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5)
- 2023(11251)
- 2022(9640)
- 2021(8968)
- 2020(7855)
- 2019(18004)
- 2018(17731)
- 2017(34176)
- 2016(18445)
- 2015(20956)
- 2014(20928)
- 2013(20494)
- 2012(18962)
- 2011(16955)
- 2010(16744)
- 2009(15324)
- 2008(15063)
- 2007(13350)
- 2006(11059)
- 2005(9604)
- 学科
- 济(76302)
- 经济(76228)
- 管理(55346)
- 业(54904)
- 企(45855)
- 企业(45855)
- 方法(40746)
- 数学(36194)
- 数学方法(35745)
- 财(20557)
- 农(19832)
- 中国(17470)
- 技术(16571)
- 贸(15738)
- 贸易(15736)
- 业经(15721)
- 易(15363)
- 学(15047)
- 务(13518)
- 财务(13471)
- 财务管理(13439)
- 农业(13061)
- 制(12964)
- 企业财务(12761)
- 地方(12748)
- 理论(11832)
- 和(11593)
- 融(11539)
- 金融(11534)
- 环境(11307)
- 机构
- 大学(264863)
- 学院(264492)
- 济(109101)
- 经济(106975)
- 管理(105442)
- 理学(91899)
- 理学院(90994)
- 管理学(89411)
- 管理学院(88914)
- 研究(85184)
- 中国(63158)
- 京(54369)
- 科学(52792)
- 财(48094)
- 农(45177)
- 所(42351)
- 业大(41805)
- 中心(40694)
- 财经(39394)
- 研究所(38889)
- 江(37938)
- 经(35895)
- 农业(35765)
- 经济学(33672)
- 北京(33375)
- 范(32350)
- 师范(31985)
- 院(31045)
- 经济学院(30764)
- 州(30153)
- 基金
- 项目(184051)
- 科学(144500)
- 基金(134048)
- 研究(131712)
- 家(117824)
- 国家(116923)
- 科学基金(100169)
- 社会(83327)
- 社会科(79178)
- 社会科学(79153)
- 省(72278)
- 基金项目(71178)
- 自然(65938)
- 自然科(64434)
- 自然科学(64414)
- 自然科学基金(63235)
- 教育(61723)
- 划(61099)
- 资助(55022)
- 编号(52804)
- 重点(41866)
- 成果(41543)
- 部(41384)
- 创(39160)
- 发(38955)
- 创新(36743)
- 科研(36159)
- 课题(36000)
- 教育部(35425)
- 国家社会(34886)
共检索到369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薛澜 赵静
<正>当人工智能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时,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便走到了一个历史关口。通用大模型商业应用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全球性议题的关注以及对相关发展红利和潜在风险的广泛讨论,在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也被赋予国家间竞争的涵义。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不能被简单视为普通的新兴技术全球治理,其具有的复合技术特性和多重议题属性亟须关注。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和议题属性带来了国际治理难点:各国均不具有实践经验与主导能力,国内议题与全球议题的传导性加强,新旧技术治理范式间存在摩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实践也在“利益相关方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主权国家战略博弈”的内涵,并呈现出各方主体“治理敏捷性”的实践特色与治理趋势。为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制,本文提出原则先行、分类敏捷、中间连接以及技术自治等治理思路,以启发国际社会各方参与主体的思考与行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本涛 王曰芬 曹嘉君 余厚强
[目的/意义]从作者出发探测微观层面上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前沿,并结合相关信息对前沿进行深入解读,以把握作者在整体中的研究态势、所处位置与特色,并发现基于不同属性识别出的研究前沿的类型与状态。[方法/过程]利用CiteSpace中的突变检测算法实现对高产作者突变术语的检测,再根据突变术语的原始来源论文抽取出对应突变术语的多种属性特征,进而依据属性从突变术语中提炼出研究前沿。[结果/结论]依据突变术语所属论文的题录属性,界定出作者层面的50个热点研究前沿、14个新兴研究前沿、34个成长研究前沿。高产作者的热点研究前沿代表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新兴研究前沿反映最近几年领域内比较新颖的研究技术或研究方法,成长研究前沿反映从新兴研究前沿到热点研究前沿的过渡状态。[局限]实验所涉及的高产作者数量受限,实验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CiteSpace中突变检测的参数设置范围受软件本身所限制,无法灵活调整模型参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袁毅 季泽豪
人工智能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跨学科是其基本特性,研究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结构、子学科间的关系,对于政府制订人工智能的人才和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Web of Science采集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的题录数据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学科网络、学科群、学科个体、学科核心词这4重视角分析,揭示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特性。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相关文献包含237个学科,占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学科数的94%,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②人工智能的学科自然聚类成了15个学科群,其中有5大学科群在学科生态中处于成熟、核心的地位;③ 计算机、材料等5大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数量最多且对其他学科人工智能影响最大;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类人工智能文献被引量最大,该领域具有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④基于学科特色核心词的人工智能子学科间亲疏关系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子学科关系较为亲密,但存在“亲者极亲,疏者极疏”的现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荣生 冯紫雯 陈琪 陈劲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公众、政策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人工智能军事化冲击国际稳定的理论和政策争论、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安全治理的规范演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国际社会探索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出现了借鉴国际军控的经验教训、全面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以及规范技术发展路径的多元主张。本文认为,多条路径主导和多元网络化发展的国际规范趋势导致不同的行为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决定了没有一种治理主张可以在短期内主导规范演进的过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春博 丁堃 贾龙飞
人工智能是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研究中的学科领域之一,也是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以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的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权威学术会议AAAI2002-2011年的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绘制当代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包括国别、机构和作者在内的研究力量分布以及热点、前沿和所涉学科在内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此外,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深度解读,发现科学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在探析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时,既需改进自身的方法工具,也应与内容分析及作者行文模式等研究相结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树刚 刘颖 郑玲玲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把握产业技术融合现状对于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因此对技术融合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前、准确把握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感知人工智能领域,率先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对10 685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结合ISI技术分类体系,基于技术共现次数及关联度识别感知人工智能融合核心技术,并从核心技术融合的分散度及专利增长量等方面考察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正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并很快进入技术融合衰退期,建议政府及投资者积极布局现有感知人工智能主导技术,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技术融合成熟期掌握主动权。同时,应大力推广"感知人工智能+"模式,提升该领域技术融合动力,延缓融合衰退期的到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楠 彭鼎原 傅俊英 赵蕴华
文章采用技术生命周期曲线判断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法结合K-means算法,以专利IPC号为基础,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对专利差异性矩阵进行专利技术聚类;对技术集群从技术影响力、技术范围、技术保护、扩散指数、专利家族数量5个维度进行技术评价;综合孔多塞投票法和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群的命名与比较;引入时间维度,最终得到前沿技术演进图。通过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最终得到近5年的10类前沿技术,包括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机器人、智能系统、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汽车自动驾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制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部彦君 许开轶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其所拥有的发展快速性、规模效应性与多领域适用性使得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与现实政治博弈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技术的赋能与赋权作用。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国际权力结构的过程来看,人工智能将极大地作用于权力所依赖的四种基本结构,通过重塑知识结构与介入生产、安全、金融三大结构的方式,激发结构内的权力博弈;打破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既有权力均衡,使权力以一种有序而渐进的方式进行积累和分配。而在权力发生技术因流动的过程中,技术优势与权力优势之间的转换将会变得更加顺畅且自然,权力会进一步流向拥有结构性权力优势的技术优势国与跨国科技公司。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权力收益不对称的现状,我们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整体繁荣方面的价值,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合作方案,寻找世界共同发展之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金亮 孔维斌 孙青
人工智能是知识社会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它对经济社会运行格局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入,也将越来越多地与税收治理的各个层面深度融合,并将推动税收治理从"专业分工"加速向"系统集成"转变,让更加精准的信用测度成为可能。同时,人工智能将助力税收治理走向信用监管,不但有效降低税收征管成本,还会让税收治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并由此影响税收结构的设置,让税收治理模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为人 李斌
税收风险分析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和税收风险分析的基本性质,对在税收风险分析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在税收风险分析中引入人工智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税收风险分析 人工智能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君 杨威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历经百年,涉及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劳动经济学等理论,研究视角从微观分析向宏观和时期跨度分析转变,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破坏性的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性的补偿效应,总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研究存在理论缺失。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研究要更注重宏观层面分析,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进行统筹分析,不孤立地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君 杨威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历经百年,涉及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劳动经济学等理论,研究视角从微观分析向宏观和时期跨度分析转变,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破坏性的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性的补偿效应,总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研究存在理论缺失。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研究要更注重宏观层面分析,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进行统筹分析,不孤立地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昕宇 张冰冰 姚寅 何勤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使其对职业的替代效应备受各界关注。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及其区域比较的研究较少且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基于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状况对其进行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估。本文将美国O*NET职业体系与《中国职业大典》进行匹配,利用O*NET各职业的技能特征评级和IFR年度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数据,运用LASSO回归、随机森林分类器等方法 ,提取影响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关键职业技能特征变量,测算我国职业大典中各小类、中类和大类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率,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七个大类职业的平均职业替代风险为63.23%,职业替代风险整体较高。进一步地,本文结合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市在中类职业层面处于高替代风险的劳动力规模,检验了地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性别比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影响。本文的测算结果能够为动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性失业问题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支持,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稳定就业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友发 张茗源 罗建强 周献中
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成为引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从技术融合、创新主体、潜在市场3个维度,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机会进行识别与分析。通过技术主题词共现分析,研究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融合现状,识别出该领域核心技术;通过创新主体专利分析,识别出人工智能领域潜在技术竞争对手及优势方向,进而发现和拓展技术机会;通过同族专利的海外布局分析,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潜在市场机会,从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机会 专利挖掘 技术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