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5)
2023(11357)
2022(9226)
2021(8135)
2020(6224)
2019(13693)
2018(12482)
2017(23240)
2016(12431)
2015(13187)
2014(12462)
2013(12136)
2012(10769)
2011(9563)
2010(9211)
2009(8255)
2008(7793)
2007(6798)
2006(5594)
2005(4915)
作者
(36347)
(30589)
(30446)
(28847)
(19138)
(14886)
(13445)
(11947)
(11458)
(10449)
(10374)
(9920)
(9670)
(9455)
(9401)
(9339)
(9303)
(9081)
(8862)
(8785)
(7706)
(7251)
(7149)
(7044)
(6799)
(6690)
(6592)
(6482)
(6063)
(6016)
学科
(48809)
经济(48758)
管理(36785)
(36135)
(26686)
企业(26686)
方法(21844)
数学(19852)
数学方法(19708)
(18780)
(17551)
贸易(17543)
(17264)
(14677)
中国(14344)
(12547)
业经(12214)
农业(11204)
地方(9272)
(9000)
技术(8939)
(8932)
出口(8915)
出口贸易(8915)
环境(8574)
(8425)
(8048)
财务(8041)
财务管理(8027)
产业(7976)
机构
学院(173690)
大学(171427)
(75611)
经济(74457)
管理(67040)
理学(59709)
理学院(59104)
管理学(58260)
研究(57994)
管理学院(57968)
中国(42307)
(36781)
科学(36473)
(33916)
(32997)
业大(31055)
农业(29438)
(28648)
财经(27099)
中心(26802)
研究所(26557)
(24983)
(24503)
经济学(24375)
经济学院(22607)
(21997)
财经大学(20382)
北京(20264)
(20116)
农业大学(19787)
基金
项目(130394)
科学(103154)
基金(96814)
研究(90031)
(87559)
国家(86858)
科学基金(74025)
社会(60942)
社会科(58178)
社会科学(58165)
基金项目(51339)
(51117)
自然(48236)
自然科(47221)
自然科学(47206)
自然科学基金(46396)
(43125)
教育(40603)
资助(37658)
编号(33302)
重点(29918)
(28859)
(28480)
(28354)
国家社会(26893)
创新(26533)
科研(25824)
计划(24986)
(24473)
教育部(24248)
期刊
(72629)
经济(72629)
研究(46203)
学报(33539)
(32982)
中国(30466)
科学(28299)
大学(25003)
学学(24179)
(24026)
农业(22737)
管理(22360)
教育(14268)
业经(14246)
经济研究(13955)
(13585)
金融(13585)
财经(12816)
技术(12714)
(12391)
(11224)
(11035)
问题(10411)
(9146)
业大(9141)
科技(9120)
商业(9093)
国际(9007)
技术经济(7906)
农业大学(7775)
共检索到240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青青  白东北  王珏  
以创新促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高度融合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关键。本文使用IRF提供的机器人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显著促进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与高生产率制造企业相比,人工智能对低生产率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其次,人工智能的促进效应是通过替代低端劳动力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优化企业要素配置实现的。其中,主要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优化要素配置提高低生产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体现在高生产率企业中。考虑到机器人数据结构特征,对行业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高行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产品质量贡献率达到82.01%。因此,创新引领发展就是要把握智能化高速发展契机,减少劳动力投入、优化要素配置、提高技术创新,从而助推我国制造企业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科选  余林徽  
本文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实施作为研究视角,结合CEPII-BACI数据库中2010~2020年间中国HS6分位层面的出口产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收入水平、要素密集度与质量水平的出口产品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途径来推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跃升,其中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为理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晓宁  刘磊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匹配的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产品质量与出口强度之间的"质量促进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强度提高与产品质量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即企业越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越有利于产品质量升级,企业产品初始质量越高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质量提升速度越快,提升效果越明显,而随企业产品质量逐渐降低学习效应也随之减弱;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对出口强度的整体作用不显著,即"质量促进效应"不显著,但对于出口质量水平较高的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出口强度的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欢浪  铁瑛  张娟  
本文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拓展了Kugler和Verhoogen(2012)的理论模型,提出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大微观机制,即"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在实证层面利用城市统计年鉴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在细化的城市-企业维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通过"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实现。城市服务业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发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海云  王利霞  
如何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2004~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出口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机制。文章研究发现:第一,海归高管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海归高管能够促进企业推出试验性产品,提升中间品进口质量,以及促进高级人力资本的引进,这有利于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文章进一步使用1920年前创办西式大学的数量作为工具变量作为因果识别策略,主要结论在因果识别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最后,文章指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积极引进海归人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春明  班元浩  李宏兵  刘烨  
全球分工体系进入系统性重构期,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集聚平台赋能城市出口升级,已经成为推动外循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数字经济“长尾理论”引入异质性出口模型,利用2005—2015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检验虚拟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集聚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这一结论在利用历史数据做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相比于加工贸易产品,虚拟集聚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对一般贸易更为显著,同时在地理区位上呈现由中心向外围、东部向中西部的辐射效果。通过解构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发现,虚拟集聚主要通过产品内效应、产品进入/退出效应等产品再配置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虚拟集聚有助于推动市场一体化、缓解拥挤效应和优化出口结构,与地理集聚的协同演变也有利于出口质量升级。本文为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及中国高质量外循环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青青  吕德胜  王珏  
数字贸易为国际贸易注入新动能、开辟新空间,成为各国提升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2006—2017年CEPII数据、世界银行贸易数据库构建多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对各国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正向动态效应,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发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优化要素配置是提高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可能渠道。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贸易对较高收入出口目的国以及中技术制造行业的正向效应尤为显著。最后,运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数字贸易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进行微观视角的补充。综上,应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数字贸易全球化发展,通过强化企业研发力度、优化劳动和技术等要素配置,最大程度发挥数字贸易对一国高质量出口的推动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爽  王昱  王晓娜  
中国出口产品往往面临量高而质低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只能定位在较低的价格。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所得的微观数据,从产品层面出发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合行业层面间接融资渠道测度的金融发展指标,运用非参数分位数面板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异质影响且影响模式显著不同,在高分位处呈现“倒N型”特征;(2)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差异化的最优金融发展水平,并随分位点下降而降低;(3)非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对金融发展的敏感程度更高,而对低分位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宏观调控应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怡  耿纯  
本文运用2002-2007年间海关统计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以往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文献不同,本文将无进口中间产品的一般贸易作为处理组,与不受退税和关税影响的加工贸易出口进行比较,从而剔除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企业和产业层面的证据都表明出口退税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下降,促使企业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具体而言,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比加工贸易高出考察期内企业出口产品平均质量水平的3.69%。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沈成燕  
本文基于Feenstra&Romalis(2013)整理的各国出口数据,首先运用生存概率法分析各经济体SITC4位码产品的出口持续性,进而借助工具变量2SLS模型,首次就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与启示有:发达经济体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表现为"高质稳进"型正效应,而对于发展中经济而言,过长的出口持续时间则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低端锁定"和"低端下滑";出口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品和"质量革新惰性"是近几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执行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体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空间型地理接近"不一定能够促进一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制度型地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亢梅玲  和坤林  
本文使用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180个国家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算出中国出口的2518种产品的质量指标。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在逐年缓慢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得到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照生产率的出口干中学效应,检验产品出口是否带来质量升级即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先前出口经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存在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逢珉  程凯  
在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战略背景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7~2015年CEPII数据库中行业层面的贸易数据测算了出口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贸易便利化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一方面促使企业选择以低价竞争策略替代质量竞争策略,从而产生替代效应抑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又使出口企业获得成本优势,促使其选择扩大出口规模,进而产生收入效应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然而贸易便利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却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随着进口国收入水平的降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最后对出口产品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此外,贸易便利化对质量越高的出口产品抑制作用越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通过构建消费者离散选择嵌套偏好模型对收入水平与出口产品质量、出口国规模进行理论分析,将贸易分解为广延和集约边际,同时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数量和质量变化三部分,利用2008—2012年中国的进口及伙伴国产品层次数据,检验出口国收入、规模等因素与出口产品质量、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集约边际是出口扩张的主要因素,相对富裕国家出口更多高质量产品,产品质量与出口国收入呈正向相关,相对富裕出口国通过调整产品质量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出口产品,而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则更多地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出口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