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4)
2023(19064)
2022(16422)
2021(15399)
2020(12943)
2019(29554)
2018(29131)
2017(55407)
2016(31005)
2015(34286)
2014(34287)
2013(33001)
2012(30243)
2011(27450)
2010(27200)
2009(24386)
2008(23765)
2007(20603)
2006(17719)
2005(15044)
作者
(88490)
(73712)
(73162)
(69807)
(47040)
(35518)
(33254)
(28896)
(28190)
(26214)
(25113)
(24831)
(23400)
(22974)
(22968)
(22824)
(22557)
(21905)
(21229)
(21173)
(18551)
(18060)
(17984)
(16948)
(16507)
(16403)
(16343)
(16263)
(14921)
(14800)
学科
(111604)
经济(111468)
管理(81825)
(77709)
(63991)
企业(63991)
方法(56506)
数学(49845)
数学方法(49152)
中国(32840)
(29972)
(29763)
(28874)
业经(24363)
教育(23698)
理论(21681)
(20644)
贸易(20640)
地方(20531)
农业(20170)
(20018)
技术(19345)
(19183)
(19175)
财务(19097)
财务管理(19063)
企业财务(18147)
环境(17236)
(16991)
(16647)
机构
大学(431902)
学院(426123)
管理(161714)
(159342)
经济(155855)
研究(144596)
理学(142177)
理学院(140471)
管理学(137509)
管理学院(136727)
中国(100209)
科学(94008)
(91644)
(76354)
(73402)
(72323)
业大(69458)
研究所(68045)
中心(64770)
(63035)
师范(62324)
(61075)
农业(60752)
财经(59673)
北京(57213)
(54610)
(52613)
师范大学(51001)
(49229)
技术(48846)
基金
项目(303680)
科学(238435)
基金(219123)
研究(216902)
(194478)
国家(192830)
科学基金(163741)
社会(134727)
社会科(127489)
社会科学(127459)
(119273)
基金项目(115808)
自然(109514)
自然科(107036)
自然科学(107000)
教育(105698)
自然科学基金(105074)
(103282)
资助(90703)
编号(87521)
成果(71490)
重点(69703)
(67736)
(64369)
(63265)
课题(62548)
科研(59200)
创新(58973)
教育部(57855)
计划(57132)
期刊
(158994)
经济(158994)
研究(122060)
中国(79744)
学报(77590)
教育(68192)
(67450)
科学(67063)
大学(58348)
管理(55507)
学学(54313)
(53700)
农业(46577)
技术(38223)
(31365)
金融(31365)
财经(28450)
业经(26358)
经济研究(26194)
(24344)
(24293)
(21872)
科技(21077)
问题(20996)
业大(20567)
图书(20478)
统计(18476)
技术经济(18381)
理论(18270)
商业(17699)
共检索到598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玉芝  杜育红  
人工智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程序性假设,将劳动力的技能分为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身体技能、非程序性身体技能五类。采用美国职业信息网络数据,结合1982—2010年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以及程序性认知技能的需求不断上升,对程序性身体技能和非程序性身体技能的需求不断下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人均GDP越高,劳动力市场对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以及程序性认知技能需求越大,对程序性身体技能和非程序性身体技能的需求越小。从对个人的收入影响来看,采用2010—2013年的CGSS数据,基于明瑟收入方程,研究发现程序性认知技能对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对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旺盛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非程序性的技能需求上升,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育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综合性课程、开展主题式情境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非程序性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晓文  孔凡娜  
在现今时代,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我们工作与学习的各个领域,会计这一传统行业同样将接受人工智能的挑战。文章简单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传统会计与人工智能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美莎  曾钰桐  冯涛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广泛应用,物化于机器人中的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选取2012—2018年中国省级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中国人口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机器人应用引起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下降效应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这种效应在中、低技能群体中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为政府加大低技能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及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亭亭   包雅楠  
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数字贸易是现有研究关注的热点,但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数字贸易研究不足。利用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指数并结合各数字服务行业数据强度构建“出口国-进口国-行业-年份”维度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指标,围绕2017—2020年主要国家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对其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展开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人工智能应用对促进数字服务出口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一国基于经济层面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贸易效应相比,基于人工智能研发层面的贸易促进效应更显著,其中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创新知识外溢效应比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具有更强的数字服务出口促进作用,人工智能人力资本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弱;除此,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性质的数字服务行业贸易出口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人工智能会通过提升生产率水平与削减贸易成本影响数字服务出口。本文可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帅帅  
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能产生教学目标偏离风险、教学主体替代风险以及伦理风险等风险,解构这些风险可以发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价值理性的缺失、职业院校教师技术素养欠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完善性是造成上述风险的主要原因。为应对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教学运用中产生的风险,我们应当坚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职业教育教学的初心、构建完善合理的技术培训体系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技术素养以及理性规范人工智能辅助职业教育教学技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建锋   王克宇   房欲飞  
本文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颠覆力量何来、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何在以及引发教育变革何去的议题,提出教育领域的数字智能技术革命蕴含内在稳定性和现实再造性,基于“技术—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天平机制,倡导采取技术和教育互济原则,发挥人本取向下人类智慧的能动作用和人造规则的规范效用,积极应对数字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颠覆力量,创造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未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寅  刘勤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加速在各个领域应用,并对我国会计工作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影响的调查问卷,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模式与技术特征,通过会计工作者、会计属性、会计决策、会计伦理、会计主体、会计内容等会计工作维度,研究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影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其数据分析,归纳了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影响的研究发现与研究启示:人工智能推动会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使会计工作内容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金融等“大会计”领域融合,并将会计工作深入供应链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会计工作者出现了“机器人”员工,在利用会计技术性的基础上,使会计决策加速迈入最优决策,并开始考虑人工智能伦理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上述研究为我国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经验证据和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颖博  张文兰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实现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中313篇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从文本和视图两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有智能导师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机器学习、学习模型、智慧学习、计算思维。研究趋势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习认知、情绪认知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应深化研究层次,注重对意识、情感、态度的研究;重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VR/AR进行跨媒体融合研究,构建智慧学习空间;由知识掌握转向智能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利秀  
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空间经济遵循不同的逻辑,需要不完全相同的理论解释。现有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石主要源于马歇尔的"三位一体的外部经济":劳动力池效应、技术外部性、金钱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技术进步也能促进经济活动集聚,但是,智能技术革命与以往历次技术革命相比,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还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即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劳动力池效应可能会减弱,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依然存在,但是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集聚形态和形式将分别呈现为:全球马赛克形态、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的协同演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书嵘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工智能投入和产出这个方面测算2003—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程度,构建熵指数(EI)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分化度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产业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程度对产业分化度具有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但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程度对产业分化度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产业分化度的影响存在着"先抑后扬"的特征,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产业分化度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此阶段支持"抑制效应",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某一拐点之后,产业分化度以递增的速率增加,此阶段支持"加速效应"。基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书嵘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工智能投入和产出这个方面测算2003—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程度,构建熵指数(EI)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分化度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产业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程度对产业分化度具有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但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程度对产业分化度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产业分化度的影响存在着"先抑后扬"的特征,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产业分化度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此阶段支持"抑制效应",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某一拐点之后,产业分化度以递增的速率增加,此阶段支持"加速效应"。基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智能技术出现革命性进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自反性”: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和调节能力,人机关系上存在脱离控制的可能性、应用后果上的负面效应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自反性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创造了更多机遇,但也隐含着“去教育化、反教育化、伪教育化、非教育化”等风险和挑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应当坚持公共性原则、可控性原则、伦理优先原则、多重后果评估原则、共同行动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雪  宋宇  赵培雅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基于智能化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现实影响,本文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根据劳动力技能获取渠道,将劳动力分为教育型、技术型及创业型,并利用2006-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应用对教育型及创业型劳动力的提升效应为正,但抑制了技术型劳动力就业。(2)各类型劳动力就业情况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3)资源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化对教育型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智能化能够促进技术型劳动力就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智能化促进了个人创业行为。(4)人工智能应用会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教育型劳动力就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人工智能应用与技术型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创业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结论对于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宏宇  李冰冰  
人工智能是研究和模拟人类思维及行为的科学。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发展规划及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推进下,高校落实“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部署,在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方法上不断优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一书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相关背景;人工智能的概念、相关技术及局限性;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及风险;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该书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笔者基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高校人工智能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为ZD19114及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基于OBE和CIPP模式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GJX2022D423)的研究结合该书内容分析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潜在风险及措施,并探究互联网+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