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6)
- 2023(4210)
- 2022(3483)
- 2021(3093)
- 2020(2527)
- 2019(5424)
- 2018(5283)
- 2017(9808)
- 2016(4901)
- 2015(5510)
- 2014(4769)
- 2013(4740)
- 2012(4247)
- 2011(3670)
- 2010(3777)
- 2009(3531)
- 2008(3463)
- 2007(3084)
- 2006(2642)
- 2005(2243)
- 学科
- 业(21789)
- 管理(18839)
- 企(15944)
- 企业(15944)
- 济(15191)
- 经济(15159)
- 技术(10513)
- 技术管理(8575)
- 服务(6394)
- 中国(6393)
- 工作(5594)
- 业经(5334)
- 方法(5024)
- 服务业(4995)
- 制(4974)
- 农(4439)
- 贸(4180)
- 贸易(4175)
- 银(4143)
- 银行(4135)
- 易(4076)
- 行(4028)
- 财(4026)
- 数学(3986)
- 数学方法(3935)
- 读者(3546)
- 融(3405)
- 金融(3405)
- 产业(3358)
- 地方(3279)
- 机构
- 大学(63564)
- 学院(63245)
- 管理(27550)
- 济(26765)
- 经济(26090)
- 理学(23374)
- 理学院(23162)
- 管理学(22927)
- 管理学院(22772)
- 研究(20766)
- 中国(16348)
- 京(13153)
- 财(12195)
- 科学(11667)
- 江(10041)
- 中心(9891)
- 所(9535)
- 财经(9250)
- 研究所(8561)
- 经(8379)
- 北京(8334)
- 州(8316)
- 院(8192)
- 经济学(8087)
- 业大(7766)
- 范(7744)
- 师范(7683)
- 农(7321)
- 经济学院(7226)
- 商学(7150)
- 基金
- 项目(45109)
- 科学(36243)
- 研究(35300)
- 基金(32220)
- 家(27998)
- 国家(27733)
- 科学基金(24275)
- 社会(23890)
- 社会科(22558)
- 社会科学(22551)
- 省(18191)
- 基金项目(16905)
- 划(14611)
- 教育(14557)
- 编号(14063)
- 自然(13848)
- 自然科(13598)
- 自然科学(13596)
- 自然科学基金(13361)
- 创(12930)
- 创新(12309)
- 成果(11520)
- 资助(11462)
- 发(10457)
- 国家社会(10341)
- 重点(10048)
- 新(9623)
- 制(9575)
- 项目编号(9527)
- 课题(9335)
共检索到100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史宁 王远
<正>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政策制定、劳动力市场、健康照护及家庭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赋能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融合深入,养老服务产业正在孵化出全新业态。这种新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医养康护乐”为核心,逐步获得社会认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我国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在不远的将来对经济发展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关键词:
新产业 新业态 新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迟海涛
伴随2016年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热潮兴起,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及阿里巴巴与京东集团的引导下,新零售业态又掀起"智能新零售"之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贯穿新零售供应链,缔造了"无人新零售"模式,实现了降本提效深化升级及更好的消费体验,但智能新零售业态结构中呈现"专业/专卖店+商超"为主,"便利店+百货店"为辅,业态市场销售结构亦喜亦忧,区域新零售业态发展不均衡等格局。鉴于此,本文基于"人工智能"视域探讨人工智能驱动"新零售"业态之轮,进一步展开新零售业态结构发展格局分析,提出智能新零售业态结构优化之路。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零售 业态结构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唐晓波 李新星
人工智能是一门关于知识的学科,如何在智能革命时期,跟上时代的脚步,已成为知识服务领域一个新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服务主要思维模式由原来的经验主义转化为数据驱动为主,服务主体变得多元化,服务内容变得智慧化。在此背景下,知识服务领域中关于数据安全、用户行为和服务表达等方面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服务 数据驱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华强
不久前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平行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题为《大模型改变世界》演讲中认为,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针对“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的担忧,李彦宏表示,把机器变成人不应该是努力的方向。机器很多方面会比人强,但机器变不成人,也没必要变成人。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能干的事越来越多,效率会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与机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对立。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石晶 刘佳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智能化面临许多挑战,如通用性缺失、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足、高维护成本等,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构建更灵活、高效和用户友好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四个局限:自然语言的理解与生成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用户体验的瓶颈、图书馆的信息层次服务和用户的智慧层次需求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矛盾、与社会其他资源的脱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弱势和信息服务粒度过大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明显缺陷。其次,从服务层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接着,分析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新服务,包括无障碍智慧服务、读者数字孪生、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最后,提出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新变化,即研究范式从以人为主图书馆服务到以机器为主的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研究侧重点从信息的“存”与“取”到信息的“关联”与“洞见”的拓展,以及分析方法从描述性分析到指导性分析的过渡。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公共图书馆 信息服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昊宇
作为孝道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观念。但就目前而言,这种传统的文化价值似乎正在加重我国工龄人群的赡养负担,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更新,创新者们希望以此来实现对于所处行业的颠覆性创新并创造新的商机。文章对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系列产品的市场计划进行分析,对完善中国应对老龄化的长效性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王世伟
大智能时代的来临,既为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孕育了发展新动能,也让图书馆的服务面临倒逼重塑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图书馆服务的视角,分别论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浪潮与图书馆服务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读者用户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空间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项目的重塑等问题,指出人工智能服务重塑是图书馆迈向新时代的新征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杰 陆倩 张宝来
人工智能在纳税服务中的应用体现了以纳税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也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税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是依托人工智能形成的大信息平台,通过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形成与涉税各方充分交流和互相理解的有效沟通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分工的力量,构建信息、数据、人才等各种资源和要素网络,最大化体现"人工智能+税务"的价值,为降低征纳成本、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提高税法遵从度以及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纳税服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春雷 王者婧
<正>技术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单纯讨论AI本身的能力而忽略应用场景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技术嵌入业务流程的AI原生应用才能真正让AI发挥更大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企业带来数据驱动的洞察力,这不仅优化了决策制定流程、增强了运营效率、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还促进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蜕变为数智企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茫 张珏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新兴创新驱动力,也带来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机遇。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和借鉴大量案例,总结归纳图书馆AI服务的服务形式与未来的实践创新之路。研究发现:AI经历4次浪潮,以跨媒体感知、大数据管理、深度学习、仿生功能和语言交互等为要素;现有图书馆AI服务有6种服务形式;图书馆应从顶层设计、核心科技、专业团队、运行机制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展开思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书馆 服务创新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晓棠 Michael Song 张海丽 王宇凡
人工智能能力影响企业能否利用大数据资源来提升新服务开发绩效,但影响机理及结果有待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基于信息处理理论,构建以人工智能能力为调节变量的大数据资源与新服务开发绩效模型;收集477个美国与632个中国新服务开发项目数据,经回归分析发现:人工智能能力很低时,大数据资源负向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较低时,大数据资源不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大数据资源正向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会强化大数据资源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该强化效应在美国较高且逐年递增,在中国则较低且未逐年递增。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聪 张春红 高楠 金鑫 李国俊
[目的/意义]探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引发的信息交互模式变化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对未来服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分析AIGC在内容生产、信息获取和人机交互方面带来的变化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然后,通过探讨用户在认知适应、短期使用、长期发展这三个技术接受阶段的心理演变,来理解用户对技术变革的适应过程。最后,针对图书馆服务,提出适应AIGC时代的策略和优化方法。[结果/结论] 从适应新的模式来看,图书馆需重视数据价值,促进生态融合,打造便捷高效的信息环境;同时,简化复杂界面,重构用户体验,提供直观易用的服务。从回应用户心理变化来看,图书馆应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建设专题资源导航以助力用户适应过程,并推动馆员与用户协同发展以增强技术应用能力,更要从服务设计出发,重塑阅读服务模式,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淘宝推出Buy+和AlphA Go战胜李世石,进一步催热了VR和AI市场。本文的分析表明,VR和AI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样,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不仅依赖个体对于符号(数字、文字)的准确解读,而且还需要对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比较、评判和确认。人工智能虽然是模拟人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但是,反过来也让我们对于人的智能,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批判性思维 媒介技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敏中 王满林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人工体能 人工智能 人的智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