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7)
- 2023(14422)
- 2022(12523)
- 2021(11489)
- 2020(9794)
- 2019(22162)
- 2018(21634)
- 2017(41717)
- 2016(22684)
- 2015(25306)
- 2014(24895)
- 2013(24562)
- 2012(22362)
- 2011(20090)
- 2010(19681)
- 2009(18004)
- 2008(17377)
- 2007(14996)
- 2006(13015)
- 2005(11050)
- 学科
- 济(89237)
- 经济(89125)
- 管理(63867)
- 业(62752)
- 企(51295)
- 企业(51295)
- 方法(45053)
- 数学(39851)
- 数学方法(39503)
- 农(23918)
- 中国(23654)
- 财(22719)
- 学(19970)
- 业经(19556)
- 贸(17145)
- 贸易(17140)
- 地方(16864)
- 易(16615)
- 农业(16275)
- 技术(14629)
- 务(14549)
- 财务(14490)
- 财务管理(14462)
- 制(14247)
- 环境(14089)
- 企业财务(13758)
- 理论(13595)
- 和(13490)
- 划(12308)
- 融(12284)
- 机构
- 大学(323395)
- 学院(319643)
- 管理(128697)
- 济(126640)
- 经济(124093)
- 理学(113242)
- 理学院(111979)
- 管理学(110087)
- 管理学院(109524)
- 研究(106801)
- 中国(76430)
- 科学(68813)
- 京(68107)
- 农(57432)
- 财(55758)
- 所(53742)
- 业大(53439)
- 研究所(49687)
- 中心(47957)
- 财经(46269)
- 农业(45563)
- 江(44213)
- 北京(42551)
- 经(42428)
- 范(40964)
- 师范(40445)
- 院(38750)
- 经济学(38226)
- 州(35852)
- 经济学院(34842)
- 基金
- 项目(231349)
- 科学(180887)
- 基金(169021)
- 研究(163179)
- 家(150515)
- 国家(149047)
- 科学基金(126825)
- 社会(103393)
- 社会科(98016)
- 社会科学(97988)
- 基金项目(90683)
- 省(89551)
- 自然(84927)
- 自然科(82960)
- 自然科学(82935)
- 自然科学基金(81484)
- 划(76349)
- 教育(74404)
- 资助(69275)
- 编号(64643)
- 重点(51729)
- 成果(50932)
- 部(50688)
- 发(48469)
- 创(48395)
- 创新(45089)
- 科研(45048)
- 课题(44072)
- 计划(43324)
- 教育部(43203)
- 期刊
- 济(128453)
- 经济(128453)
- 研究(89247)
- 学报(58745)
- 中国(55612)
- 农(50823)
- 科学(50794)
- 管理(44939)
- 大学(43583)
- 学学(41394)
- 财(40371)
- 农业(35158)
- 教育(32144)
- 技术(25367)
- 融(23487)
- 金融(23487)
- 财经(22249)
- 业经(21363)
- 经济研究(21250)
- 经(18884)
- 业(18406)
- 科技(17293)
- 问题(17069)
- 图书(16134)
- 版(15974)
- 业大(15616)
- 技术经济(15010)
- 理论(15001)
- 商业(14094)
- 实践(13734)
共检索到44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年失业 新质生产力 岗位替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 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勤 刘明泽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近年来28篇相关文献的40个独立样本,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与劳动收入的总体影响,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分为表征内生的自身投入和外生的外部引入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运用Meta亚组分析探究潜在调节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总体上看,人工智能小幅扩大了就业规模,效应值为0.032;降低了劳动收入,效应值为-0.011。具体而言,技术的投入维度显著地促进就业规模和劳动收入,而使用维度则对二者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识别了行业、地区作为调节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大于非制造业和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增加了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但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丹丹 周世军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机器换人"令人担忧。本文经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工资与"人机替代弹性"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后,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降低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总体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并未造成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下降,该结论与我国整体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现实相吻合。"机器换人"现象在一些行业已经发生,因此需要科学预判、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冲击,赋能劳动力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亚光 何瑛 金振 田马飞
“用数赋智”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在供应链层面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且亟待探讨的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显著提高企业客户稳定性;从影响机制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风险治理效应”增进客户稳定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资本密集型、数字化转型程度低、非国有企业和客户年龄较低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强化客户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经济赋能与企业客户治理的相关文献,对推动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霞 李恒
使用2009—2022年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人工智能集聚区、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以及“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等区域,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门槛模型的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质量跨越单一门槛值,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最大。对此,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人工智能区域布局以及强化人力资本质量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烁 陆瑶 王含颖 彭章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以2015-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所属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事件公告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此论证人工智能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发现入选公告会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市场对于大规模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小规模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国有企业,对高监管企业的反应好于低监管的企业,对最低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的反应好于最低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够提高企业的超额收益,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事件研究 企业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小钢 刘叩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昕宇 谢玉 彭莹莹 何勤
本文基于德国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检验了人工智能(AI)技术对北京市就业总量、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市机器人安装量对于北京市的就业总量具有替代效应,对于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具有补偿效应,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则具有推动效应,而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会调节机器人安装量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法,文章有效预测了2019-2030年北京市机器人安装量变化所引起的就业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来会
本文构建了实际汇率与工业就业的理论模型,使用1991~2015年30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实际汇率对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际汇率上升会抑制工业就业,作用机理是,实际汇率上升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抑制工业就业,通过降低中间品进口成本提高工业就业,并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最后,基于本文的结论,借鉴OECD国家的经验与现实,提出了针对中国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工业就业 OECD国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来会
本文构建了实际汇率与工业就业的理论模型,使用19912015年30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实际汇率对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际汇率上升会抑制工业就业,作用机理是,实际汇率上升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抑制工业就业,通过降低中间品进口成本提高工业就业,并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最后,基于本文的结论,借鉴OECD国家的经验与现实,提出了针对中国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工业就业 OECD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