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3)
- 2023(14427)
- 2022(11797)
- 2021(10701)
- 2020(8698)
- 2019(19203)
- 2018(18722)
- 2017(35499)
- 2016(19149)
- 2015(20996)
- 2014(20496)
- 2013(20463)
- 2012(19021)
- 2011(17012)
- 2010(17537)
- 2009(16228)
- 2008(16451)
- 2007(15141)
- 2006(13490)
- 2005(12755)
- 学科
- 济(88228)
- 经济(88138)
- 业(86371)
- 企(79509)
- 企业(79509)
- 管理(71696)
- 业经(31914)
- 方法(30499)
- 财(27347)
- 农(27333)
- 中国(25774)
- 技术(22184)
- 地方(21725)
- 数学(21697)
- 数学方法(21516)
- 务(20698)
- 财务(20669)
- 财务管理(20644)
- 农业(19994)
- 企业财务(19627)
- 制(19115)
- 策(16237)
- 理论(16207)
- 和(15924)
- 银(15400)
- 银行(15375)
- 划(15204)
- 行(14929)
- 融(14724)
- 金融(14724)
- 机构
- 学院(276157)
- 大学(268332)
- 济(117087)
- 经济(114811)
- 管理(108584)
- 研究(94395)
- 理学(91564)
- 理学院(90566)
- 管理学(89419)
- 管理学院(88865)
- 中国(74961)
- 京(57534)
- 财(56051)
- 科学(55456)
- 所(48113)
- 农(47306)
- 江(45146)
- 财经(43136)
- 研究所(42903)
- 中心(42647)
- 经(39087)
- 业大(38464)
- 北京(36732)
- 农业(36598)
- 州(36143)
- 经济学(34647)
- 院(34484)
- 范(34149)
- 师范(33801)
- 财经大学(31548)
- 基金
- 项目(174396)
- 科学(139540)
- 研究(130674)
- 基金(125643)
- 家(108975)
- 国家(107895)
- 科学基金(94003)
- 社会(84527)
- 社会科(80229)
- 社会科学(80213)
- 省(71409)
- 基金项目(65910)
- 自然(59137)
- 教育(58292)
- 划(58022)
- 自然科(57835)
- 自然科学(57821)
- 自然科学基金(56893)
- 编号(51470)
- 资助(49676)
- 发(43119)
- 创(42876)
- 成果(41131)
- 业(39707)
- 重点(39435)
- 创新(39057)
- 部(37378)
- 课题(36945)
- 发展(35028)
- 国家社会(34993)
- 期刊
- 济(142940)
- 经济(142940)
- 研究(85489)
- 中国(63566)
- 管理(49473)
- 财(47502)
- 农(45525)
- 科学(38785)
- 学报(38541)
- 教育(31118)
- 农业(31016)
- 融(30713)
- 金融(30713)
- 大学(30098)
- 学学(28474)
- 技术(27114)
- 业经(26254)
- 经济研究(22178)
- 财经(22166)
- 业(19410)
- 经(19260)
- 问题(17808)
- 技术经济(16549)
- 科技(15015)
- 现代(14388)
- 商业(14196)
- 贸(14108)
- 世界(13582)
- 财会(13405)
- 经济管理(13132)
共检索到441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泽明 张光宇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樊志文 张剑渝 邓广宽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佩 姚亚伟 陈继祥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颠覆性创新的内涵重新进行了阐释,对关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等视角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后发企业创新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结合管理情境和商业模式来研究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和趋势。
关键词:
后发企业 颠覆性创新 研究视角 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延平 冉佳森
基于双元能力视角,以广州有米科技为例对创业型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颠覆性创新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的产品研发流程经历了最小化产品设计、基于客户反馈的技术优化、产品快速迭代的转变。企业的双元能力经历了市场双元能力、价值双元能力,再到服务双元能力的转变。相应的,企业颠覆性创新经历了需求"点"、技术"线"及市场"面"三个逐级递进的颠覆性创新进程。在快速变化环境这一不确定因素的驱动下,创业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的双元能力的动态演进,成为创业型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本文研究对于创业领域的双元能力研究与颠覆性创新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演化路径 价值创新 海外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冰 张凤杰 陈继祥
论文对颠覆性创新、后发企业和跨越式发展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颠覆性创新因子及后发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亚马逊公司利用颠覆性市场营销策略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自身跨越提供借鉴。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跨越式发展 后发企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樊志文 张剑渝 詹华庆
相较于渐进性创新,颠覆性创新正日益成为后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时的重要战略行动。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本研究探讨新兴经济市场情景下,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战略导向下的营销能力和IT能力(IT技术能力与IT人员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协同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获取20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的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的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存在倒U型影响;"由外而内"的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受到IT技术能力与IT人员能力的显著正向调节,而"由内而外"的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只受到IT技术能力的显著正向调节,IT人员能力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珂 李鑫浩 阮添舜
创新生态系统被视为培养颠覆性创新的沃土,其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机会窗口。将动态能力细分为认知性动态能力与非认知性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利用SOR模型构建“条件刺激—能力构建—颠覆行为”的理论框架,试图打开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条件下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黑箱”。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中376份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不仅对颠覆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认知性动态能力和非认知性动态能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2)认知性动态能力与非认知性动态能力对颠覆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分别在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与颠覆性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度能够正向调节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与认知性动态能力关系。研究有助于指导面对不确定性的后发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并且为创新生态系统突破创新迟滞困境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1)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2)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3)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志东 吴文兴
颠覆性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相关领域追捧。文章以价值网络视角为基础,从价值的多个层面,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来源等内容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同时,文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下的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进而选取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为案例,并按照价值控制塔的逻辑关系探究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文章得出客户的价值主张是物流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企业要紧跟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从而在引进颠覆性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活动的同时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建锋 王克宇 房欲飞
本文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颠覆力量何来、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何在以及引发教育变革何去的议题,提出教育领域的数字智能技术革命蕴含内在稳定性和现实再造性,基于“技术—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天平机制,倡导采取技术和教育互济原则,发挥人本取向下人类智慧的能动作用和人造规则的规范效用,积极应对数字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颠覆力量,创造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未来。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教育数字智能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