弈影响全球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竞争力。以2017—2022年1 21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美博弈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在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冲击下,中国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且呈现滞后性和短期性;渠道分析发现,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通过储备无形资产、增强成长能力、拓展价值发现渠道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企业以及获得政府补贴、代理成本较低、承担适中和较少社会责任、控制管理层基础薪酬的企业,其创新能力受“实体清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被列入“实体清单”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但未显著影响创新持续性。原因在于创新绩效的周期效应,而组织韧性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的潜在动因。结论基于企业创新视角,可丰富大国博弈与贸易战相关研究,为推动中国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树宏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人们对技术性失业的普遍担忧。但由于数据所限,现有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多在宏观层面展开,缺乏微观作用机制和发生条件的实证检验。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度的测度指标,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就业吸纳(下文中有些简称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和多重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会显著提升企业就业水平,该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进而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来促进企业就业;只有当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较强且与企业应用场景契合度较高时,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促进效应才会出现;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高市场集中度行业企业中更为显著;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效应存在溢出现象,人工智能应用会促进本地区人工智能生产企业的就业,同时减少同行业中未应用人工智能企业的就业。本文研究结论能为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提供有益启示,使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政策、反垄断政策和出口贸易政策得到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先明 胡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企业的ESG表现逐渐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对企业长期经营产生持续影响。在新发展阶段,ESG表现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ESG表现对企业创新可能的影响及机制,利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的创新效应。研究表明:ESG表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这一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员工创新效率和风险承担水平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不仅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数量,还有助于提升创新质量;但随着ESG评级不确定性程度提高,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减弱。为此,应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强ESG建设,加快构建ESG信息标准化和强制披露制度,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ESG表现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创新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明珠 王京 徐璟娜
立足于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情境,基于2008—2021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考察异质性股东引入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异质性股东引入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股权多元化、股权制衡程度和异质性股东委派董事与企业创新质量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性股东引入通过促进企业获取资源支持和提升创新意愿提高自身创新质量;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企业中,异质性股东引入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异质性股东引入对创新质量的正向作用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 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献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包含有限知识溢出的扩展投入品种类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补助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三,政府补助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宇飞洋 王一凡 吴宗法
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分析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ESG评级分歧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外部压力和内部驱动双重渠道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创新。(3)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低融资约束、高内控质量和年长高管团队的企业,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绿色创新 战略调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坚飞 水会莉 宋闻
补贴和减税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激励效应受到所在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营商环境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发挥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鲜有研究。本文选择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以营商环境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补贴和减税两类创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补贴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遮掩效应。(2)营商环境改善对两类创新政策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均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链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营商环境对创新政策支持激励效应的理论视野,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补贴 减税 营商环境 政策支持 创新激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创新对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创新项目高风险、不可预测、回报期长等特征,使得管理层不愿进行创新。文章基于代理理论,就高管持股能否将管理层和外部股东利益更好地协同起来,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正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的影响只存在于私有产权中。
关键词:
管理层持股 政府控制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周令
本文以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信贷优惠机制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税收减免以及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促进政策对国有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对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作用更强。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制造业 自主创新 上市公司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周令
本文以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信贷优惠机制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税收减免以及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促进政策对国有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对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作用更强。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制造业 自主创新 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冬姣 刘凯 庄朋涛
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资金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高管持股比例低、两职分离时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更加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保险资金持股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保险资金持股 创新效率 内部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来自中小创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人工智能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经验证据
学术型创业企业的创新机制与政策激励效应——基于人工智能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数值模拟分析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校密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