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03)
- 2023(20175)
- 2022(17024)
- 2021(15724)
- 2020(13421)
- 2019(30594)
- 2018(29836)
- 2017(56766)
- 2016(31081)
- 2015(34800)
- 2014(34258)
- 2013(34267)
- 2012(31297)
- 2011(28326)
- 2010(28082)
- 2009(26533)
- 2008(26602)
- 2007(23548)
- 2006(20791)
- 2005(18856)
- 学科
- 济(129045)
- 经济(128863)
- 业(107599)
- 管理(102553)
- 企(95102)
- 企业(95102)
- 方法(58499)
- 数学(48113)
- 数学方法(47685)
- 财(40140)
- 农(37940)
- 业经(36125)
- 中国(34451)
- 制(28882)
- 务(27257)
- 财务(27187)
- 财务管理(27143)
- 农业(25971)
- 企业财务(25783)
- 学(25060)
- 贸(24866)
- 贸易(24854)
- 易(24188)
- 技术(22630)
- 和(21907)
- 理论(21799)
- 地方(21730)
- 体(20594)
- 划(20563)
- 银(20483)
- 机构
- 大学(449479)
- 学院(448719)
- 济(185451)
- 经济(181757)
- 管理(177119)
- 理学(152495)
- 研究(151231)
- 理学院(150857)
- 管理学(148587)
- 管理学院(147773)
- 中国(117071)
- 京(96260)
- 科学(92286)
- 财(88362)
- 农(79039)
- 所(76441)
- 财经(70087)
- 研究所(69270)
- 业大(68633)
- 中心(67772)
- 江(66439)
- 经(63885)
- 农业(62190)
- 北京(60934)
- 经济学(56448)
- 范(55660)
- 师范(55036)
- 院(54456)
- 州(52741)
- 财经大学(51980)
- 基金
- 项目(300087)
- 科学(235968)
- 基金(219524)
- 研究(217145)
- 家(192780)
- 国家(191168)
- 科学基金(163671)
- 社会(138927)
- 社会科(131683)
- 社会科学(131648)
- 基金项目(115665)
- 省(115363)
- 自然(106535)
- 自然科(104028)
- 自然科学(103998)
- 自然科学基金(102203)
- 教育(98655)
- 划(97464)
- 资助(90378)
- 编号(86421)
- 成果(70068)
- 重点(67279)
- 部(66690)
- 创(63718)
- 发(63163)
- 课题(59571)
- 创新(59062)
- 国家社会(57975)
- 科研(57409)
- 教育部(57130)
- 期刊
- 济(206119)
- 经济(206119)
- 研究(133688)
- 中国(86833)
- 学报(73796)
- 农(72377)
- 财(71287)
- 管理(68337)
- 科学(66962)
- 大学(55976)
- 学学(53106)
- 农业(49221)
- 教育(44520)
- 融(41368)
- 金融(41368)
- 技术(38018)
- 财经(35582)
- 业经(33802)
- 经济研究(32950)
- 经(30496)
- 业(28207)
- 问题(26795)
- 技术经济(23220)
- 贸(22160)
- 版(21810)
- 科技(21691)
- 现代(20623)
- 理论(20316)
- 世界(20221)
- 商业(19824)
共检索到66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烁 陆瑶 王含颖 彭章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以2015-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所属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事件公告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此论证人工智能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发现入选公告会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市场对于大规模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小规模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国有企业,对高监管企业的反应好于低监管的企业,对最低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的反应好于最低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够提高企业的超额收益,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事件研究 企业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 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年失业 新质生产力 岗位替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民乐 汪星星
为探究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文章选取2009—2019年中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分行业工业机器人安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有利于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有效;理论分析和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是通过提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增加企业政府补贴实现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据此,建议政府从供给侧、需求侧加大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支持力度,以缓解制造业企业过度金融化的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金融化 制造业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房浩超
为进一步厘清人工智能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以及这种效应在不同维度下是否存在异质性,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3 262家企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知识、人才、资本分析框架,利用回归检验分析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地,从技术化水平、媒体关注度、研发强度3个维度分别考察不同组别下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创新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非高科技企业、高媒体关注度企业以及高研发投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人工智能可以促进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创新要素配置优化,这些效应共同对企业创新施加了积极影响;(3)人工智能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作用更大。为此,政府要加快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建设,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推进创新要素结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季存睿 辛立国
推动企业智能转型对于制造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融资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视角构建理论框架综合解析了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来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实际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智能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机制检验表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升管理者能力是智能转型驱动企业出口规模提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揭示,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要素密集度、区位、企业所有制和行业异质性。具体来看,智能转型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企业的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企业实施智能转型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有效带动了行业内非试点企业出口规模。文章拓展了企业出口规模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稳步推进智能转型来助力企业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
智能转型 企业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晓男 孟繁琨 鲍晓娜 曲刚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深度融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能否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升,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5—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制造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及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市场份额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通过劳动力数量、物质资本使用效率和技术创新产出3种中介变量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并通过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技术创新投入抑制企业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 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高恺琳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调整,通过智能化技术助力企业“延链补链”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设备进口数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延长。机制分析发现,由于上游生产环节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对下游更高,而下游生产环节的劳动密集程度相对上游更高,因而企业通过进口工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在更多产业链环节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机器换人”,即促进资本对部分劳动力的替代,更显著地降低上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上游的生产链长度;另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赋能于人”,即促进劳动力边际产出的提升,更显著地降低下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下游的生产链长度。最后,本文从产业链关联的角度分析发现,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可以通过产业链关联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涟漪效应”;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发现,专业化集聚水平提升会进一步放大工业智能设备对企业生产链长度的促进效果;从应对断链危机的角度分析发现,寻求智能设备进口的替代国有助于企业在面临特定供应链断链危机时有效延长生产链长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勤 刘明泽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近年来28篇相关文献的40个独立样本,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与劳动收入的总体影响,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分为表征内生的自身投入和外生的外部引入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运用Meta亚组分析探究潜在调节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总体上看,人工智能小幅扩大了就业规模,效应值为0.032;降低了劳动收入,效应值为-0.011。具体而言,技术的投入维度显著地促进就业规模和劳动收入,而使用维度则对二者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识别了行业、地区作为调节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大于非制造业和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增加了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但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龙艳 凃玉晖 庄芹芹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试点是引领带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探索。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智能制造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该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制造试点能够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试点的创新驱动效应因企业、行业、地区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在大规模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为此,应扩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范围,坚持外部融资获取增加与内部研发投入增加并举,坚持培养和引进人才“两条腿”走路,坚持因企施策、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
人工智能扩大了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检验
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就业吸纳——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
基于熵权灰聚类的企业智能制造创新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福建五家电子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实证研究
基于专利数据的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关村企业的微观证据
制造业智能化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
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对降低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