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3)
- 2023(14272)
- 2022(12081)
- 2021(11072)
- 2020(9498)
- 2019(21352)
- 2018(20621)
- 2017(39245)
- 2016(20686)
- 2015(22805)
- 2014(22004)
- 2013(21418)
- 2012(19336)
- 2011(16979)
- 2010(16536)
- 2009(14867)
- 2008(14271)
- 2007(12099)
- 2006(10139)
- 2005(8574)
- 学科
- 济(84574)
- 经济(84482)
- 管理(59327)
- 业(57800)
- 企(47815)
- 企业(47815)
- 方法(46522)
- 数学(41853)
- 数学方法(41399)
- 贸(27575)
- 贸易(27561)
- 易(26852)
- 财(23891)
- 农(20877)
- 中国(20524)
- 业经(17471)
- 务(14858)
- 财务(14824)
- 财务管理(14787)
- 学(14658)
- 出(14644)
- 地方(14215)
- 企业财务(13970)
- 农业(13687)
- 制(13452)
- 技术(13416)
- 融(11673)
- 金融(11672)
- 银(11627)
- 环境(11605)
- 机构
- 大学(285476)
- 学院(282132)
- 济(121594)
- 经济(119644)
- 管理(114479)
- 理学(101085)
- 理学院(100094)
- 管理学(98381)
- 管理学院(97878)
- 研究(90392)
- 中国(67961)
- 京(57187)
- 科学(54767)
- 财(53546)
- 农(48110)
- 业大(44835)
- 财经(44354)
- 中心(43882)
- 所(43095)
- 经(40880)
- 研究所(39701)
- 江(39488)
- 经济学(38617)
- 农业(38260)
- 经济学院(35450)
- 北京(34362)
- 院(33690)
- 财经大学(33613)
- 范(32860)
- 师范(32366)
- 基金
- 项目(207180)
- 科学(164279)
- 基金(155489)
- 研究(144590)
- 家(138662)
- 国家(137304)
- 科学基金(118303)
- 社会(95681)
- 社会科(91219)
- 社会科学(91194)
- 基金项目(82198)
- 自然(78472)
- 省(78413)
- 自然科(76816)
- 自然科学(76795)
- 自然科学基金(75462)
- 划(66962)
- 教育(66339)
- 资助(63384)
- 编号(55136)
- 重点(46533)
- 部(46394)
- 创(43974)
- 发(42913)
- 成果(42322)
- 国家社会(41697)
- 科研(41355)
- 创新(41199)
- 教育部(40317)
- 人文(39069)
共检索到395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童精明 代艾玲 高劲松 彭刚
人工智能加速了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其是否会引发制造业回流,进而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和32个OECD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中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发现作用效果存在明显时滞性。进一步,以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也会进一步扩大,但不同门槛区间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国胜 张欢 王瞳瞳 史伟扬
对外直接投资会影响对外进出口贸易遥本文梳理了以往文献袁分析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遥选择欧盟作为投资接受方和贸易对象袁使用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其不断扩大的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遥结果表明院第一袁中国对欧盟各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创造效应袁但是创造效应较小曰第二袁中国对欧盟各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形式不同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欧盟 进出口贸易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捷 刘宁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贸易增长空间提升19.4%与10.1%以上,若进一步释放现有贸易环境的潜力,中国出口与进口的极限贸易增长空间将分别得到26.3%~263.6%与14.6%~779.7%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捷 刘宁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运输环节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依据中国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引入预计贸易增长空间与极限贸易增长空间两个测度指标,结合回归分析与反事实分析方法测算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造成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运输距离对中国与伙伴国贸易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伙伴国人口总量与区域贸易协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非对称"特征;中国进出口贸易均面临典型的非效率问题,其中进口层面的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将使中国出口与进口的预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巍 傅玉玢
文章在探讨发展中国家双向FDI贸易效应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1982~2012年中国双向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IFDI的长期出口弹性和IFDI滞后2期的短期出口弹性均为正,且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OFDI的长期出口弹性和OFDI滞后2期的短期出口弹性均为正,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IFDI与OFDI的长期进口弹性均为负。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IFDI的长期出口促进效应存在下降趋势,IFDI的现有类型和质量对经济持续发展存在局限性;OFDI的长期出口促进效应存在上升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华 卢孔标
本文回顾了进出口对我国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机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进出口与国内物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进口价格主要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并不通畅,进口价格的影响被大大削弱。进出口对国内"总供给—总需求"的影响最显著,是影响物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密切关注。贸易收支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不一致的情况下,贸易收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较有限。
关键词:
进出口 通货膨胀 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刚 刘旸
本文基于1998—2012年我国双边贸易数据和细分行业数据,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30,出口价格弹性为0.48,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无论是国别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口以原材料等资源类商品为主,而出口则以制成品为主;进出口收入弹性大于价格弹性,说明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汇率只是次要因素。
关键词:
马歇尔—勒纳条件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其鑫 秦其文
随着中国吸引外资和贸易额迅速增加,FDI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文章基于1999~2011年中国FDI与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中国FDI与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外商对华投资能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中国FDI与贸易呈现出互补关系。并且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知中国出口与FDI是双向影响关系,而进口与FDI是单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
FDI 贸易 进出口额 互补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本文运用E-G两步法,分析我国自1951年至2003年期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还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云 陈明强 陈刚
本文基于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的FDI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在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三大地区的进口均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出口并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东部地区的FDI很显著地构成了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但这种Granger因果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文章结合区域差异结论,从技术溢出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东 王述芬
贸易便利化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区域经济组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政策环境、海关及边境管理、物流和通讯设施、商业环境四个指标,应用经调整的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从实证角度探讨贸易便利化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针对四个指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贸易便利化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宝友
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对物流业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全国而言,物流每变化(增长或减少)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地变化(增长或减少)2.19%(或5.13%)。地区和个案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关键词:
物流业 进出口贸易 相关性分析 弹性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李明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同时也处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那么日趋激烈的全球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冲击?本文基于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lobal Trade Alert,GTA),构建2005—2018年贸易摩擦发起国-承受国-产品-时间维度的面板数据,利用泊松伪极大似然(PPML)估计技术实证分析全球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的直接效应和第三国效应。研究发现: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的目标对象国已经从我国转移到多个目标国,而且主要围绕中低端产品和关税、进口控制措施以及边境后措施等方面。我国因其独特的大国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全球贸易体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全球贸易摩擦总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19.43%,进口增长6.08%;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南北间和南南间的贸易摩擦。虽然贸易摩擦导致我国与发起国和承受国的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呈现不对称效应;同时,与进口限制措施显著促进我国与承受国、发起国的贸易不同,出口限制措施显著抑制我国从承受国的进口和对发起国的出口,而促进我国从发起国的进口。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全面理解全球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检验我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卫平 张宝友 黄祖庆 孟丽君
以我国1993-2008年间的ISO9000认证数和对外贸易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多元回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ISO9000认证与对外贸易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二,我国ISO9000认证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第三,当ISO9000认证受到一定冲击发生变化时,能够给出口贸易增长带来长久、持续的正向影响,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则是相反;第四,我国不同行业的ISO9000认证对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技术密集型最大,劳动密集型最小。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ISO90000认证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ISO9000 中国 对外贸易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晓萍 于英川 方培基
采用1980年到2006年间FDI和贸易数据,对FDI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结构、FDI分行业流入对我国贸易结构以及FDI对于我国贸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FDI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贸易产业竞争力有明显促进的量化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