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7)
2023(17739)
2022(15446)
2021(14345)
2020(12332)
2019(28313)
2018(28068)
2017(54070)
2016(29817)
2015(33235)
2014(33268)
2013(32888)
2012(30148)
2011(27186)
2010(26883)
2009(24781)
2008(24318)
2007(21639)
2006(18427)
2005(15884)
作者
(89381)
(74720)
(74193)
(70769)
(47209)
(36197)
(33768)
(29544)
(28157)
(26431)
(25202)
(25059)
(23690)
(23439)
(23297)
(23268)
(23023)
(22240)
(21404)
(21396)
(18958)
(18321)
(18034)
(16934)
(16868)
(16617)
(16546)
(16440)
(15140)
(15039)
学科
(117294)
经济(117167)
管理(84477)
(81709)
(67602)
企业(67602)
方法(58533)
数学(51317)
数学方法(50664)
(31883)
(30485)
中国(29122)
(28491)
业经(25628)
地方(22620)
(22245)
贸易(22239)
(21591)
农业(21396)
(20291)
(20092)
财务(20012)
财务管理(19971)
理论(19198)
企业财务(18904)
技术(18888)
(18235)
环境(17693)
(16277)
银行(16187)
机构
大学(428165)
学院(426402)
管理(167062)
(165132)
经济(161582)
理学(146309)
理学院(144646)
管理学(141775)
研究(141389)
管理学院(141033)
中国(101594)
科学(93880)
(90351)
(79850)
(72881)
(72611)
业大(72061)
研究所(67435)
中心(64385)
农业(63609)
(61093)
财经(59776)
北京(56072)
(55193)
师范(54463)
(54387)
(51278)
经济学(49615)
(49381)
技术(46390)
基金
项目(301472)
科学(234215)
基金(217713)
研究(210039)
(193646)
国家(192095)
科学基金(162959)
社会(130235)
社会科(123408)
社会科学(123373)
(119147)
基金项目(116376)
自然(110468)
自然科(107922)
自然科学(107886)
自然科学基金(105936)
(101018)
教育(96977)
资助(90351)
编号(84470)
重点(68099)
成果(66967)
(65116)
(63623)
(62277)
科研(59145)
计划(58332)
创新(58254)
课题(58093)
大学(55244)
期刊
(169861)
经济(169861)
研究(113549)
学报(79160)
中国(73198)
(70825)
科学(68401)
大学(57972)
管理(57471)
(55500)
学学(55159)
农业(48457)
教育(41227)
技术(36290)
(30118)
金融(30118)
业经(28929)
财经(28509)
经济研究(27470)
(25159)
(24360)
问题(22854)
(22228)
科技(21943)
图书(21337)
业大(20873)
技术经济(20662)
理论(19453)
统计(19260)
商业(19210)
共检索到591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畅  吕荣杰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注。文章采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53篇相关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进行系统阐述。文章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根植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研究热点包括其影响结果研究、基于常规性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及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的影响机制研究等三大方面。文章基于现有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概念完善与衡量、推进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中国情境研究等可拓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有助于搭建经典理论与新兴研究的桥梁,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畅  吕荣杰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注。文章采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53篇相关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进行系统阐述。文章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根植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研究热点包括其影响结果研究、基于常规性模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及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的影响机制研究等三大方面。文章基于现有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概念完善与衡量、推进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中国情境研究等可拓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有助于搭建经典理论与新兴研究的桥梁,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美莎  曾钰桐  冯涛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广泛应用,物化于机器人中的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选取2012—2018年中国省级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中国人口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机器人应用引起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下降效应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这种效应在中、低技能群体中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为政府加大低技能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及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雪  宋宇  赵培雅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基于智能化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现实影响,本文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根据劳动力技能获取渠道,将劳动力分为教育型、技术型及创业型,并利用2006-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应用对教育型及创业型劳动力的提升效应为正,但抑制了技术型劳动力就业。(2)各类型劳动力就业情况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3)资源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化对教育型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智能化能够促进技术型劳动力就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智能化促进了个人创业行为。(4)人工智能应用会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教育型劳动力就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人工智能应用与技术型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创业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结论对于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远  刘于山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优化了生产环节和管理过程,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就业市场对于“机器换人”的担忧。文章使用2013—2020年231家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回归,研究和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于制造业企业员工数量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员工数量有着显著负向效应,对工资水平有着显著正向效应,且两者影响均具有异质性。据此,应该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人才培养机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合理把握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与程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军  常红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会替代部分劳动,降低劳动力就业水平,减少劳动报酬;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者收入。人工智能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人群中存在差异。从技能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就业极化并扩大收入差距;从行业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加速了劳动力向服务业的转移;从区域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地区制度、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就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就业冲击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芳  吕飞豹  
目前国内外对会计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些研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文章对会计人工智能研究进行了梳理,运用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5—2019年的国际国内会计人工智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研究机构分布、发文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以及会计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演进与前沿趋势。研究表明,国际上马来西亚发表的相关文献最多,国外偏重于从技术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反思与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影响和挑战等,研究差异来源于国情、文化和研究基础不同,这些将对我国后续如何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贾君枝  崔西燕  张贵香  
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组织模式的影响,文章采集国内近十年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组织研究文献,利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涉及的知识元素、组织方式、算法模型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知识组织过程包括知识抽取、知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知识组织过程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提升了知识组织处理效率。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家越  卢才武  黄玉森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发展迅速,学科范围从计算机科学向脑科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扩展,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比较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趋势,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知识图谱的理念,以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梳理2010年—2018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分别从年度分布、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均经历繁荣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新一轮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总体上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武晓芬  田海洋  
应用Cite 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以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中的人工智能审计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关键词、发文国家及机构的分析,总结国内外人工智能审计的热点及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人工智能审计研究已显现聚集效应,完成了理论规范研究向实证性案例研究的过渡,具备了应用实例和技术平台;国内研究以电算化审计-计算机审计-信息化审计为演进路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还不成熟,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不强,缺乏基础智能技术科研机构,未来研究将更多实践在技术创新、案例应用等现实领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巧玲,李敏  
人工智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用及经济效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理论界就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范围进行了激烈讨论。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划分了六次技术革命,分析历次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及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会增加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相对供给,有助于劳动力整体质量提高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优化我国劳动力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俞伯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人口红利渐逝、人口老龄化、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等诸多问题。除了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之外,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加制造业的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检验了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在内的各解释变量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增加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优化劳动力结构;另一方面,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地优化了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强技能型劳动力统筹等优化劳动力结构的对策建议,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文晶  徐丽  刘进  陈劲  
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中SCI、E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以获得的2008—2017年4938篇人工智能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分布和学科分布。通过对关键词和突发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2008—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数量正呈"井喷"势头迅速增长,并呈从核心学科向周边学科渗透的快速扩散趋势,尤其是经济管理学科正迅速加入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人工智能与创新研究的交叉领域极具研究潜力,但是当前总体研究水平不高,尚有大量研究空白有待突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刚  孙婉璐  
技术进步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产业模式的同时,也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重大变化。文章从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对就业均衡、劳动力市场结构、收入分配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四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出了为缓解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负面冲击的相关政策建议。并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空白,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勤  刘明泽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近年来28篇相关文献的40个独立样本,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与劳动收入的总体影响,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分为表征内生的自身投入和外生的外部引入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运用Meta亚组分析探究潜在调节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总体上看,人工智能小幅扩大了就业规模,效应值为0.032;降低了劳动收入,效应值为-0.011。具体而言,技术的投入维度显著地促进就业规模和劳动收入,而使用维度则对二者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识别了行业、地区作为调节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大于非制造业和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增加了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但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