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3)
2023(18901)
2022(16241)
2021(15301)
2020(12723)
2019(29137)
2018(28731)
2017(54622)
2016(29613)
2015(33060)
2014(32802)
2013(32039)
2012(29300)
2011(26059)
2010(26122)
2009(23745)
2008(23299)
2007(20615)
2006(17743)
2005(15303)
作者
(83457)
(69503)
(68828)
(65701)
(44297)
(33493)
(31490)
(27324)
(26376)
(24824)
(23700)
(23470)
(22016)
(21858)
(21518)
(21415)
(20928)
(20799)
(19965)
(19933)
(17091)
(17039)
(16846)
(15885)
(15559)
(15544)
(15322)
(15311)
(14038)
(13873)
学科
(109799)
经济(109671)
管理(95739)
(88541)
(77265)
企业(77265)
方法(52489)
数学(44612)
数学方法(43926)
(31695)
中国(29125)
(28378)
业经(26489)
(24893)
技术(22399)
(22108)
理论(21596)
(21323)
财务(21233)
财务管理(21187)
地方(20641)
(20093)
贸易(20078)
企业财务(20035)
(19505)
农业(18795)
(18642)
银行(18594)
(18548)
(17566)
机构
大学(406481)
学院(405292)
管理(163507)
(155000)
经济(151407)
理学(140819)
理学院(139238)
管理学(136574)
管理学院(135793)
研究(130422)
中国(99435)
(86483)
科学(82673)
(73110)
(64477)
(64317)
业大(61178)
中心(61091)
(60469)
研究所(58875)
财经(58023)
北京(54008)
(53428)
师范(52852)
(52845)
农业(50286)
(49207)
(48423)
经济学(45745)
技术(45214)
基金
项目(280621)
科学(220826)
研究(203742)
基金(203000)
(177470)
国家(175960)
科学基金(152085)
社会(127177)
社会科(120496)
社会科学(120463)
(110502)
基金项目(107256)
自然(100493)
自然科(98261)
自然科学(98236)
自然科学基金(96449)
教育(95547)
(92869)
资助(83625)
编号(82415)
成果(66214)
重点(62649)
(61215)
(61053)
(58476)
课题(57143)
创新(56476)
科研(53846)
大学(52772)
教育部(52723)
期刊
(167745)
经济(167745)
研究(115536)
中国(81943)
学报(65946)
管理(64603)
科学(60334)
(58800)
(57065)
大学(50967)
教育(50736)
学学(47698)
农业(39349)
技术(38833)
(34699)
金融(34699)
财经(28032)
业经(27915)
经济研究(26396)
(24064)
(22765)
图书(22389)
科技(20944)
问题(20789)
(20090)
技术经济(19877)
理论(19001)
现代(17883)
商业(17825)
财会(17424)
共检索到595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华   韩梦玮   沈凌云  
VUCA情境下供应链韧性建设是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人机交互和具象人工智能(AI)认知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出发,以迈创为案例分析对象,探究了AI驱动下供应链韧性的形成与动态演进过程,以及AI对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本文提出基于具象AI认知的人机交互理论,即人机交互的目标协调、行为协调和决策协调过程伴随着人对AI的认知由透明性到负责性,再到公平性的动态演化。这一过程驱动了由适应型供应链韧性塑造到持续型供应链韧性塑造,再到变革型供应链韧性塑造的三阶段跃迁。此外,揭示了AI在驱动供应链韧性塑造过程中所发挥的差别性作用及其梯次发展特征,即AI的作用不仅是算力表现的决策支持,还是一种协调和规范机制。这表现为,随着基于具象AI认知的人机交互的深化,AI的作用性质由工具性演变为战略性,作用范围由单点扩展至全链,作用角色由被动支持转化为主动参与。本文拓展了人机交互理论,阐明了AI驱动供应链韧性形成与演进的底层机理,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韧性领域的理论探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勇  于海龙  
文章分析了服务供应链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并分析,总结了服务供应链与传统的制造业供应链的共性与区别。通过对售后服务这一重要的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售后服务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计国君  曹文博  
文章基于博弈论和消费者效用理论,构建了在两种不同结构供应链下的延伸售后保证设计模型,分别讨论了供应链的分散决策机制下各个参与者在产品市场和售后保证市场中的占优决策以及最大利润的问题,并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靳冬   刘佳颖  
<正>近年来,受到市场变化、消费者行为、竞争环境、参与者利益诉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快速调整决策和计划。以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供应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成为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确保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梦娜   李立亚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生存分析模型,从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供应链韧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国际化程度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考察供应链结构中的供应商复杂性和顾客复杂性对国际化程度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对126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而供应商复杂性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措施提高供应链抵御能力;顾客复杂性对供应链抵御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同时,两方面复杂性对供应链韧性中的恢复能力调节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供应链抵抗能力造成了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京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市场容量也在持续快速地增长。而由于电脑硬件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的复杂性,一般大多数用户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很强。过去绝大多数电脑厂商所采用的售后服务模式主要是自营服务,但随着近年来售后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电脑厂商迫于服务成本控制的压力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独立完成全部售后服务工作,因此选择与第三方"专业售后服务商"进行合作成为电脑厂商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文章以供应链委托代理关系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研究电脑行业售后服务商的选择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玖河  许卫晓  
从售后服务配件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出发,总结了汽车4S店配件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汽车售后零配件供应链企业协作性不高;信息共享性不高;难以准确预测需求;库存问题成为瓶颈;物流成本过高;仓储运输的质损率较高。剖析了在汽车4S店配件供应链管理中引入CPFR的必要性,构建了我国汽车4S店配件供应链管理的CPFR体系架构,并提出了实施CPFR的相应策略,即建立基于ASP的共享信息平台;预测零配件的需求;优化运输;联合补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蓉   吕静   王怡靓  
党组织引领是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各级党组织网络是否在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与考察单一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的研究不同,文章提出党建生态群概念,探讨了党建生态群如何通过独特的信息渠道来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研究发现,党建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成生态群,上下级党组织的纵向关联通过政策信息传递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间党组织的横向关联通过非公开信息传递和技术信息溢出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上述“公转带动自转”的党建生态群的作用路径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社会网络中心度和供应链不同位置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以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他”作用;而以非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低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自身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己”作用;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以位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为主。文章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生态群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来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太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其核心是要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综合推进,同时也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的“双链联动”,全面优化金融服务。跳出产业认识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而供应链数字化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促进供应链韧性,而信息渠道、产品竞争力渠道和内部控制渠道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存在成熟期企业、产业链下游和营商环境优势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但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也伴随着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损失。文章的结论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平   丁威旭  
VUCA时代,全球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面对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核心技术实施“卡脖子”,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将如何破局?以下四点有助于提高中国高科技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第一,贯彻落实以内为主的双循环策略,开拓创新,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保障和发挥行业龙头供应链链主的主导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受“美国优先”、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和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在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危机后,欧盟将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通过研究发现:欧盟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的主要特点:第一,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范式全面转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游戏规则的改变,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工业继续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第二,重点发展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规则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气候变化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三,鼓励欧盟制造,强化欧盟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权,建立稳定的欧盟核心矿产供应链,打造欧盟战略产业生态系统。从本质上分析,欧盟制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打压竞争对手,以强化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此,我们应跟踪欧盟产业政策的新变化,研判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能影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建设,树立中国是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可靠合作伙伴形象;短期应该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有序恢复,中长期要继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面临断链风险等。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导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国   许浩楠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暴露我国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产业安全,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以抵御外部挑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指明了路径。在厘清新挑战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供应链韧性闭环循环路径。以基础创新为开关形成“动态迭代”的内循环供应链韧性建设路径,以“三力协同”为源泉推动外循环供应链“四位一体”的韧性建设,设计“一体两翼”路径实现联动韧性建设。根据战略路径的规划,提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的中国式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球碎片化趋势下部署中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